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8-08-22 12:29: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深圳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 “十二五”主要成就 4

二、 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6

三、 “十三五”总体要求 7

(一)指导思想 7

(二)总体思路 7

(三)发展目标 8

四、 “十三五”重点任务 10

(一)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0

(二)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13

(三)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15

(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7

(五)强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19

(六)积极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 21

(七)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2

五、 保障措施 23

(一)加强组织领导 23

(二)完善经费保障 23

(三)强化监测评估 24

附件: 重点工程表 25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以及国家、广东省、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下同)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加快,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教融合不断深入,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幸福作出了积极贡献。

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全市共有26所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其中高等职业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十二五”时期,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从3.7万人增长到6.3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从近3万人增加到5.4万人,每年为深圳和全国各地输送技术技能人才3万多人。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开设基本覆盖高新技术、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互联网、生物、新能源等产业,人才培养基本符合深圳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产教融合长足发展2013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补贴和学生实习补贴办法。累计投入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补贴和学生实习补贴经费近2亿元。全市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6个,市、区两级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97个。全市职业院校牵头成立7个职业教育集团。

办学质量明显提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全市有3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国家级示范专业10个、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0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有3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十二五”期间,深圳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70个。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培养技能人才,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类培训机构年培训劳动者超过40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4万,新增高技能人才31.9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24.1%。率先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工作,财政支持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全市约600个社区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学习型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我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市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突破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能力,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长远竞争力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内涵提升,加快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

三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当前,深圳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实现职业教育突破发展,构建与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世界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深圳经验。

同时,我市职业教育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与世界一流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不能有力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难以满足劳动力人口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

三、“十三五”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应对“工业4.0”的时代挑战。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产教融合、开放融通的发展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线,聚焦国际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实现我市职业教育突破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高地,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及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二)总体思路。

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职业教育法规和基本制度。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吸引更多优质社会资源投向职业教育。立足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建设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建立世界一流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深圳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聚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跟产业变革,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国际办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深圳标准,办出深圳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需求导向,同步规划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层次健全,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贯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20年,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0.5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6.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6.6万人。应用技术本科专业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比例大体相当。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达500万人次。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教学标准与资源。建立与深圳产业结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城市人口特点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建成10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色专业,开发50门左右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课程。培育100家高水平的教育企业,建成2-3个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集团。新增技能人才11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5%。服务“中国制造2025”、服务精准扶贫、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

四、“十三五”重点任务

(一)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高起点建设深圳技术大学。创新与德国、瑞士等国家高水平职业院校合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深圳技术大学,办学规模2.5万人,计划2018年正式招生,2020年在校生达到0.5万人。学科专业以深圳先进制造业急需专业为主,对接深圳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重点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开放式、创新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2.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职业院校。重点发展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急需的理、工、医、管理、艺术类专业,形成总部型、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努力建成国际品牌职业院校、中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扩大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高职本科专业规模,探索建立高职“专本连读”的人才培养机制。到2020年,争取在校生人数达到3万人。

3.支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的IT特色高等职业院校。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突出国际化、信息化特色,重点发展以IT技术为核心的理、工科专业,兼顾管理及人文专业。到2020年,争取在校生人数达到1.8万人,成为国际一流、具有鲜明IT办学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全国创新型软件人才汇聚高地和学习型软件技术教育中心。

4.支持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高水平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会计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物业管理等专业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建成立足深圳、辐射广东、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到2020年,争取在校生人数达到0.5万人。

5.支持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争取教育部支持,将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为“互联网+”特色的新型开放大学。对全市各区成人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平台资源的作用。建立“市民终身学习卡”、“学分银行”制度,完善“深圳终身学习网”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学校服务城市发展的教育功能。

6.支持深圳技师学院建设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将深圳技师学院建设成为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融合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建立“大专+高级工”“本科+技师(预备技师)”“专业硕士+高级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中国技工教育品牌,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到2020年,争取在校生人数达到1.1万人。

7.拓宽中职高职衔接渠道。建设中高职联合学院,实现高职带动中职发展。扩大五年一贯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例达到50%

8.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发展。制定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方案,按照“集中优势专业、促进特色发展、引导错位竞争”的原则,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配套进行师资调整和各类功能室、实训基地调整,提升资源集约效益。到2020年,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工作,打造一批特色中等职业学校。

9.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汇聚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研发机构、创客组织等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学校建设创客实践室,符合条件的给予资助。实施创客培养项目资助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创客个人或者团队项目给予资助。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合作组建创业导师服务团队,提供创业指导和精准服务。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比例达到5%

10.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并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时间达到50%以上。开展“鹏城工匠”评选活动,对入选者给予奖励。面向全国举办“工匠之星”技能大赛。鼓励深圳优秀技能人才参加世界性技能大赛。

(二)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11.实施职业院校国际化行动计划。落实深圳市与德国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制定职业院校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职业院校按照国际先进理念、标准与惯例,研发课程标准,开发与引进通用的国际资格认证体系,拓展合作办学项目,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加强师生国际交流。

12.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高端平台。

13.支持职业院校“走出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推动职业院校创办海外分校和留学生培养基地,为当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4.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职业院校与德国、瑞士等国家高水平院校和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二级学院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合作建设中德智慧制造学院,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丝路学院。支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共建中德学院,与瑞士联合开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5.创建中德先进制造技师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引进德方教育、管理团队,围绕先进制造业专业群,以中德合作、校企合作为两大战略支撑,打造全日制教育、项目实训、职业评价、技能竞赛、在职培训等多功能技工教育综合平台,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级技工院校

16.建设高水平国际化中等职业学校。在福田区建设一所中德合作的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和现代服务业专业。在龙岗区建设一所混合所有制中德职业学校,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等专业。支持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劳因根学校合作办学、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莱茵TüV集团合作办学。

17.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与课程教学资源。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境外高水平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应用技术大学合作,探索开发一批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标准,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评价体系。到2020年,建成10个世界一流水平的特色专业,研发50个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50门体现国际前沿技术的专业课程。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比例达到5%

18.积极吸引境外留学生来深就读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扩大深圳大运留学生基金对高等职业院校留学生的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鼓励高等职业院校、知名企业设立留学生奖学基金。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到5%,外国留学生达到在校生的5%

19.发起成立职业教育国际联盟。支持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共享职业教育国际联盟,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创新合作交流机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论坛,搭建联盟成员间合作办学平台、科研合作平台、专业和课程共建共享平台、师资培训平台、文化交流平台,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切实推进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和人文交流。

20.举办国际职业技能大赛发起创办国际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参赛,展示职业技艺,加强沿线国家的青少年交流。争取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举行国际职业技能大赛,力争办成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深圳争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桥头堡的新品牌。

(三)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21.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法规政策。以立法引领和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制定我市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地方法规,制定“教育企业”认定标准,建立“教育企业”的财政支持制度。修订《深圳市职业训练条例》,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办法。开放职业教育投资领域,建立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办学领域的快速通道。

22.建立多元化合作办学新机制。构建多元投入的投融资体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支持各类办学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益。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企业、行业协会或公益组织以混合所有制方式与公办职业院校合作共建二级学院;支持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的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或建立专门学院。支持办好民办职业院校。

23.加大民办职业教育财政支持力度。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按深圳同类型同等级公办学校同专业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对民办职业院校在读全日制学生顶岗实习,参照公办同类学校学生标准给予相应补贴;建立民办职业院校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制度;对民办职业院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按照相关政策给予相应奖励和补助。

24.完善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一校一章程”。探索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决策型、咨询型职业院校理(董)事会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校(院)长任职资格标准。支持公办职业院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职员工分类管理制度,完善职员职级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职业院校教师遴选、聘任、晋升、考核、淘汰机制。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自主自律提升办学质量。

25.完善招生入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注册入学制度。高等职业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录取制度。规范五年一贯制、中职-专科高职“直通车”转段分流考试。打通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生产一线招收有实践经验学生的通道,优先录取“鹏城工匠”、劳动模范、技术能手。

(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6.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一流人才引育工程”,加强职业院校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在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100个教师实践基地。建立健全聘用优秀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制度。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到2020年,培养100名德技双馨的职业教育名师,全市职业院校具有留学、境外培训和访学经历的教师比例达3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85%以上。

27.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面向全球招聘选拔具有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熟悉现代职业院校管理的校长和院系负责人。鼓励企业家、创业家担任校(院)长,聘请知名企业家兼任副校长。鼓励职业院校设立特聘管理岗,对深圳急需或紧缺专业的管理团队,实施聘期管理和协议工资制,通过灵活方式吸引岗位紧缺和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实施职业院校校长专业化培养工程,建立职业院校校长海外轮训机制。建立职业院校“名校长工作室”,培养一批高素质、有特色、专家型的职业教育名校长。

28.加强职业教育应用研究。支持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深圳分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库”。支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学校质量与教育研究院合作开展职业教育研究。鼓励职业院校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帮助企业改进现有的工艺设备和流程,帮助企业获取最新的产品信息以及市场行情资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教师通过兼职、离岗、创办科技公司等方式从事科技研发、技术成果孵化、成果转化活动。

(五)强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29.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深化校企合作,确立企业的职业教育主体地位,校企双主体共同建设专业(群)、制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形成深圳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模式和标准。强化行业指导作用,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工作体系,引导职业院校围绕深圳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发展需求,形成特色专业(群)。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信息发布制度,形成专业预警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专业设置委员会,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吻合度。

30.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载体。政府统筹,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建设8个以上集实习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研发服务“五位一体”的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校企合作每年重点建设1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0家技师工作站、5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育100家高水平的“教育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教育企业”评价奖励制度。

31.大力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双元主体作用,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扩大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针对企业特殊需求,探索“企业个性化定制”培养模式。支持职业院校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选择100家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并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

32.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共同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市场化运营,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试点。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跨国企业、境外院校合作组建国际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发展品牌化、连锁化的民办职业教育集团。到2020年,建成2-3个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集团

33.全面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全面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普遍开设专业认知和职业体验课程,鼓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探究型课程。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学分互认、教师交流机制。全市中小学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职业体验日”活动,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知名培训机构建立20个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中心,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生活技能和专业认知,为学生选择专业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六)积极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

34.建设数字化智慧教育平台。支持构建高效智能互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开放云平台,推进在线教育培训,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学校利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个性化教学评价系统,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实现动态、持续、隐形的过程化数据采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诊断与分析,精准评估教学和学习绩效,变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为综合性、过程性的“多维度”评价,提供师生个性化教与学诊断分析服务。

35.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教师、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参与资源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支持职业院校发起成立“职教MOOC联盟”,开发建设一批高水平慕课、微课、网络精品课程等开放式在线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支持完整学习流程的在线智能教材。鼓励教师独立自主或合作开发各类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数字化特色课程。

36.提升信息化应用服务能力。支持职业院校建立高水平的质量状态数据库。开发基于课程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网络、仿真实训系统环境等基础设施,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依托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大型企业,建成100个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七)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7.构筑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成立社会化运作的校企合作促进平台,实现校企合作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培训服务,为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实习、就业等服务,促进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推进对口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实现精准就业。

38.推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以职业院校为依托,全方位提升来深就业人员学历、技术能力和公民素养。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以上。

39.完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完善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支持行业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计划,扩大职业培训规模,使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鼓励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企业大学建设,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企业大学。实施“技能菁英工程”,每年遴选30名技能菁英,组织赴境外开展技艺技能研修、培训、交流及参加技能大赛。到2020年,培养各行业技能菁英1000名。

40.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以优质职业教育带动社区教育,服务终身学习。建设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立体化、全覆盖的社区教育网络。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以职业院校、社区学校和老年大学为依托,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供就近、便捷、快乐的老年教育服务,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到2020年,力争实现“一个社区一所社区学校”,90%以上社区成为“学习型社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对职业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与保障。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深圳与德国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合作委员会的作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二)完善经费保障。

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建立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定期调整机制。创新经费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加强对重大改革发展项目的经费支持。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重点用于一线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完善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

(三)强化监测评估。

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导评估,建立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发展评估。建立评价结果社会公开制度。


附件

重点工程表

备注:以上重点工程将根据国家、省、市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0aedf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f.html

《深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