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发布时间:2012-07-03 21:24: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鉴赏

古代诗歌分类

我国诗歌类型众多,按内容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送别诗 2.山水田园诗 3.边塞诗 4.咏物诗 5.咏史怀古诗 6.羁旅行役诗 7.闺怨诗 8.悼亡游仙诗 9.谈禅说理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别诗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 2.特征: 文题:送、赠、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 意象:柳、酒、船、长亭、短亭、南浦、灞桥、渡口、劳劳 亭、谢亭(谢公亭) 3.有时还出现:傍晚、月夜、秋等时间,渲染离别之悲愁。 4.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表达离愁别绪。

劳劳亭歌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5..情感表达:叮咛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

情深意长的勉励,为远行者壮行。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白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

《送李端》  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分析:开头点明分别的地点、时令、环境突出“悲”字,承句写离人已远去,徒留送行人在暮天雪地里独自归来,那情景是多么悲凉。转句,由送别景转入对早年凄凉身世的回忆,围绕“悲”字,由实入虚,“少孤”,“多难”字紧扣“悲”字。收句,写自己与友人别后的心境,想到以后相见无期,不禁掩泪哭泣,紧扣“悲”字。小结:送别诗,常借对分别时的时间、地点、环境的描写来抒写离情别绪,用的大多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

所谓山水田园诗(写景诗),是以自然景物以及田园风光、农民、牧人、渔夫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开创者。但到了唐朝才成为重要的诗歌流派。唐朝的王维、孟浩然、常建,宋代的杨万里、范成大都是这一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

1.常见意象:田地、原野、溪泉、山林、炊烟、农舍、人家、鸡犬、农妇、孩童。2.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3.感情:①对仕途官场的厌倦,②对归隐山林的向往③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

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要抓住山水田园诗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体会其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把握诗中所传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

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菊花、鸡、犬、禽雀、眠蚕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的。)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1.常见的景物: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2.常出现的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嚣,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物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接舆,是春秋末年的楚国隐士,孔子到楚国时,他高唱“凤兮”之歌讽刺孔子。五柳,指晋代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曾在屋旁种五棵柳树,作《五柳先生传》,自称“五柳先生”。 尾联以楚狂接舆比友人裴迪,以陶渊明自比,点明诗题,藉以自标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本篇是一首写景之作,作品描绘了诗人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喻自己,人与秋景巧妙融合,形成了物我一体的艺术意境,流露了闲居的乐趣,抒发了对朋友之间的真切情谊。

(三)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

醉卧沙场君莫笑——边塞诗

先秦就有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到唐代,战争频仍,加之盛唐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发展起来,形成新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常见景物:戍楼、戍卒、良人、将军、烽烟、天狼(星)、玉门关、玉关、关山、朔风、孤城、阳关、黄沙、金甲、梅花落、关山月、大漠、黑山、燕山、雕鞍、青冢、羽书、轮台、夜郎、胡天、夷人、羌笛、胡笳、闺妇。

2.常见感情: 一般通过塑造将士或英雄人物的形象,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赞颂将士们为国牺牲的精神, 或表现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或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人民战争之苦的同情, 或表达诗人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等。

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建功立业的决心。(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

《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破楼兰:平定边患。穿金甲:金甲磨穿。 表现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辛苦。将士们不畏艰苦,杀敌报国的壮志和豪情。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征人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厌战,思家思亲)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北征 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诗人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一个是书生出身?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

盛唐 基调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中晚唐 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

但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

咏物诗,是指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

2.常见意象:松、竹、梅、月、雁、鸦、蝉、琴、棋、其它自然景物

咏物诗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赞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或理想。

3.常见感情: 表达出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或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歌借写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塑造了未成气候依仗东风得意猖狂的柳树形象,讽刺了生活中不知天高地厚,得势便猖狂的小人,最终没有好下场。

画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产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宋代诗人,画家,宋亡后隐居苏州,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北风:喻指元朝。)

塑造了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形象,寄托了诗人决不与元朝合作,死不向元朝投降的民族愿望。

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贾生》,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

1.常见意象:古人、古迹。如:乌衣巷、吴钩、淮水、六朝、华清宫…… 2.题目:多以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 题。《越中览古》(李白)、《念奴娇.赤壁怀古》 3.手法:对比、用典

咏史怀古诗常用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人 1.表达缅怀之情2.追慕先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念奴娇.赤壁怀古》

对事 1.昔盛今衰的感叹2.借古讽今 (讥讽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石头城》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汴河曲 李益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昏庸腐朽、奢侈淫逸,以免重蹈覆辙。

天涯岂是无归意——羁旅行役诗

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内容多为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

1.特征:驿道、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 2.情感要点:思乡怀亲 、漂泊愁苦、归期遥遥

闻雁 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留意传统习俗

除夕:辞旧迎新的节日中秋:家人团圆的日子重阳: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避灾的日子。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

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妇女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 3.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的向往。(《行宫》元稹)

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上是对诗歌的粗略分类,如果我们能确定诗歌属于什么类型,就容易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音乐曲调的含义、情感、寓意

古诗常在诗句中出现乐曲的名称,这些乐曲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情感表达有直接作用。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2.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长恨歌》“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泊秦淮》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是一声情哀怨的笛曲。5.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6.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7.黍离----相传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乃赋《黍离》之意,后用“黍离”表达亡国之痛。

知识链接

《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言志,这种志往往要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体现出来。诗歌中的形象指诗中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高考真题速递

月杜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③“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知识链接

1、作品中的人物 寻隐者不遇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其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实例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被贬黄州。比较“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生活闲适,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真题演练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0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中归去!

鉴赏人物形象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简略)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三步 指出形象的意义、 表达了什么感情。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实战练习

1)简答,力求概括准确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形象吗? 答:一位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思家念亲的游子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2)按步骤回答,力求完整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答: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从形神两个方面刻画了垂钓儿童的形象;这是一个聪明机灵、天真可爱的钓鱼童子;诗中“蓬头、侧坐” 表现出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 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常见人物形象

1、英雄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或借英雄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如曹操《短歌行》;或借古人得志反衬自身蹉跎岁月碌碌无为,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用之体现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如范仲淹、辛弃疾、陆游、岳飞等人;或借此表达对古人的景仰之情。

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谪客 文人骚客被贬谪到偏远之处,多有羁旅行役之作,往往借景抒情,抒发贬谪之悲,飘泊之苦、怀才不遇之感,宦海沉浮之叹。

0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答: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浮沉宦海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3、游子 辞故土,游异乡,睹物而伤情,顿生亲人之思、家园之恋。明月、笛声、草木花卉,乃至季节更替都会触发其内心情感。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4、隐士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赞美田园美好,吟咏情性。相关的意象常有菊花、青松、钓客等。

5、闺妇闺妇独守空房,每在夜深人静之际或季节更迭之时,别离的苦情、对游子的思念、凄冷寂寞的悲伤或美人迟暮之感便油然而生,另外还有作者假托思妇闺情寄寓自己人生感慨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夜曲 张仲素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答: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又可称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高考真题速递

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 借代,反问。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1、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写景往往是通过景物来传情达意。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鹧鸪天 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知识链接

2、事物 托物言志是咏物诗常用的手法。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要根据诗句对事物的着力描绘,概括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然后联系作者经历和所处状态读懂作者寄寓的某种思想情感。由物到人,由实到虚,由“形似”而求“神似”。

高考真题演练

08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特定意象的内涵

一、表离别的意象1.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小雅》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2、芳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何处是归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长短亭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5、南浦,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6、日暮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二、表音信的意象

1、大雁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2、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古诗十九首》

3、青鸟

此去蓬山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三、花草树木

1、梅,傲雪而怒放,是高洁、孤傲、坚强不屈的象征。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梅(张渭)

2、菊花,自与陶渊明结下不解之缘后,菊便与高洁、隐逸、脱俗密切相关。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居易 《咏菊》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3、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象征端正、孤直、顽强。

自小剌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4、竹,有气节,虚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 《竹石》

其他意象的特殊内涵 :(1)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2)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3)桃花:美女的容颜。 4)牡丹:高贵、富贵。(5)扬花:飘零、离散。(6)莲花:高洁

7)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8)猿啼:表现凄厉、哀伤。(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欢快、生机。(10)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11)鹧鸪: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 。含离别,悲情、盛衰无常之感,爱情、相思之意。

12)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13)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 14)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15)落花:伤春惜春(16)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e8436858fafab069dc02f9.html

《古诗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