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13-08-06 17:38: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朱自清先生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执著于生活、追求进步。从青年时代时,他就一直追求光明、追求真理,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心中希望的灯,被现实的风沙,一盏盏地扑灭了,美丽的梦,一次次被生活的风暴所击碎”,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逃避过,退缩过,但最终成为一名坚强的民主战士。闻一多被害后,他挺身而出,特别是194610月后重新回到北平后的两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浪潮中去。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有骨气,“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朱自清的一生是上下求索的一生,他始终坚守着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下面笔者试着从朱自清被选编进语文教材的《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美文,来分析他的可敬的人格。

一、《背影》:朱自清现实生活的缩影

“一个作家总是从他的内在要求出发进行创作的,总是由于现实生活在心中激起了某种感情的浪涛,不能平息,发而为文”。朱自清一生坎坷,时代的动荡不安,国家的多灾多难,家庭生活的困顿,健康的不断恶化,使他饱受生活的折磨。读他的许多文章,会让人感受到有一种哀怨的情调,产生伤感的情绪。这些文章是他痛苦的现实生活的反映。《背影》是其中的代表。

《背影》折射出作者压抑的悲剧性的人生。这篇叙事散文截取具有鲜明特征的片断——父亲的背影,把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充分表达出来了。

文中笼罩着挥之不去的哀愁:1.文章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子不能相见的遗憾、惆怅。2.至于写家中“光景惨淡”、“祸不单行”主要讲了两件事:祖母死了,奔丧到徐州见到的满院狼藉的景象;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工作丢了),这足见家道的中落。3.写父亲送行并去买橘子以及父亲“迂”的举动;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灰布棉袍的寒酸衣着;过铁道时“蹒跚”一词所反映出的父亲肥胖、体力不好、步履维艰;爬月台时“攀”、“缩”表现出的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艰难。4.“近几年来”一段对家庭境况的概述是“一日不如一日”,接着自然地进入对父亲一生的回忆,“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但老境颓唐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表现父亲对前途、社会已经绝望,对“我”、儿子寄托最后的希望的无奈和可悲的心理。5.来信中,父亲由膀子疼痛想到了死,这对于一个老境颓唐的人来说,心中的悲哀、绝望不言自明。6.泪光中再现父亲“背影”,这是伤心的“泪”,而一个“再”字情思绵绵,余音袅袅,令人顿生“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a9f6eb9e314332396893f3.html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