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句式上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2-09-24 23:2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近体诗创作之浅见系列三

绝句句式上的特点

读书时因机缘巧合,一位老先生曾给我们专门讲绝句,记得老先生谈过绝句的音韵和句式问题。因时间过去了二十余年,加上当时也不用功(现在想起后悔不迭!),老先生当年讲解的详细内容,已难复述。现在只能模糊印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读诗的体会,来谈一谈了绝句句式上的特点。

绝句在唐代是作为唱词来创作的。为了拔高诗境,达到转、结精妙,也为了强化咏叹的调子(现代音乐在关键乐段的突出、强化,似乎就是一种传承),绝句在关键的三、四句上,比较注意句子形式,运用假设、诘问、否定(不、无、未、莫等)、排除(唯有、唯见、只是等)等句式特多。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为假设和否定;“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否定和诘问,“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则是诘问;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是排除和否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是排除。类似的唐人名句可以说是俯拾即是。比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唐 杜甫)、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 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李频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 金昌绪)、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唐 李益)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

“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唐 苏郁)

……

这种句式,因其富有表现力,所以千年以降,一脉相承。唐以后的许多诗人在写作时都喜欢采用这些句式,创作出许多耳熟能详的优秀诗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范成大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夏元鼎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清人王祖恢的“不见石仙袁少保,抱孙小字号东居。”;当代翦伯赞的“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年老先生的阐述细致精微、鞭辟入里(就是语调缺乏变化,嘿嘿),这里的表述,恐难传达出其精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6ae4867ddccda38376baf90.html

《绝句句式上的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