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44208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财政部贾康霸气回怼: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调控节奏掌
握欠佳 对近期市场下跌难辞其咎
/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财政 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菲彦(资深财经人士) 下应更多考虑减税、减税外收费并举,并积极优化调整预算 支出结构,对PPP等可能由不规范形成的风险因素疏堵结合, 于配套改革中强调“堵不如疏” ,更好实施结构性对策增加 有效供给以引导扩大投资、消费“双内需” 。从中长期计, 财政、央行和相关各方, 必须共同努力治疗地方、 企业的“软 预算约束”顽症。 近期央行与财政部之间的“互怼”引 来各方关注。这表明,由于某种原因,我国宏观调控的两大 政策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出现了较明显的问题。两大管理部 门共担市场经济的“宏观间接调控”之责,需要密切协调配 合,但二者看问题角度、 观点的不同是正常的、 经常发生的, 只是这次表现为公开的论战,称得上“史无前例” 。 最一般的经济学原理层面上讲,一个经济体总是要关注总量 与结构两个方面,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的框架性认识。货币政 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体系和工 具手段,相对而言,货币政策应侧重于总量调节,而财政政 策在配合货币政策总量调节的同时,应注重政府应当从事的 结构调节。两者相互配合,可针对和适应不同具体经济情形 之下的具体调控需要。具体而言两大政策之间,有宽财政 + 宽贷币、宽财政 +紧货币、紧财政 + 宽货币、紧财政 + 紧贷币 四种搭配模式。 财政、货币虽时有摩擦,但始终携手前 1998 年为了应对
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中国财政第一 次实施了宽松刺激的财政政策,当年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扩大 政府投资,这是我国明确表述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肇始。 此后的二十年间,虽然有历次收缩财政扩张力度的意图与努 力,但坦率地讲,效果不彰,这与广为人知的中国经济增长 很大程度乃至过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投资与举债(指标体现上 包括赤字, 包括地方政府隐性负债) 的认知是一致的。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大手笔的“四万亿一揽子经 济刺激政策”更是将扩张的财政政策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力 度,其功过是非, 各方见仁见智, 需要留待历史检验。 这个长达二十年的经济刺激为主的调控之路上,财政与货币 两大部门,虽时有内部“摩擦” ,但总体而言始终携手前行, 共同服务于宏观调控之大局。其基本作用机制是:发改委确 立政府鼓励投资的方向和项目,央行具体掌握货币闸门,中 央财政牵头安排赤字、公债、减税和支出的结构性发力重点 以配合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的“区别对待” ,并实际上行 使金融国资委职能参与国有金融资本运作的战略决策,与国 资委会同编制、牵头管理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处理集中起来 的部分实体经济国有企业资产收益的分配。地方政府具体实 施中,地方财政部门实际上既直接安排投资等支出安排,也 按照地方发展战略和决策层意图通过投融资平台介入地方 投融资。也就是说,在我国的体制条件下,除了国债的借用 必然成为货币、财政两大政策的“接合部” ,地方政府举债 和投融资平台,也是前些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交汇 点之一。 在地方层面的这一交集区,毋庸讳言,各金融 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是可能存在某种诉求与利益的共谋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7396de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4.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