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发布时间:2020-06-05 11:25: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能口述诗歌感情题的两大类别(局部感情题、整体感情)及其特点。

2.能举例陈述诗人在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一轮诊断】

1.不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整体方面的感情。不能从标题、作者、意象、语句、注释等方面分析与归纳诗歌的整体情感。

2.不能正确认识诗歌整体感情与局部感情的关系,不了解“词不离句”“词不离联”“词不离篇”“句不离联”“句不离篇”“联不离篇”的解读原则。

【二轮对策】

1.常见题型

这首诗(词、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析。

这首词(诗、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诗中的“……”含有哪些寓意。

◎“……”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赏析。

前两联写诗人所见的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请简要分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就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

作者为什么要写……她想借……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复习诀窍

(1)了解诗歌中五种“局部”情感及其命题形式

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局部与整体之别。虽然有的局部感情与全篇感情一致(如运用象征、烘托、渲染手法创作的诗歌),但有的也不尽相同(如运用衬托、对比手法创作的诗歌),而且,诗歌中时空的变化,诗人的情感往往也随之变化。这些局部包括“字”“词”“句”“联”“阕”五种。命题者常常着眼于局部设题,如“某字意思就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等。

(2)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六种方法

细品标题。标题就是一首诗的眼睛,解读标题往往能得到许多有效信息:或显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介绍作品的写作缘起,或透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许多诗作蕴含的情感,细品标题便可知其大概。

联系作者。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人生际遇,据人悟,对把握诗歌的情感大有裨益。

分析意象。分析意象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如“月亮”这个意象,常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捕捉诗眼。抓住了诗眼,便抓住了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有的字词虽不就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值得认真分析的。

借助注释。命题者往往在原诗后面附有注释,或介绍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或介绍作者的人生际遇,或介绍作者与诗中人物的关系,等等。解题时,参考注释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诗作的情感。

关注流派。同一流派的诗作,其表达的情感常常就是比较接近的。山水诗表达的往往就是流连山水,回归自然的情怀;田园诗表达的常常就是表达对农耕与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边塞诗往往与报国激情、热爱边疆、控诉战争等情感相关。关注相关流派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3.题技巧

(1)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从具体的意象、具体的诗句出发,综合运用上述六种方法。

(2)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要遵循词不离句”“词不离联”“词不离篇”“句不离联“句不离篇”“联不离篇”的解读原则,能借助局部情感理解整体情感,还要能在整体情感的关照下解读局部情感。

【突破训练】

类题突破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容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 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 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拟人(比喻双关)。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与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忽醒然”三句写奸佞当道,使爱国之士难有作为,满腔热血化作感慨。“可怜”“空白”二句就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都把平生”三句写出一腔悲愤:英雄困于末路,更加消损憔悴,随光阴的流逝老去,难有作为。据前文可知,末句中“此意”就是指报国壮志,但为时势所迫也只能将它“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即沉沦江湖了。)

2.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诗人的感情主要就是通过意象来承载的。含着“新粉”的“嫩竹”,脱下“故衣”的“红莲”,袅袅升起的“烟火”,“采菱”归来的人,这些意象承载着作者的感情。结合所学王维诗歌的特色与“山居即事”这一诗题可知诗歌表达的就是幽居山中悠然闲适之情。)

3.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外弟:即表弟。

: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她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诗人明写她们交谈时间长,暗写她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她们之间情谊的深长。(诗歌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要尽可能根据画面揣摩诗句的言外之意,从而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语罢暮天钟”字面上描写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晌起的情景,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言外之意就是说她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她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4.

[]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就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环境的凄清就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暮年迁谪,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月”照“半轩”映“疏树”,“夜深风露更凄清”,环境的凄清就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5. 眼儿媚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衬。词人借双飞燕与两行雁(成双成对的燕与)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抒发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从上阕“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与“画角声残”,以及下阕“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可知“一双燕子,两行征雁”隐含的就是思妇的离愁与寂寞。)

6. 鹧鸪天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这就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一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说:“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到丈夫打点行装,她更就是无精打采,愁上心头。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然而,女子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就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的细心与对丈夫的关心。(本词着力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神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传达离别之愁。“无心扫黛眉”“愁见理征衣”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尤其“阁泪汪汪不敢垂”这一细节更就是体现女子的细心与对丈夫的关心。)

7.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①纳兰性德:满洲贵族,著名词人。 ②榆关:山海关。

:“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拟。风雪”,拟人;“碎乡心”,拟物。既表现思乡之情,又反映边关行军的悲壮情怀。(因阵阵风雪“聒碎”了“乡心”,以致“梦不成”。此“梦”就是何梦就是思乡之梦。阵阵风雪从何而来由边关行军而来。所以这一句也表现边关行军的悲壮情怀。)

8.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就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尽管诗中“杨柳”“飞絮”的内涵就是固定的(如“留别”“飘忽”),也要依据词作的情意进行具体分析。从词作内容与其中“动离忧,泪难收”“人不见,水空流”“流不尽,许多愁”等字眼可见本词“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不仅有传统的“惜别”“漂泊”之意,而且有对春光易逝的留恋、感伤之情。]

9.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与洛阳,什么时候才能与她们一同畅游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情感。(表面上瞧“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两句,表达的就是想念家乡故人,希望她们再次畅游京城。从题干要求解说的“复杂的情感”瞧这两句,就不就是如此简单了。自然要考虑到个人抱负实现方面的话题,诸如希望实现又不能实现,但又坚持继续努力之类。)

10. [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您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 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就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与隐逸的情趣。(本题就是比较典型的借助整体理解局部的感情题,题干说得很清楚。全曲小径舟横、门前流水、青山绿水美不胜收,重点句子“隔断红尘路”表明心境;加之注释说“鹦鹉洲”为“渔父居处”,“渔父”乃隐士代名词,可见全曲呈现的就是世外桃源的景象。)

11. 小重山·端午

[]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系臂。 ②沅湘:沅水与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从全词瞧,“空惆怅”与“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处处忙”“庆端阳”,只有作者“空惆怅”,因为“谁复吊沅湘”。)

12.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这两句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②夹岸桃花不仅就是青溪的实景,也就是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结尾两句就是精彩的意象描写,可以通过分析这种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由诗作第二句“节近清明路近家”可知“夹岸桃花”就是家乡的美丽风光,而这一意象又让人自然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可想而知。)

13.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就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前朝。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与“阅”在这里各就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本题要求理解局部(两个词与两句诗)感情。可以联系诗人顾炎武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结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感情来分析这首酬答诗。诗人在抒写离愁别绪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

14.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 :怎。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就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解答本题,抓住了词眼,便抓住了解读词作感情的钥匙。范词的词眼就是“愁”,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秦词的关键词就是“久长”,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

15.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答时要联系全词以及标题综合考虑。从标题“思远人”,可以瞧出本词就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词中“千里念行客”“何处寄书得”都直接表现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结尾一句就是实实在在的“尾重心”,通过“红笺为无色”表现思念程度极其深刻。)

16.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①李弥逊(10851153):吴县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与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以瞧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她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瞧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不仅要关注诗歌自身的内容,还要关注诗下注释,要知人论世。)

17. 南浦菰蒋覆白萍

李嘉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南浦菰蒋覆白萍,东昊黎庶逐黄巾。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通过对眼前满目惨淡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带给老百姓的深重灾难的忧虑之情。(根据诗作小序,此诗就是因“人家尽,春物增思”才“怅然有作”;再结合诗的内容,“人家尽空”就是因为“烽火年年”。两者结合解题,就不难了。)

18.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就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就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 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与迫害。

:上阕写“道就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就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瞧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上阕道就是天公不惜花就是扬,下阕道就是天公果惜花”就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排挤的愁苦情怀,表现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与摧残人才的不满。(以花被“雨洗风吹”比喻人才受到摧残,委婉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与怨愤。注释说词人“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与迫害”,由此可知作者借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有心报国却生不逢时的复杂心情。)

19. []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 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进行整顿与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路宣抚使。当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就是上奏章为范仲淹辩护,也被贬。这首诗即为此事所感而作。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①对范仲淹遭贬的同情及对执政者的愤慨。意于仕宦、归隐田园的感情。(开篇写“子规”“声声万古冤”,传递“啼冤”情绪。结合注释瞧,此意更加明确。诗人想借“子规”之口为范仲淹喊冤。尾联“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表达出作者摒弃功名、回归家园的感情。)

20. 西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瞧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此词大概作于元丰三年(1080)中秋,时词人谪居。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谪居后的苦闷心情;有对人生虚幻与短促的感;有对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与悲叹;有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与对小人当道的愤懑;有渴望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与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哪些感情”说明感情较为复杂。根据注释“时词人谪居”结合开头两句可知有谪居后的苦闷心情;“瞧取眉头鬓上”表达出对人生虚幻与短促的感叹,也有对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与悲叹;“中秋谁与共孤光”表达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月明多被云妨”,“明月”“云”显然就是比喻,表达出对国事的忧虑与对小人当道的愤懑;“凄然北望”表达出渴望被朝廷理解、重用,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与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之情。)

21. 鹊桥仙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 ①这三句就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漾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她镜湖一角。

:上阕最后两句就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元奈与牢骚。(两种人,就是对比,也用享乐官员的飞黄腾达反衬爱国志士的不公平待遇。)

22.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感情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全诗说的都就是“作者的落寞惆怅的心情”,但就是作者的目的似乎不就是单纯吟诵这些落寞,而就是在“见梅——赏梅——折梅”中抒发了这种落寞心境,应就是“借物抒情”。)

23. 秋斋独宿

[]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与韦苏州[]《秋斋独宿》

[]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试比较“山月”与“冷晕”、“皎如烛”与“侵残烛”、“动”与“深”、“鸟惊栖”与“鸟鸣寒枝”,联系全诗,可发现韦诗淡静清幽,而赵诗更显凄寒冷寂。)

24.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恋微官。愁绝团圆月,她乡独自瞧。

[] 升斗:微薄的薪俸。

: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①友人散尽,独坐凄寒。远方战事,忧心国运。③官小禄薄,慨叹自身。④望月思乡,孤独寂寞。(由题目“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可知,诗中作者的情感就是在变化,需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前四句,写“人散后”诗人的举止与环境,用天气寒冷反衬内心的凄寒;第五句“烽烟”指战事,“惊”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情感反应;第六句“恋”字引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慨叹;最后一联,“团圆月”与“独自瞧”对举,月圆人不圆,思乡之情非常明显。)

25.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就是此中人。

[] 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 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①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就是十分惬意。②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作者自然就是热爱这样的景色与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结合全词分析,紧扣关键词句。)

26.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壮志难酬的愤激,故作旷达的无奈。(情感分析不能脱离全词,上片为何要“避愁”,而愁相随的原因就是什么,这就是理解“得似浮云也自由”的前提与基础。浮云无定,要“得似浮云”;“得似浮云也自由”刚好暗示了自己的不自由,回应上片的“愁”字。理解了“愁”的内涵,也就理解了“也”字中表现的词人情感。)

27.

[] 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

[] ①帻:覆盖在额头的头巾。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此诗写于她被放逐闲居时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①思乡之情。诗人眼中的深春景象提醒她时令变,离家日久,引发了她的思乡之情。②闲居的寂寞(:不得任用的哀愁)。诗人被朝廷放逐,闲居穷乡,百事不理,貌似时时得闲,吟咏诗词,实则表现了自己失意寂寞的情怀。(解答诗歌鉴赏题目时,一定要关注注解。“此诗写于她被放逐闲居时期”对我们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时改客心动”与“放逐”联系起来,思乡之情很容易得出;“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与“放逐闲居”结合起来,寂寞之情也就可以得出了。)

28.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莫忘几行书。

[] ①本诗就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 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 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骨肉关切之情。(意思对即可)(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诗人百无聊赖、岁晚迟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为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作铺垫。颔联就是写七兄的寂寞无聊,诗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现出对七兄的体贴与关怀。颈联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陆兼程,日夜赶路,凄寒孤独。思虑七兄,慰问舟车之苦,正体现了诗人对七兄的深情。尾联借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之典,写出了对七兄的叮嘱,表现了对七兄的无限关切之情,语淡而情深。)

29.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请简析“来年早到梅梢”一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将抽象的春天人格化、具体化,形象表现出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与爱春之情。(“来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说来年请早,言轻意重,耐人寻味。“早到梅梢”尤为妙笔生花之语。盖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的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把春回的概念,具象化为早梅之开放,又创出极美的诗歌意象,使全词意境大大生色。)

30. 子夜吴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就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几日到临洮

: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秋歌》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与平生活的向往(:“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突出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意思相近即可)(《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冬歌》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时间就是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

综合检测

一、(2015·全国新课标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就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瞧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就是凭听闻所得。(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考生可通过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景物描写手法与本诗对比得出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就是眼前所见实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属于实写。而本诗由题目可知就是留别诗,乃出发之时所写,此时作者还没有到塞外;另外诗中也交代了自己所写之景就是“闻说”,因此本诗所写塞外景物皆就是想象之景,属于虚写。)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虽然问的就是最后一句的情感,其实就就是结合最后一句谈谈全诗的情感。诗歌尾联说的“勤王”指尽力王事,也就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写出了作者不因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动摇报效祖国的决心;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与亲人团聚的情感,但在国事面前,诗人把轻重分得很清楚,表达了诗人即使思念家乡与亲人,但也会以国事为重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报国情怀重于思乡之愁,使诗歌多了一份豪迈,不至于感伤,这种舍小为大的情怀也就提升了全诗的格调。综上所述,便可得到准确的答案。)

二、(2015·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 ①韩(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这首诗就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①构思巧妙,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就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就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无穷意趣,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她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她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地,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几番的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这恰恰表现了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有这样的心绪必不能写出诗来。诗未写成,悲愤忧郁越积越深。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将就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却使诗人产生了信心与希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诗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于就是她拂拭往日在朝时的官帽,悟出了一条真理,她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就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三、(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 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要点)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颔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本题的题干已经指出了答题的方向,“写景精细”,应先把诗句中的景象细致描绘出来。再说出如此细致写景的作用。)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鉴赏诗歌有个重要的方法就就是“知人论世”。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因坚持抗金,屡遭主与派排斥,其诗以饱含的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题干问的就是“第三、四两联”,结合最后两联的意思与陆游生平思想,就可以得出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d28b77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3.html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