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年》散文 关于年味的散文 年味散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0-05-16 14:46: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年》散文 关于年味的散文] 年味散文

《年》散文800字作文题目“年”散文题材800字过年啦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 ——过年啦!整个神州大地在欢腾,全球各地的华人欢度春节.期待春的信息.一缕缕春风送来泥土的芳香,消融的冰雪在阳光下分外灿烂.放眼望去,处处都是一片耀眼的大红,充满了欢乐和喜庆!披挂上新装,漫步在宽阔的街道上,两边的店铺几乎都关了门,只有寥寥几家大张旗鼓,一件件包装精美的货物在门口堆积如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街上空荡荡的,干净而整洁,抛弃了腊月的喧嚣吵闹,人山人海的忙碌场面,任人漫步踏春.一辆辆摩的、小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丰富的年货,奔向翘首期盼儿女团圆的父母家,过个和谐幸福年!通向细长深邃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遁劲有力,金光灿灿.这大多都是“老年晚阁”,是“年”中最欢乐热闹的地方.一辆辆机动车到此,车上走出了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大门前大都站着神采奕奕的爹娘.车空了,一栋栋房中飘出欢声笑语;路窄了,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年味浓,最浓是子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一年一顿的特殊大餐——年夜饭.我们河套的年夜饭,特别有风味.什么河套硬四盘,猪肉烩酸菜,各种时令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既有了口福,又填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红灯笼发出火红柔和的光,是那样美丽!在这个美好的团圆之夜里,那万家美丽的灯火,会是多么灿烂的景象啊!,客厅里早就摆好了另一桌.干净透亮的茶几上,被一盘盘干果、水果、糖果占得严严实实,电视机里的主持人也都穿上了漂亮的节日红装,说着喜庆吉祥的话语,一些往日严肃冷冰的节目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春节奇闻趣事,逗得众人乐开花.但是,只要八点一到,千家万户的视听会变为同一个节目,那面容会便变成同一种模样.我觉得,这次春节联欢晚会气势宏大,节目繁多,气氛和谐热闹,十分精彩.既有诙谐幽默的小品,也有激情飞扬的歌舞;既有南方的典雅秀丽,诗情画意;又有北方的激情四射,热情豪放.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春晚的众多节目中,我唯独喜爱两个节目.《民工进城》、《心里话》.《进城》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勃勃的生气和创新创造能力,让人眼前一亮,把城市中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给人以动感、积极、向上、努力不懈的感受,让人在眼花缭乱的动作之中,对民工有了一种更崇高的敬意.我想《心里话》定是震动最大的节目,一群乡村娃,一身身土里土气的衣服,一张张质朴的面孔,足以打动人们.也许没有歌舞的热情四射、婉转动听;也许没有相声小品的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也许没有明星大腕的霸气十足、风风火火的表演,但是一句句话语之后,掌声浪浪、如水如潮,许多人当即洒下了晶莹的泪水.天然弃雕饰,清水出芙蓉.最无邪的面孔和最真挚的话语是最威猛的催泪弹,这种威力和轰动使人们铭记心间.心思舞动,心潮澎湃,新年的钟声向我们走来,每个人的心被春的美好而吸引着,守岁将迎来春的脚步.夜色如纱,星光灿烂,清风拂面,枯枝萌动,新泥飘香,欢歌飞扬.春在冬的孕育之中,羽翼丰满,即将来临.大地四方无不荡漾着春的气息!歌星的歌喉里多了一分盼春的急切,笑星的笑容里多了一分春的灿烂.春要来了!要来了!秒针轻盈的步子即将送走疲倦的神犬,一声声清脆的钟声将迎来可爱的金猪.春终于来了,随着时、分、秒针一家的团聚,那爆竹声便如洪水一般挤破浮冰冲击过来了.一朵朵礼花如春笋般涌上夜空,刹那间,天空一片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瑰丽景象.一声声巨响也飘来了,震得屋顶抖落下阵阵雪宵;一颗颗彩球升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连星月也暗淡失色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千姿万态美如画.身影如洪水般阵阵如浪,烟火如丛树中万鸟齐翩翩.此消彼绽、此逝彼放,仿佛一卷时时变幻的画,给人以梦一般的感受!终于来了,下一个精彩的春秋又在期盼着我们洒下汗水.希望被评为满意答案

2017年出了哪些大气的诗歌散文 可以看一看梁衡的书,他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为了写瞿秋白,构思了六年,写《大无大有周恩来》,前前后后用了20年。

有人称赞梁衡,篇无新意不出手。

他写的《大无大有周恩来》、《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读韩愈》都是文笔优美,饱含深情,又引人深思。

季羡林在他的《追求一种境界——谈梁衡的散文》中评价梁衡:“梁衡是一位肯动脑,很刻苦,又满怀忧国之情的人。

他到我这里来聊天,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

难得他总能将这一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

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一开始知道梁衡,是读他的《大无大有周恩来》,感人至深,后来读了他的很多散文,感觉他的文章确实值得一读。

这里可以给大家摘录《读韩愈》里面的一段,如果喜欢,可以读一下: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

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

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关于十七年散文的一些知识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抗美援朝的开展和胜利,为散文创作开辟了广阔天地。

反映抗美援朝的散文和通讯,特写成为新中国散文创作的第一声春雷。

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人们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也成为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内容。

且此时的散文不仅题材广泛,且形式多样,抒情散文,报告,传记文学,随笔,杂文,小品文等都在曲折中获得了发展。

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严重受到政治的干预,致使单一的左翼文学控制着整个文化界。

作家失去了创作的自主性,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等被强制纳入应予遵循的体系性“规范”。

纵观十七年文学,其中虽然在黑暗中曾有过几点火花,但却由于环境的力量使其瞬息即灭。

起起伏伏,文学成了政治的晴雨表。

由于文体上的特点,小说受其“毒害”最大。

散文、诗歌、杂文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起五四文学,文学创作在这个时期呈现了衰退情景。

散文创作也不例外地陷入某些困境。

第一,片面追求“诗意”而美化和粉饰了生活。

这个时期普遍重视散文的“诗意”。

但什么是“诗意”?它能给散文带来什么?散文作家和评论家对于“诗意”的理解是各种各样的。

总的来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理解是指作家在生活中发现、提炼一种闪光的思想感情。

另一种理解,是指散文中有诗的意蕴,具有诗优美、含蓄的意境。

另外还有综合的看法,本文采用综合的观点。

散文的诗意化若作为艺术追求的一个内容则会合适一些,弊病在于过分地去扩大它的好处,把散文的这个特点扩展成所有优秀散文都必备的特点。

这也正是由于十七年文学追求单一化的大环境下带来的片面。

杨朔是支持诗意中最自觉、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例如《荔枝蜜》,他写蜜蜂的辛勤劳动,以此歌颂千万辛勤的农民为后世酿造甜蜜生活所付出的劳动。

但其中某些不值得提倡的成分则被粉饰和掩盖了。

作家固然极力挖掘了生活的美,但却忽略了严峻的现实生活,因此位能更深层次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散文自觉、不自觉地美化了生活,拉大了与现实的距离。

当散文只局限于表现盲目乐观的一面,则不可能对现实生活作出深刻的思考。

因此,散文的发展受到阻碍也就可以理解了。

于是散文的第二个困境就也显现出来了。

散文的重要特点本就在于其真挚、自然,尤其是要有作家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

这也是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作家既然极力往“大”方面写,脱离生活,则作品中就显得矫揉造作,散文的最大悲哀正在于此种盲目夸大。

仍然以杨朔为例。

《雪浪花》中的老渔民,《荔枝蜜》中的蜜蜂,《茶花赋》中栽培茶花的花匠,他们的辛勤劳动是可爱可敬的,然而把它升华为某些象征,极尽颂扬,这就太牵强附会了。

周立波曾精辟地品评杨朔的散文:“笔墨简洁,叙述明白,是作者的特长;然而也许因为过于矜持吧,文字上微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另外,对“小我”的忽略,成了“五四”以来散文的断层。

“五四”散文无不把作家真实的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等,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等,郁达夫、周作人、林语堂等散文大家均如此。

他们虽然风格各异,但都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情感。

但十七年的散文是找不到自我的。

作家们或不自觉地遵循“规范”,或力图从题材的多样性上另辟蹊径,以弥补失去自我的缺陷。

其中,有通古论今的历史掌故,有优美的山水游记,地方人物志,也有知识小品。

例如秦牧《花城》描写了南国姹紫嫣红的年宵花市,翦伯赞《内蒙访古》展现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和历史,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写出惊涛骇浪中的磅礴气势等。

但创作倾向基本是表现乐观、积极的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的。

个人的完全消融,也就容易暴露作品中的虚伪、矫情成分。

当然不是说上述作品如此,但夸张某些感情是有的。

总的来说,读者并不满于这种不真实。

对比五四文学,十七年的散文创作表现出了一种山穷水尽的困境。

究其根源,是由政治指挥与作家的创作观所决定。

而十七年散文作家在大环境下的坚持与努力,则应予肯定。

相信我没错的把分给我吧

17年散文总体特征和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共同特点《日月经天》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观察景物得到的感受。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刘白羽,1916年9月生,北京人。

中共党员。

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193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草原上》。

翌年春赴延安。

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

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文化领导工作的同时,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

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

本文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刘白羽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课文第一句话写道“过了七十七个中秋节,今天才从大自然中发现一种奥秘,得到一种启迪。

”想一想,作者发现了大自然的什么奥秘?得到了怎样的启迪?三、了解课文内容,概括各段的段意。

1段:写中秋节当晚作者在床前所见到的月亮高挂中天的美景。

描写月亮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段:写中秋节次日凌晨月亮高悬西天到隐没西天的景象。

3段:写太阳还未露出地面的情景。

4段:写太阳出来时日月平列在一条平行线上的奇观。

5、6段:从日月轮回中悟出一个道理:运动中的永恒,永恒中的运动。

7段:过渡段8段:进一步强调从日月轮回中所悟出的人生奥秘:一切一切的美都在运动中活跃、存在。

9、10段:回忆在罗马看到黄昏时分日月同辉的壮美景象。

11段:写从回忆中的景象,再看眼前景象得到的感悟:日月同辉,宇宙永生。

12、13段:写从中秋赏月得到的启迪: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变化,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升腾,又在运动中隐没与消失。

四、仔细阅读课文,作者在赏月时观察点、观察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第一次:中秋节当夜,窗前,看到月升中天。

第二次:写中秋前次日黎明,走上楼顶,仰首西望,看到淡淡的月亮高悬西天。

第三次:写在楼顶上缓缓漫步中,看到月亮冉冉下降,晨曦初显。

第四次:转身向东,发现太阳还未露出地面,已将强烈的红光从地平线直射西方。

第五次:写太阳升上来时,日月同在一条平行线的奇观。

五、总结写作特点:1、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写景的特点。

2、理解作者观察景物得到感受的写法。

九十年代散文写作的几种类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的创作成绩非凡,呈现出全方位开放的状态,散文出版物和写作的商品化,更是加速了散文继续向前发展的势头。

而且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发生了相当巨大的文化转型,这一转型必然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当然包括散文创作,在文学由中心到边缘的位移中,散文在边缘处的定位,保证了散文这一文体的从容发展;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与立场的分流,使散文成为知识分子精神与情感的存在方式;市场经济不仅使散文的创作与出版带有商业性,而且确认了市民阶层的合法性并因此使部分散文成为消费品;传播媒介的发展为散文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于是散文随着其他文体的发展而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审美时代。

1992年,当《文化苦旅》在《收获》杂志上以专栏形式刊出后,文化散文开始在中国亮相,而“文化散文”作为一个概念,是佘树森在《九0散文谈》中提出的,这大概是最早对“文化散文”的理论描述。

随后便涌现出更多的概念,比如“女性散文”、“学者散文”、“校园散文”、“大散文”、“新散文”、“后散文”、等等,可谓旗帜林立,特色迥异;随后刘亮程的出现,简直是散文界的一个异数,对于他的评价,无论是散文界,还是学界简直对他好评如潮,更有林贤治更是评价他是“二十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之后格致的出现也成为散文界的一个亮点,张守仁先生曾评价格致说:“格致的出现无疑是新散文领域的一个事件。

”“我等待了十多年,终于等来了打通文体界限的佳作。

”1998年初,云南的《大家》杂志以开设“新散文”专栏的形式推出了一批散文作品。

这批散文的作者包括张锐锋、庞培、于坚、钟鸣、陈东东、朱朱、周晓枫、杜丽、王小妮、海男等,他们的创作充满生命的激情和个性化的特色,在其中,他们试图将自己蓬勃的激情与深邃的思索融入散文创作中,并突破诗与散文的文体界限,进行一种将诗与散文融合的跨文体写作实验。

以上的散文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使得当下散文的创作,在感觉、形态等各个方面得以多维度地展开,进而达到一种诗性与智性完美结合的境界。

他们的创作实践既是当下社会各个生活层面的折射,又是现代生活的消费品;既是一种群体行为,也是个体生命知性、智性的表述;它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判断,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立体的内涵。

而且随着诸多散文旧作的重刊,各类散文书系、类编、选本的编选,散文刊物的增多,“晚报”、“周末”类报纸“随笔”、“小品”专栏的开辟,使散文创作主体呈现一种变化与扩大的趋势,于是“散文热”在90年代成为诸多文学现象中的一个醒目而主要的现象,其中包括以汪曾祺、张中行、谷林、桂苓、止庵为代表的性灵小品散文的写作;以余秋雨、李存葆、周涛、鲍鹏山、王小波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以季羡林、金克木、黄裳、乐黛云等为代表的学者散文;以海男、素素、张立勤、周佩红、韩小蕙、赵玫、翟永明、铁凝、残雪、潘向黎、何向阳、陈蔚文、张燕玲、唐敏、叶梦、徐小斌、徐坤、陈染、林白、残雪、虹影、孟晖、赵园、潘向黎、楚楚、路也等为主要阵容的女性写作;以杨永康、朱千华、韩青、雷平阳、盛慧、谢宗玉、周蓬桦、马力、马叙、杨献平、黄海、习习、阿贝尔、淡舟、右额天心、蒋蓝、玄武、雪松、高维生、李汉荣、张生全、傅菲、陈洪金、宋晓杰、周闻道、李傻傻、汗漫、柳宗宣、季栋梁、齐明达等为主的“新散文”写作,还有以詹克明、朱以撒为代表的非散文领域作家的创作等等。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选择散文这一文体来表情达意,他们或以文人性的情趣见长,或以现代人的睿智通达取胜;有的面向社会历史,有的走向自我心灵。

无论是走进历史,还是直面现实,抑或回归自然,都以散文的方式表达了这些知识分子的文化关怀。

从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90年代散文家“人”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看到了这些散文作家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着“人”的尊贵地位,肯定人的丰富需求,同时进入对人的前途、命运的本质的深入思考,这就为以抒写心曲、思考人生为特色的散文文体的流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且这些作家告别了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而是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和抒写方式,并以此作为散文新的审美标准,终于使90年代散文以更为轻松的格调、优雅的步态、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构成90年代散文兴盛的基础。

作家主体审美意识的改变,使得90年代散文愈加表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进而获得对世界、对人生的全新认知,这符合散文自身审美原则的整合与调节的规律,而且中国90年代社会思想活跃、丰富,它一改80年代思想改革与保守,开放与二元对立模式,明显地呈现民间性、多元化的特征,其内涵和格局表现在创作中,就是散文创作所涉及的立意和主题,以及写作的基本立场和倾向发生了很大的偏转,特别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诸多散文作家的创作已明显收缩为一个局部的边缘的现象,个人化的趋势日益清晰地显露出来,当然“文以载道”的传统,以及社会因素对于...

关于李汉荣的散文 李汉荣1958年生,著名诗人、散文家。

李汉荣多篇散文诗歌佳作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省市中学语文教科书。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

李汉荣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

诗歌被《诗选刊》多次转载,收入中国作协编选的年度选本《中国最佳诗歌选》等选本,并入选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诗选》、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选》及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选本《新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短篇小说曾被天津《小说月报》、河南的《小小说选刊》和长春《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散文多次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读者》,《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文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十年入选全国散文年度选本。

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获陕西省作协第八届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卷《母亲》、《想象李白》,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

文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天津《散文》月刊、《绿风》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民声报》等报刊刊载了有关该文集的评论文章。

英特网“搜狐”、“新浪”、“中华文艺”、 “作家在线”等众多大型文艺网站均选载作品和相关评论。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该文又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散文《外婆的手纹》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散文《与天地精神往来(含《星空》,《登高》两篇)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诗歌《生日》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的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并有《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等多篇文章被作为高考及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料。

李汉荣,曾任略阳县一中教师,调任略阳县司法局副局长,自愿辞官到略阳文化馆当馆员,后调至《汉中日报》社当编辑至今。

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等。

长诗《秦岭,命运的巨型群雕》获1988年陕西省优秀诗歌奖。

诗集《驶向星空》获陕西省作协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

笔名牧童、林中河。

陕西勉县人。

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

历任中学教师、司法局副局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汉中日报》主任编辑。

陕西省政协委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

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等。

获各类奖项50余次。

作品入选近百部选集。

散文《山中访友》入选全国通用初一语文教科书,散文《与天地精神往来》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发表于2002年第1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黑夜里的文字》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务印务馆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学生课外导读》。

者用犀利而恢弘的文笔在阐述着他深邃如星空的哲理,回归于自然与纯真的一种幸福的洋溢。

推荐大家看该作者更多的文章。

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曾有过的思考。

而这种思考正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的。

看到那洪水涛涛,气候异常吗?人类变异的思想使这个脆弱的地球无以再继续正常地承载下去。

它在发烧。

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吧!回归到纯和中去!

鲁迅在1918年到1926年之间,发表了哪些小说,杂文,散文诗集,回...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记得小学还学过他的《春》。

王安忆的散文作品有哪些? 散文《蒲公英》《独语》《走近世纪初》《旅德的故事》《乘火车旅行》《重建象牙塔》《王安忆散文》《窗外与窗里》《漂泊的语言》《母女同游美利坚》《街灯底下》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现代作家、文学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

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

1981年初与李章结婚。

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9995aa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c.html

《小度写范文《年》散文 关于年味的散文 年味散文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