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

发布时间:2020-04-25 21:11: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唯一的听众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语言表达方面

    1. 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 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主要塑造了老教授这个人物形象。老人与作者虽然素昧平生,却用不多的语言和平静的神态给予无尽的鼓励与关怀,体现着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殷殷期待。老人彬彬有礼的问候、善解人意的体察、尊重赏识的关注、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善良的品质、用心良苦的言行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跃然纸上。

     3. 人物描写,方法集中

     作者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心理描写上。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

而对老人的描写则集中在对她如诗的语言与平静的神态上。老人先是对作者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用善意的谎言打消了作者的顾虑,体现出老人善解人意的一面;然后又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作者的那份良苦的用心;最后还不忘说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体现着对作者的鼓励和加油。老人的神态描写集中出现了三次,都包含着“平静地望着我”。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里面却包含着老人浓浓的情意,都在向作者用无声的语言传达丰富信息,传递一份鼓励与真情。

    4. 环境描写,营造气氛

    本文在行文的过程中,还适时运用了几处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一句便突出了林中环境的幽静,突出了人物愉悦的心情,也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更体现出老人美好的品质。

    5. 标点运用,暗含深意

    本文的在标点符号上,如感叹号、省略号的运用,都值得品读与玩味。如:第十段作者连用了四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就可以体会出妹妹的吃惊、诧异,衬托出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第十一段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省略号,却隐藏着作者复杂的心情和感受呢,给作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6. 语言质朴,清新美感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小曲”,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作者,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学情分析】

     一、已知领域

1. 从思维水平发展上来讲,六年级学生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能逐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能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在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好奇心和创造意识也是日益浓厚。

2. 从语文学习方面上来讲,学生经过了前五年的语文学习,阅读能力和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学生都能自主预习的基础之上,运用借助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含义,甚至可以凭借文本、结合语境推想词语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二、难知领域

    1.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以及对环境的描写等方法,表现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怀,不是很容易。

2. 体会状语后置句式表现老人的期待鼓励的表达效果与作用,由于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可能比较难。

3. 由省略号走进作者心里,体会那些复杂的心情与感受,领会其单独成段的表达效果与作用,对学生来说具有难度。

4. 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可能会有难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边读书边画句子、对比句子、自主发现质疑、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情景朗读等方法,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3.领会课文重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体会状语后置句式和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

4. 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从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中感受老人对作者的爱护、鼓励,体会作者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 思考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以及老人怎样鼓励、爱护作者的,体会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2. 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

3. 体会状语后置句式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4. 体会省略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读题初探,统揽梳理

(一)解题导课

教师:好,上课!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组——人间真情。

齐读课题——《11唯一的听众》

唯一?什么意思?(预设: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好,这是我们现在的理解。

(二)检查字词

1、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屏幕出示词语】词语谁会读?

请2生读。后齐读(预设:主义矫正嘿字的读音)

有几个词,我们特别关注一下:

【无法割舍】请看这个词,它有两种含义:两种东西无法分开;某东西无法舍弃。文中指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无法割舍的爱好吗?请生谈:

除了兴趣爱好是无法割舍的,还有什么是无法割舍的?(亲情、友谊等等)

【嘿】师引导:再看嘿。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体会一下“嘿”这个词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谁来读句子。生: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他是一个聋子。

请生交流:

师小结:是啊,一个嘿字,传达的是作者的快乐心情。

【悠悠的小令】教师:最后一个,悠悠的小令是什么?悠悠的小曲。你听: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怎么会这么美呢?奥!优美的景色传递的是作者快乐的心情啊!真是应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师小结:课文当中出现的偶然的一两句写景的句子,它可能包含作者丰富的感情。经过这样的解读,相信大家会把词语读出语文味来!谁想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叹词、一个动作、一处景色都能传达出作者的心情。

2、本课有六个生字要求会写。你想给大家提醒哪个字?生交流:

“歉”字,老师要特别提醒。“歉”字的结构是左紧右松,笔画比较多。写前要仔细的观察。尤其是“兼”做部件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个“歉”字。请大家练写两个。教师要提醒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并作及时评价。

屏幕展示学生写的字,请学生来评价。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发现不足,学会看帖。

(三)梳理文脉。

教师:那么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拥有过哪些听众?心理是什么样的?结合表格,谁来说一说?请生交流:

你能用上开始、后来、最后这样有条理性的语言连起来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暗示课文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拥有那么多的听众,然而让他念念不忘的是他清晨里唯一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为什么呢?

【预设:是她让我从音乐白痴成长为优秀的小提琴手,是她让我从沮丧走向了自信。】

二、感受真情,探究写法(重点深究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关怀鼓励)

教师:现在,请把你的目光聚焦在老人身上,听听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有这样大的变化。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老人说的话,想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心里是怎么想的?(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

(一)教师:谁找到了老人的语言?【根据交流出示5句话,并提醒最后一句转述句也是老人的语言。】

(二)透过语言,体会内心,品味语言的力量

1、            教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屏幕先出示第一句】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说:“①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①引导学生交流: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教师引导:“我”认为是谁打扰谁?老人却这么说为什么?

【预设:老人从我的神情、动作中,发现了我的不自信,想帮助我树立自信心。老人看出来我的沮丧,想鼓励我,不要放弃。】

教师评价:你读懂了作者的心。这是老人对我的呵护呀!

【屏幕出示第二句】

②教师:明明拉得不好,却夸我拉得好;明明耳聪目明,却偏说耳朵聋了。老人啊,您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请生说:【我说耳朵聋了,你就不会有了心理负担,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练琴。我是个聋子,听不见你拉的声音。放心练吧。小伙子,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别放弃。我说自己是个聋子,你就不会紧张了。】

教师小结:这善意的谎言实际上是对我的理解与尊重啊!

所以,老人故意说:请生读

③在老人的两句话之间还穿插了一处环境描写。【屏幕出示: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刚才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的环境描写,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说的太好了,老人的话语如同阳光照到了我的心里。心里很亮堂!

指导朗读:现在谁愿意当老人来鼓励鼓励“我”?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④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么来学习这段话的?

1、抓住老人的语言。

2、想一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透过老人的语言,揣摩老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2、教师: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学习5、6自然段。先自己读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谁来谈谈你的感受或发现。

教师:你发现了吗,这是个问句。你读出了什么?老人在征求我的意见。这是对我的尊重!

教师:你关注了一个词,很重要的一个词,前面也出现了。比较一下,意思一样吗?

如果这样说,好不好?每天早晨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教师肯定:第一次是说自己的生活习惯。第二次是说自己以后会做听众。而你也要天天来练。这是一个美丽的约定,又是一种严格的要求。

教师:老人在我毫无心里负担的情况下,给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送进课文中读出来,哪组同位来展示一下。

3、再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老人的第四句话(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创设情境朗读,感悟老人的良苦用心

教师: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预设:老人是在我停下来的时候说的。老人想一直鼓励我。老人没有教我该怎么练习,只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支持!这真是与众不同的指导啊!)

教师引导:我会在什么时候停下来?此时老人总不忘说上一句——

此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怎样的感觉?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被人鼓励的幸福。听到赞美的快乐。有人陪伴的幸福等等)

4、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养的?我们合作着读,好吗?(教师先示范两个,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说出来)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以前,从我的房间里,传出的是锯床退的声音,现在——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现在——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以前,我只想一个人到树林里静静的练,现在——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以前,她总是对我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现在——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以前,他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现在——我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通过这样的对比朗读,你能说一说我的什么变了吗?

态度变了、心情变了、行动变了……

6、            刚才我们透过老人的语言,读懂了老人对我的呵护、鼓励与尊重。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老人的良苦用心?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老人的三处神态描写,透过神态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首先引导学生找到三处神态描写,再比较三次平静地不同。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从老人的“平静”中读出了什么?

前两次有没有写老人慈祥的眼神?有没有写慈祥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

(预设:第三次写出了我和老人的眼神交流,可以看出我变得自信了。)

是啊!自信的人才可以与别人对视。你看,现在看着我的同学都是自信的;没看我的同学,那叫自卑!

三、篇末点题,体悟其妙。

1、直到有一天,我的秘密被妹妹揭穿。请一位同学读一读9、10、11自然段。

同学们,当你第一次读课文,当你第一次知道老人的真实身份,你是什么心情?假如作者一开始就交代清楚,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这就是设置悬念的手法带给我们的阅读乐趣。

2、教师:此时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这里面的内涵很丰富啊!当我得知老人的真实身份时,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拿起笔,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

交流:把笔放下。要善于做听众,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文字,要很好地读,要像读课文那样读自己的文章。

学生交流,教师做评价。

教师:我这也有一段话,是作者的原文,不过教材的编者把它删掉换成了省略号。比较一下,哪个好?【屏幕出示原文: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著,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学生交流:

教师:是啊,一个标点符号,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

3、教师:同学们,文章的结尾还有六个点,我们把这段话齐读。

师:从沮丧,到重拾自信,到演出时的自豪,我想起了那唯一的听众,这六点他省略了什么?作者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这省略号里是作者对老人的敬佩与感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两次使用省略号的用意。】

四、总结点题,交流收获

1、文章的结尾处再次用“唯一”来修饰听众,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领会篇末点题的写法】

(独一无二的听众,永远的听众,不可替代的听众,特殊的听众)

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课题!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鼓励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来谈收获。尤其是肯定学生在写法上的收获。)

3、结束语:一句赞赏的话,一个慰藉的眼神,一个善意的谎言,一次真诚无私的帮助,一次心与心的交流,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在成长道路上上,但愿你也拥有这样一个唯一的听众,也能成为他人唯一的听众。

板书设计:

11      唯 一 的 听 众

呵护、鼓励、尊重

“我”————————————老人

敬佩    感激

          行动                         语言       环境

              心理                         神态       篇末点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e8180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35.html

《唯一的听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