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作品风格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5-06-15 10:02: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摘要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身世、行踪和家庭,异说纷纭,他的思想性格更是非常独特,旷世少有。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他的山水诗歌里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他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他的山水诗却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窠臼,充满着充满着雄奇壮美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想象丰富,具有强烈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达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巅峰,使其诗歌具有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李白的山水诗歌风格主要体现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和强烈的自我表现主观色彩,他以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手法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形象,从而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以山水诗抒其对政治黑暗的愤懑和对自由、解放的追求。

关键词: 李白 山水诗 风格 影响

李白生平介绍.........................................1

李白山水诗概述……………………………………………………2

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4

(一)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4

(二)李白的山水诗带有强烈的自我表现主观色彩...............5

1、以山水诗抒其对政治黑暗的愤懑...........................6

2、借山水诗表现追求自由、解放的独特性格...................6(三)李白的山水诗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7

四、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及影响............................9

参考文献……………………………………………………………………………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李白的山水诗风格及影响

一、李白生平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圣地,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少年时代的他,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李白曾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然而李白的性格无法适应官场的腐败,政治的黑暗,他叹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因此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生活,“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这个时期也是李白诗歌,特别是李白山水诗大发展的时期,名篇叠出。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二、李白山水诗概述

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 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他的山水诗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并且感情炽热,追求与大自然的神秘契合之感。李白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笔端,融铸清辞;他写月、写山、写水,明朗清新,境界开阔;他将自己对自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化入了山水诗作之中,情景交融,韵味悠长;他壮绘直落九天的瀑布,以及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崎岖险阻的蜀道,并给予了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形象,从而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他写山,蜀中的峨眉山壮丽隐约,具有神秘风韵;庐山娇媚灵秀,宛如出水芙蓉;泰山雄伟奔放,充满奇情壮采;华山险峻奇伟,显得神奇莫测。总之,这些山都在诗人的巨笔挥洒之下各成异彩。他写水,有咆哮奔腾“天上来”的黄河,雄伟壮阔“随荒而流”的长江。同时,李白还写下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山水,像“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的戴天山,“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悠悠汾水”,“浩浩灞水”等在诗人笔下均有记载。西至巴蜀,东至大海,南至五岭,北至燕山,可以说,李白笔下的山水,纵横万里,地域极为广阔。简言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屹立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巅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

李白的山水诗多是他政治失意之后、他的游侠思想、桀骜不驯的性格和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封建权贵势力的叛逆态度及浪漫精神的主要表现,此外,诗人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写法,大胆地夸张和惊人的幻想与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将浪漫主义推向了新的高峰,并对后代诗歌的发展和深远影响。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沟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他好像要登涉这些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天仙神灵相往来。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其中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

李白笔下的山水各具特点,具有性格美。李白善于捕捉描写对象的典型性,加以准确描写,使他们展现出各自的性格和不同的面貌。如对庐山与黄山的描绘,这两座名山皆以秀美、壮奇著称,而诗人善于抓住庐山的灵秀,黄山的奇、怪的典型性,来表现两座山的不同特点。

    写庐山,侧重它与长江、鄱阳湖等景色相映成趣的水光山色。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御虚舟》),还有庐山倒映于湖中的翠影,如“影落明湖青黛光”,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香炉峰瀑布。这些是庐山特有的个性,真可谓“九江秀色可揽结”,“青天削出金芙蓉”。

    写黄山,诗人又主要抓住其山奇、石怪、峰险的特征来刻画:“黄山四十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天倾欲堕石,山水寄生枝”。

文如其人,对这些山水的性格描写,我们足以窥见诗人那豪放不羁、狂傲洒脱的性格。诗人笔下的开阔境界,明快景色,雄伟气势,实际就是他那博大胸襟,非凡气魄的体现。

李白得意也好,失意也好,他总是在诗中真实地流露自我,从不遮遮掩掩,故作姿态。当诗人心境平静时,笔下的江水也善解人意,显得风平浪静,月色绮丽,以至“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同是长江,有时又会随着诗人的情感波动而变得风险浪猛,好一派“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的惊险景色。晚年获罪流放夜郎,逆水行舟,焦灼、烦恼、绝望难以忍受时,诗人笔下的山水也随之烦躁,涌动:“巴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关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夸张的手法和巴山、巴水、三朝、三暮的反复出现,就是这种烦恼、绝望心理的形象写照。

       李白诗篇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经历了诗人情感的锤炼,凝聚着他追求自由,不顾一切地冲破束缚的精神,反映了李白奔放的情意和开阔的胸襟。

三、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李白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他的山水诗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具有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突出特点。在李白咏叹山水的佳篇美什中,《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一类缘江山之助,表现大自然宏伟壮丽,抒发自己逸思豪情的作品最具特色。

例如《望庐山瀑布》,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庐山瀑布的雄奇壮美。“日照香火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首句描写环境,渲染气氛。香庐峰顶天立地,高耸入云,冉冉升起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一轮红日穿云破雾,喷薄而出,光芒四射,金光闪闪,给香庐峰披上一层瑰丽灿烂的云霞。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神奇雄壮的美,为下文写不同寻常的瀑布创设了不同寻常的背景。次句写远眺瀑布,静态着色,寓动于静。庐山瀑布象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其形壮美,其色生辉。着一“挂”字,化动为静,点化出大自然的高妙构思,也可看出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三四两句直描动态,虚实兼备,写得惊心动魄。庐山瀑布喷涌而出,悬空直下,有如天河决堤,从天而降,万里一泻,势不可挡!四句诗写环境的神奇缥缈,写瀑布的雄奇壮观,写想象的惊人魂魄,再加上诗人信手拈来的传神“炼字”,实际上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在雄奇瑰丽的自然山水面前所激起的千种意绪,万种豪情。用夸张比喻,逸想遄飞,境界不断升华,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创造了无比壮阔的艺术形象。几乎可以说,那飞出云端、临空倾泻的磅礴巨流,就是李白宽阔深邃的诗心情海上空掀起的一股滔天巨浪!

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梦游驰骋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神笔,描绘出了天姥山的种种图景,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自然美景,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的恐怖奇景,还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奇仙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最后,诗人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这一千古名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抒发了他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的执着之情。

再如,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更为这一方面的杰作。“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蜀山之险,蜀道之难,在夸张的描写、渲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艺术体现,产生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然而虽然诗歌竭力描绘的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

(二)李白的山水诗带有强烈的自我表现主观色彩

李白一生浪迹天涯,经历不少跌宕起伏,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1、以山水诗抒其对政治黑暗的愤懑

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如《上李邕》中说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但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活里,表面上受到玄宗礼贤下士的优待,但是,当权的宦官外戚等等人物却暗中对他谗毁打击,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他写了不少诗歌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愤懑。如《行路难》三首之一:“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揭示了诗人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强烈痛苦,但是,他并不因为失败而放弃理想的追求。有时,同样的心情,又以愤怒控诉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这一千古名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悲愤声中充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借山水诗表现追求自由、解放的独特性格

李白追求自由、解放性格,特别在他政治失意之后,这种山水诗歌也写得特别多,特别好。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他好象要登涉这些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天仙神灵相往来。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其中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彩色缤纷的神话世界。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好象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三)李白的山水诗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的山水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也融入了山水之中,他笔下的山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他向来不拘泥于山水形貌的细描实写,不受山水境界的制约,而是凭着自己的审美观点,随意写景,随意抒情,为了承载其驰骋不羁的想象,李白常用借用神话传说创造一个虚拟的现象世界。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此外,李白还借助夸张、比拟、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他的奇思妙想。因此,他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的诗篇正适应了他壮大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其感情的表达方式往往是爆发式的。一旦爆发,往往一气之下,惊涛千里;时而又奔腾跳跃,变化莫测,呈现出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这种特点在他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诗篇发端,诗人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广、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发则不可止的感情状态。长风万里送秋雁,结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丽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分写主客双方,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使豪放与天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笔墨酣畅,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了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和苦闷,于是出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大转折。诗人用奇特而又有创造性的比喻生动地显示出他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强烈要求,这是积极的精神追求。但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又是一次转折。作者的思想由积极转入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由以上分析可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充分体现了李白的诗歌思想感情激烈喷发、瞬息万变、波澜迭起的特点。诗一开头就平地突出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抛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剧变化的感情。除《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之外,《行路难》(第一首)和《将进酒》也是李白表现其鄙薄而出、瞬息万变的感情特点的代表诗篇。

四、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李白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作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他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描绘祖国壮丽秀美的何山,并将自己对自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化入了山水诗作之中,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又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李白的一生怀有宏大政治抱负,希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垂名史册,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很值得我们学习。其次,李白的山水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李白的山水诗对后世诗人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像李贺的诗风,如《梦天》中“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柱香陌”丰富的想象,神奇的仙境描写,就受到李白浪漫主义精神的直接启发。唐以后许多诗词家的那种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同李白的诗有着渊源关系,特别是苏轼、辛弃疾那种充满浪漫气息的豪放山水诗词,更具有李白诗歌的特色。

总之,李白山水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他的自然天成的创作风格,杰出的艺术成就,伟大的人格,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进步思想,蔑视权贵和冲破传统观念的反抗精神,对后世诗人、文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留给后人的九百多首诗篇,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写照。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不肯苟同于世俗的中那种人格意识,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他以才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但只要我们多阅读,多欣赏李白的诗歌作品,我们就会被他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所感染。这对提高我们的个人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人生价值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J],中国李白研究,1990,(下).

[3]参见刘维治译《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94~96.

[4]参见罗宗强,郝世峰主编《隋唐五代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参见中岛敏夫《对李白诗中色彩字使用的若干考察》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6bb28a5192e45361166f521.html

《浅谈李白作品风格及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