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
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解析】【分析】(1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2)本题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故答案为:C
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点评】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要能写出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发:开花。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不道:不是说。衰病:衰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B.颔联乱点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异曲同工,都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
C.第四句中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D.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抓住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来写,白雁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答案】1A
2)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分析】(1A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不准确,有喜爱,但主要表达的是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2)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故答案为:A
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本题考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古诗的能力。古诗的写作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借物抒情、用典等。答题时要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古诗阅读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
(宋)范成大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4古诗文阅读
(甲)临皋闲题
苏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乙)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歇不得处A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时也不妨熟歇B
(丙)纵笔三首(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乙文为苏装贬惠州时所作,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儋州时所作。
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选项。与此孰胜(________A.B.谁,哪一个C.成熟思欲就林止息(________A.完成B.即使C.靠近

若人悟此(________A.好像B.如果C.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3)结合语境,在乙文AB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4)丙诗意蕴丰富,选择下列一组词语,结合全诗,描摩诗人情感。A“白须酒红B“误喜一笑
5)乙文中熟歇意为充分休息,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苏东坡熟歇的人生境界在甲文《临来闲题》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BCB
2)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
3A处,示例1: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示例2:填问号,形成自我反问,更强烈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B处,示例1:填句号,更能体会苏东坡经过一番彻底领悟后的宁静。唯有这种宁静才是苏东坡,才是豁达、闲适的苏东坡,才是看淡生死、看淡一切的苏东坡。示例2:填感叹号,因为熟歇是苏东坡对人生的一种幡然醒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4)示例1A白须酒红相对(写对比也对),通过颜色的变化,先描绘了自己容颜的衰老,白须萧散满霜风满带凄寒之气。末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情绪轻快。色彩从霜白转入绚丽,传达出自己不以衰老为意的自我解脱,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示例2B误喜写出了小儿把老父亲酒红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朱颜的欣喜;诗人自己一笑点破小儿误喜,对儿子之喜进行否定,回到对衰老的肯定。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5)写作《临皋闲题》时,苏东坡被贬黄州,此次贬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灾难。因台诗案差点丢了脑袋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转而排遣痛苦。他在临皋亭下,生活得自在舒服,饮食沐浴皆取自峨眉雪水,竟无归乡之心!这种感受就是苏东坡被贬他乡、不为困境所绊的熟歇。而寄情山水,做江山风月的主人,更是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至境,更是苏东坡的人生熟歇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古义既可以是通假字,通,也可以翻译成谁,哪一个,今义为成熟,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中的就即可翻译成,也可以翻译成即使靠近,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C中的若即可翻译成好像,又可翻译成如果,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
2)本题翻译为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其中注意翻译成大部分翻译成何必译成为什么一定要
3)文中A处前面的一句表明心中有疑问,但从良久忽曰中的可知有突然明白之意,故可用感叹号,若用问号,形成自我反问,也可体现忽得解脱的惊喜和轻松之感,故也可用问号;B处是结尾句,用句号,平淡结尾,体现的是苏轼大彻大悟后的平静,用

感叹号,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故用句号或者感叹号均可。
4A中白红颜色的对比,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B中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5)乙文中的熟歇二字体现的是作者不畏人生的挫折,在寄情山水之中依旧悠闲自得的豁达情怀;甲文中从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中可知他称自己是闲者,说明他内心的豁达,这与乙文的熟歇相对应,据此可以作答即可。故答案为:BCD
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
A处,示例1: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示例2:填问号,形成自我反问,更强烈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B处,示例1:填句号,更能体会苏东坡经过一番彻底领悟后的宁静。唯有这种宁静才是苏东坡,才是豁达、闲适的苏东坡,才是看淡生死、看淡一切的苏东坡。示例2:填感叹号,因为熟歇是苏东坡对人生的一种幡然醒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示例1A白须酒红相对(写对比也对),通过颜色的变化,先描绘了自己容颜的衰老,白须萧散满霜风满带凄寒之气。末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情绪轻快。色彩从霜白转入绚丽,传达出自己不以衰老为意的自我解脱,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
示例2B误喜写出了小儿把老父亲酒红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朱颜的欣喜;诗人自己一笑点破小儿误喜,对儿子之喜进行否定,回到对衰老的肯定。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写作《临皋闲题》时,苏东坡被贬黄州,此次贬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灾难。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脑袋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转而排遣痛苦。他在临皋亭下,生活得自在舒服,饮食沐浴皆取自峨眉雪水,竟无归乡之心!这种感受就是苏东坡被贬他乡、不为困境所绊的熟歇。而寄情山水,做江山风月的主人,更是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至境,更是苏东坡的人生熟歇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

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心境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是理解作者感情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逐句逐词分析诗歌内容,通过体会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心境。【参考译文】
【甲】: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乙】: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丙】:我这个多病的老翁在寂寥中打发时光;白须稀疏,面对着冷漠的秋风。小儿搞错了,庆贺我脸色红润健康;我不禁宛然一笑,这是喝了点酒,脸才有些红

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________
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诗共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据此可知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别,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

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和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的能力。平时学习是要熟练记忆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然后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筛选出恰当的内容即可。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景交融表现手法的能力。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分析。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暮春山间[]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说说首句中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
【答案】1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分析】(1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首先要解释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理解,答出所表达的情感。如:缓慢、慢慢。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的愉悦闲适之情。
2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问的到桃花的香。可从侧面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赏析。如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1)缓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查考生对炼字的效果的赏析能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诗句中该词语的表达的内容,表现诗人的情感。考生要掌握诗词鉴赏题型的特点及其答题模式。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能超出限制,在赏析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辨析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凌十一:作者的朋友。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

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作意图,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煤的对话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九三七年春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
2)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有些是押韵的,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艾青的《煤的对话》。
B.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
C.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中的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
D.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如艾青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歌颂西风,表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呼唤与期待。
3)以本诗为例,谈谈为什么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答案】1)艾青诗选2C
3)这首诗借的意象,歌颂遇火就燃烧,会发光发热的品格,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因而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A《艾青诗歌》不注重韵脚的限制和字数的整齐,《煤的对话》并不押韵。B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太阳土地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出现的并不多。C表述正确。D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

不是艾青的诗句,而是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
3)艾青的诗集《火把》(1941、《向太阳》(1947表达了对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结合这首诗歌的意象和表达的感情分析,这首诗借的意象,歌颂遇火就燃烧,会发光发热的品格,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因而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故答案为:艾青诗选;C
这首诗借的意象,歌颂遇火就燃烧,会发光发热的品格,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因而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本题考察对艾青诗歌的熟悉程度。答这样的题,要认真阅读名著《艾青诗选》里的每一首诗,要对每一首诗都非常熟悉,并要对诗的内容、主旨、及写法等进行分析、整理、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艾青诗歌特定的基础上再结合这首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9诗歌鉴赏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释:风标:风度、品格。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可以入药。鸬鹚lúcí):水鸟,俗称鱼鹰。唳():(鹤、鸿雁等)鸣叫。1)请对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两句作简要赏析。2)说说尾联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二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鸬鹚的毛色下、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
【解析】【分析】(1)。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的意思是: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这两者不仅形象、气质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讨好主人,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见。由此可知,这是用了反衬的写法,突出了池鹤孤高的品格和超凡的风姿,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

厌倦。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意思是:对风鸣叫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一个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得的惆怅与无奈。
故答案为: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鸬鹚的毛色下、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和作者写作背景理解。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约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1)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2)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解析】【分析】(1、对诗句的赏析关键在于要选准赏析的角度,本句可从句式、修辞、词语结构等角度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

惘。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故答案为: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对诗句要选好角度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理解,考生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其常常蕴含的道理,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阐述。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质:________敝:________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余幼时即嗜学。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答案】1)询问;破

2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质:动词,询问:形容词,破
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句意是:我年幼时就爱学习。以:因为。足乐者:足以快乐的事情。句意是: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宋濂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呵责时,他的态度更加恭敬,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先生高兴了,才请教问题。当时的老师很少,宋濂要到百里之外去请教问题。体现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故答案为:询问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的原则,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附参考例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

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南北雨泽各异。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而东坡诗云: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至秋则霖霪苦雨,岁以为常。二浙四时皆巨风。春多大雷雨,霖霪不已。至夏为梅雨,相继为。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迨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此南北之异也。
(节选自庄绰《鸡肋编》)
【注】迨:等到,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具答之具:________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岁以为常岁:________霖霪不已已: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B.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C.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D.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
4)【甲】文渔人甚异之和【乙】文南北雨泽各异,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详细;邀请;每年、年年;停止

2B
3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4)【甲】文的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乙】文的是南北降雨的不同情形: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具、延、岁是古今异义词。
2)结合句意及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指鸡鸣狗叫的声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他们)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余:我;尝:曾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4)结合语境分析,渔人前行时忽然看到一大片美丽的桃花林,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感到非常惊异,故渔人甚异之的的是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故答案为:详细;邀请;每年、年年;停止B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结合语境分析,【甲】文的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乙】文的是南北降雨的不同情形: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结合语境分析,南北雨泽各异,意思是中国南方北方下雨的情况各不相同,如何不同呢,下面就进行解释,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

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附参考译文】
中国南方北方下雨的情况各不相同。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因此杜甫诗说(细雨)滋润万物细细密密一点儿也没有声响。而东坡诗说道:春雨来时如同积累的尘埃,东风的猛烈可以把人刮倒。韩持国也填有轻柔的云,淡薄的雾,散作催花开放的春雨的词句。到了秋天,就是久雨绵延,为多雨而受苦。每年都把这当成是常事。两浙地区四季都有大风。春天多打大雷,下大雨,久雨绵延不停。到了夏季先是黄梅雨,接着是洗梅雨。(人们)把五月二十日前后的雨称为分龙雨,从此下雨不再到处都下,就像北方人说的隔辙雨。等到秋季,稻子将要抽穗长熟,稻田地里需要水的时候,竟反倒大旱。我自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这是南北(气候)不同的地方。

13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晚籁:指秋声。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
王禹偁(chē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屡受贬谪。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选自《宋代散文选注》)
【注】刳():削剔,挖空。挹():文章指望见。幽阒()辽夐xiòng):幽静辽阔。稔(rě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庶(shù):表

示期待或可能。1)解释下列划线词。奔走不暇________比屋皆然________因作小楼二间________亦谪居之胜概也________
2)与以其价廉而工省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策之不以其道D.醒能述以文者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4)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5)赏析古诗中画横线句子。
6)这两篇诗文都描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诗文结尾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文内容阐述你的理解。
【答案】1)空闲;挨着,靠近;于是;优美的2B
3)宜//
4)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楼容易朽烂(败坏)呢?
5前句从听觉写傍晚秋声,后句从视觉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无语衬,(以动衬静)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傍晚的寂静。拟人。作者用无语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
6)第一首诗歌,作者在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晴图,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第二篇文言文,作者记叙了在黄州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画对,但又想到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
1”“”“的解释。
2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为的意思。A来;B因为;C按照;D用。故选B
3)这句话的大意是:适宜投壶,箭入壶中铮铮动听。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是因为竹楼才得以听到。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岂:难道;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这个句子是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楼容易朽烂(败坏)呢?
5这句话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从感官角度赏析,万壑有声是从听觉角度写傍晚

的求生,数峰无语立斜阳是从视觉角度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的情形;从表现手法赏析,前一句写傍晚的声音,后一句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的情形,这是一种以静衬动的写法,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傍晚的寂静;从修辞方面进行赏析,无语个词语把山峰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的情态,饶有韵味。
6)结合诗文结尾内容分析,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作者自问自答,我为什么会突然惆怅呢,原来是看到这里的景色和我家乡的景色比较相似,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篇结尾写到自己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不知明年又将在何处,作者为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
故答案为:空闲;挨着,靠近;于是;优美的B
//
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楼容易朽烂(败坏)呢?
前句从听觉写傍晚秋声,后句从视觉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无语衬,(以动衬静)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傍晚的寂静。拟人。作者用无语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
第一首诗歌,作者在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晴图,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第二篇文言文,作者记叙了在黄州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画对,但又想到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的积累。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作介词,相当于把、拿因、因为凭借从、由按照作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以致通假字通,已经。总之,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辨析它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此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因此理

解诗文的语句内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全文内容仔细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参考译文】
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竹子像椽子那样粗。竹工破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用它盖房子,因为它便宜而且省工。黄冈子城西北角的城垛子都塌毁了,野草丛生,荒芜污秽。我清理了那里,盖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互相连通。登上竹楼,远山的风光尽收眼底。平望出去,能看到江中的浅水流沙。那幽静寂寥、高远空阔的景致,实在无法一一描绘出来。
夏天适宜听急雨,雨声有如瀑布之飞流直下;冬天适宜听密雪,雪花坠落发出玉碎之声;适宜抚琴,琴声和畅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俗;适宜下棋,棋子落盘有丁丁清响;适宜投壶,箭入壶中铮铮动听。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是因为竹楼才得以听到。公事办完后的闲暇时间里,披着鹤氅衣,戴着华阳巾,手持一卷《周易》,焚香默坐,驱散尘世中的种种杂念。除了水色山光之外,只见到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意退去,煮茶的烟火熄灭,便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正是谪居生活的快乐之处啊。那齐云楼、落星楼,高是很高了;井干楼、丽谯楼,华丽是很华丽了,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贮藏妓女和能歌善舞的人罢了,这不是诗人应傲的事,是我所不屑去做的。我听竹工说,竹子做屋瓦,只能用十年,如果覆盖两层竹瓦,可以支持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那一年,由翰林学士而贬到滁州,丙申年又调到扬州,丁酉年又到中书省任职,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调到齐安,己亥年闰三月才到了齐安郡城。四年之中,奔走不停,还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难道还会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趣相同,能继我之后接着修整它。或许这座竹就永远不会腐朽吧。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一)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浸:水。諰諰(xǐ:恐惧的样子。喁喁(yú:小声读书的样子。(fùsì: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三牲:牛、羊、猪。卜:选择。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常云于湖州置贷(办货B.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供养)C.就乡人席坦受书(到)D.带经而农(农活)2)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B.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C.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D.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4)余文坼、皇甫谧虽所处时代不同,但两人为人处事有相同的地方,请简要分析。【答案】1D2B
3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
(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4孝敬长辈:余文坼事母极孝,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皇甫谧曾经得到瓜果后,就进奉叔母任氏,并听从叔母任氏劝说改过向学。
勤奋读书:余文坼没有钱来买书,就借书来读,一次做生意被洪水阻了行程,发现书夜以继日地读书;皇甫谧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解析】【分析】(1ABC解释正确。D“带经而农中的这里是干农活的意思。2)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清贫,亲自耕作,带着书从事农务,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百家之言。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正确断句方法为: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举业:读书;作贾:做生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阙:通缺,缺欠,何:什么;尔:你。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4)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从事母极孝”“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等可以看出两人都非常孝顺。从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等可以看出两人都勤奋读书

故答案为:DB
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
(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孝敬长辈:余文坼事母极孝,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皇甫谧曾经得到瓜果后,就进奉叔母任氏,并听从叔母任氏劝说改过向学。勤奋读书:余文坼没有钱来买书,就借书来读,一次做生意被洪水阻了行程,发现书夜以继日地读书;皇甫谧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一)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做生意的时候(置贷的意思翻译不是很确定)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做生意的时候都忘记了。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病了(什么病不是很确定)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
(二)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他于是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生活清贫,亲自耕作,带着书从事农务,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百家之言,清心寡欲,

开始有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工作,自号为玄晏先生.著有《礼乐》、《圣真》这样的作品。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注】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踊贵:物价上涨。饿殍(èpiǎo):饿死的人。忤():逆,不顺从。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严挺之乃有此儿________乃溯沿湘流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由于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3)《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与叙事中。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答案】1)竟然;逆流而上2B
3)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璃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严挺之乃有此儿: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乃:竟然、居然。
2)原文中是: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而不是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故B
3)结合语言特点寓褒贬与叙事中分析。如文中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我们可以看到杜甫是一个重朋友义气、敢于进谏的人,作者在此褒扬了杜甫。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竟然、逆流而上B
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璃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语言表达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题意,围绕要求,注意文中语言的表达,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

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16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何不去之乎?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答案】这不是你所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这。:你。:担忧,忧虑。:于。
故答案为:这不是你所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参考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

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
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注】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此指所吐之丝。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他(它)文章:带花纹的织品。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绂绣:绂(),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枵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下列划线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固之自裹/汝心之固
C.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寡不敌众D.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汤熨之所及也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蚕答蛛的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答案】1C
2)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3)对比,既表现了蚕的自豪,又表现了对蛛的憎恶。
【解析】【分析】(1A项,吃/,饲养、喂养。B项,固然/顽固。C项,都解释D项,热水/是通假字,同,用热水焐。故选C
2)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据此可断句为: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3)分析蚕的话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用自己和蜘蛛做对比,蚕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它很自豪。蜘蛛只是为了自己吃饱,所以蜘蛛是自私的,冷血的,残忍的。表现出对蜘蛛的憎恶。
故答案为:C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对比,既表现了蚕的自豪,又表现了对蛛的憎恶。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句意的理解,考生要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文章的理解,注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

蜘蛛对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口吐出纵横的蚕丝,金光灿灿,使它牢固地裹住自己。蚕妇拿着你们放入到沸腾的水中,抽取成为长丝,于是丧失你们的躯体。你可能吐丝虽然巧妙,但用来自杀,难道不愚蠢吗?蚕回答蜘蛛说:我固然自寻死路,我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帝王穿的礼服,百官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哪个不是我吐的丝做成的呢?你现在空腹制造(网),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在那上面等候着。看见经过的蚊、虫、蜂、蝶没有不杀了它们的,只为(让)自己(吃)饱。巧妙是巧妙啊,多么残忍啊!蜘蛛说: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的宁愿做我。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

1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余拏一小舟________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拥毳衣炉火________强饮三大白________客此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原文中________相映衬。巧遇知音,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请你写出两句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描绘西湖雪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1)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2(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绝之时,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一痕”“一点”“一介两三粒的描写,这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

注意古今异义词,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一词多义词,更:还。词类活用词,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2)本题注意关键词: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莫:不要。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意思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映衬。前者借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后者借舟子之口,”“,为作者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句,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4)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故答案为: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绝之时,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一痕”“一点”“一介两三粒的描写,这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本题注意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

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盘缠。③[]详细。④[]探究、考察。⑤[庶几]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地方,⑧[]孔子。⑨[]勤勉,努力。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欲穷其林B.若既不出户/木兰当户织C.虽有子羔之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D.夫以孔子之圣/禽鸟知山林之乐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身为学生的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A
2)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为学不进则退,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解析】【分析】(1A.贫穷;穷尽。B.门。C.即使。D.的。
2)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应为:人之为学/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结合短文相关语句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启示即可。如:为学不进则退,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故答案为:A
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为学不进则退,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

累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从选文中任意选择一则句子,结合句意,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2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朝而往,暮而归中的之景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的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建造醉翁亭的由来。C.引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读来节奏感强。
【答案】1)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密的树荫。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B
【解析】【分析】(1)芳:香花。发: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繁茂。繁阴:形成一片浓密的树荫。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出原文中语句作答即可。由重点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可作答。
3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于山水的乐趣。B项分析错误,故B
故答案为: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密的树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B
【点评】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25c4c4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0.html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