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发布时间:2020-04-10 09:53: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纳家户小学 张萍

【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练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素材包括: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震后废墟图片,课文中的插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一,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第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学生借助看书、上网查询等学习渠道,了解地震灾害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口语交际形式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震后废墟的图片并配以音乐)

师:大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孩子无家可归。我们来看看美国洛杉矶曾发生的大地震。有对父子却创造神话般的奇迹,今天让我们认识这对这对父子。(课件:课文插图和事情的结果的文字)

二、复习引入

1在地震中,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围绕以下内容回答:1994年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独自一人连续挖了38小时,终于从废墟里救出儿子)

三、新课学习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情境中感受到的?(课件:自读要求)

(一).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从文中找出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读一读 ,想一想体会到了什么

师:危机四伏,赶快让他离开吧,大家都来劝劝他。附近的几个同学可以分角色读读这些对话。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呀?(学生体会父亲的坚定)

教师与学生对读:课件出示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劝他离开,他问······

消防队长劝阻他,他还问······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问······)

(二)、体会父亲的信念。

  师:大家都在劝他,可是他没有听大家的劝阻,他依然没有停止挖掘,所以我们看到他挖了——

   生接读——(课件出示: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父亲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吗?

  师:是什么苦苦支撑这位父亲不停的挖掘?

师:36 小时,父亲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让我们在来看看这位父亲:

课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学生齐读,指名读体会)

  师:是啊!正是这种至死不渝的信念支撑着父亲在废墟上苦苦支撑了30多个小时,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信守诺言,在废墟上拼死救子的父亲的形象。

 课件:汶川地震父亲救子图片(学生欣赏,老师饱含深情讲解) 

师:此时此刻让我想到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总有一种爱--------

(三)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同学们,这位伟大的父亲又有一位怎样儿子?,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你能看出这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课件:“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你从这儿体会到?因此,他此时做了个什么决定?

师:同学们,在废墟下,余震不断发生,这一让可能让出去的就是——生

师:是什么让他作出决定?

生:是父亲曾经对他的承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一句承诺,就能让7岁的孩子懂得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同学们,确实了不起。还有吗?

  课件:“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我从这句看出,儿子非常有勇气,也鼓励同学们生存下来。也看出了儿子对父亲的

信任。

师:一句承诺,让相信自己的孩子鼓励同学们战胜恐惧。说的很好。

师:同学们,一句承诺,让废墟上的父亲信守承诺拼死救子;一句承诺,让7岁的孩子在废墟下居然懂得鼓励同学们战胜困难,这句承诺就是——

师:学到这里,谁来说说,你认识了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四、拓展阅读 (阅读教材两篇)

师:那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作者是抓住了父亲的哪些描写来向我们塑造了一位高大的父亲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他的了不起?

  生:他的神态。他的样子,外貌 心理描写。描写了他的语言、心理活动还有他的动作。

五、课堂小练笔:

  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word/media/image1.gif 父亲 信守诺言 儿子 (先人后己)

word/media/image2.gif

了不起

【设计思路】

课文讲述了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精神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想与心灵碰撞和交汇的过程。为使学生入情入境,我选取我国唐山大地震、巴基斯坦大地震、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导入新课。为突破重难点,制作了展现地震场面的视频短片。为营造课堂气氛,选取适合情境的音乐。为凸显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选择重难点句制成幻灯片,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朗读,走进父子二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教学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读书,读书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的最好方法。有人说:“汉字有形象,有颜色,有气味。走进汉字,就走进了连绵的画廊,那人、那物、那情,可观、可闻、可触。”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有层次的朗读,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内涵。

叶老主张,读书不能拘泥于文字,而应当驱逐着想象来看,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领会到它。因此在教学时,我依据学生思维导向,引领他们穿梭于语言文字中,想象联想,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文章重难点。

【点评】

这是一节成功的、不露指导痕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一体的、语文味很浓的课。整堂课流淌着父子深情,但没有脱离文本的说教,而是始终依托文本,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有感有悟。教师使用教材时都是直扑重点,紧扣重点词句、语段,没有情节的干瘪叙述,而是通过字面的感知、感受、感动,获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从而有所感悟──伟大的父爱能给父子两人巨大的勇气,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当教师以真挚、真情的语言、语调渲染令人撕心裂肺的地震现场,再设计激发学生真情互动的对读,师生已经如临其境,而且走进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特别是教师设计的导语层层推进,学生的情感则随着文字的品读步步升温。在父爱的伟大精神感召下,学生的读与说都是声情并茂,甚至以形体语言助口头表达,使学生沉浸其中。结尾的小练笔也是水到渠成,学生不费力气写出阿曼达的所思、所想、所做。课外延伸介绍《感恩》一书,这既是感受亲情与友情的可贵,又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整节课没有听到教师空洞的说教和强调要求怎么练习读书、表达等,但听说读写始终贯穿其中。而且正是因为紧紧凭借语言文字又紧紧依托听说读写,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可能如此有机地加以整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48c064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b.html

《地震中的父与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