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在含义
语文审美教育,也称为语文的美育,是指在语文教育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掌握审美的基础知识,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根据现今诸多因素造成语文教育缺乏美育的特点,提出了语文教育渗透美育的具体实施策略。一是它可以让中国语文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它可以更好地领导教师实现语文学术本身的人文价值。 2.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
人民教育版的教科书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摘录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包括文言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因此语文教科书内的作品可以说是美的集合,描写社会现象时的感染力要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密集;描写自然时更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不彰显着艺术的美感。 2.1语文教材中的社会美
语文教材中的社会美对人们的感染力要比现实来更加强烈,因为它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密集[2]比如杜德的《最后一课》并没有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通过选取一所普通小学的最后一课来反映民族矛盾,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和侵略者的记忆、爱和恨,使学生产生愤怒,悲伤,憎恨的情绪。
《郑成功》则通过描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为民造福的故事。《轮椅上的霍金》描述的是霍金不屈不挠、不断求索、勇敢顽强,使学生感受到一个人的精神美。使学生感受到赤胆爱国之情。 2.2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
自然美题材非常广泛和多样,花草树木、山河异石、林间田野和日月星辰,无不展现着自然之美。对自然美的描写的文章有《沁园春》《滕王阁序》《三峡》和《蜀道难》等,都是作者对现实中自然美的描写,这些描写不拘泥于一种纯客观的描写,而且是对自然事物的幻想、刻画和创造,使自然事物融入了作者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的主观审美色彩。教师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家园的壮丽,便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河的热爱。 2.3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美
《滕王阁序》具有优雅的修辞,华丽的修辞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语言之美。《沁园春·雪》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该课文在描写自然的壮阔之时,同样也融进作者的情绪,表现出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以及广阔的胸怀。这些都是艺术之美,同时体现了自然和社会生活之美。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艺术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内容美是主题美、思想美、情节美。形式美在于语言美、结构美、艺术美。《滕王阁序》和《沁园春·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3.1教师对审美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教师是课堂的引路人,所以实施审美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自身掌握的审美教育意识和审美教育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3]。学生通过语文课程提高了语文素养,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因此语文的审美教育应着重提高学生自主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创造力。
由于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并在课堂实践中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通过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的现状,从而了解教师对美育的理解和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美学原理和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探索美、感受美、欣赏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据一项调查发现[4],只有百分之十三的教师关注并深度研究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美育的相关内容,有百分之二十四的教师关注但没有进行深入学习,有百分之四十二的教师看过过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但并不十分关注,还有百分之十一的教师中没有关注过。参照2018马小娇《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方法,对广州天河区某重点高中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百分之二十一的教师关注并深度研究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美育的相关内容,有百分之二十二的教师关注但没有进行深入学习,有百分之三十七的教师看过过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但并不十分关注,还有百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分之二十的教师中没有关注过。以上结果均表明,教师对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上的认识不足。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教授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和想象能力。它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教育。而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审美元素,便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5],教师应该在整个课程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教师对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内容以及关系的理解会影响课堂实施的效果。根据对广州天河区某重点高中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有百分之六十的教师认为在语文教育中需要审美教育,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教师认为在语文教育中不需要进行审美教育,还有百分之十五的教师不确定语文教学是否需要进行审美教育。在确定语文教育中需要进行审美教育的教师中,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教师是有意识的进行审美教育的,另外的只是由于内容需要才被动进行审美教育。事实证明,教师的认知水平与实践水平并不吻合,教师对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认识不足。 3.2语文教学存在严重的功利化
功利化倾向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在升学考试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语文教育的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迫于升学和上级任务的压力,语文教育的内容仅限于书本和考试的重点,学生的思想范畴只限于冷冰冰的试卷。学生的题海战术和教师的“填鸭式”教育,旨在提高分数,对知识和技能的过分重视的不可避免地便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阻碍他们文学素养的发展。
“填鸭式”教育仍然是许多教师仍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容仅限于考试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对语文课的真实需求,仅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的独特的看法,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文章背后丰富的美学价值,只记住了考试的知识要点。

大多数学生将教师精心安排的审美课程视为一项完成指标的任务,而不是真正地从自己的内心进行感知,欣赏和创造;学生在等待老师告诉他们什么是美,为什么会美,以及美在哪里,就像要喂养的婴儿一样。学生对某个物体的兴趣或对美丽物体的感知并不是由于他们内在的冲动,而是取决于老师的指导,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的成长不是依靠自身,而是主要取决于老师。当然,教师可以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地积极参与,并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具有巨大的隐患。一旦老师不再提供帮助和支持,学生将回到原有的水平。至于什么样的才是美,学生只能从老师那里才能找到标准答案。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过于功利,学生缺乏独立的审美能力,超过半数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目的是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不是发展心理,获得审美乐趣,并提高其读写能力[6] 3.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清楚地表明要将小学的作业量减少,但实际上学生的作业并没有减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甚至会有所增多。特别是即将迎来升学压力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几乎所有的学习都围绕入学考试。学生每天都致力于题海之中。上课时间太长,作业太重。每天,为了完成某些科目的作业,一些学生还必须上课外课程来创建课程。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没有自我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会感到疲倦,降低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并干扰想象力。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
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力量。兴趣的是学习的动力,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绩不理想迫使学生失去信心并拒绝自己。
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将直接影响美育的实施。在教学当中,一课程、同一教学计划、同一教学方法,但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例如具有欣赏能力的学生可以促进美育的实施。
但在如今网络文学盛行的时代,学生更喜欢阅读玄幻、修仙、动漫、武术,等书籍,比如曾经风靡全网的玄幻类小说《斗破苍穹》的读者的年龄就在十一到十八岁之间,网文第一大公司阅文集团的作品也逐渐趋向于简单易懂的“小白文”。而阅读文学经典的学生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普遍对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不高,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大幅降低。 4.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情并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的美学领域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以及重点课题的培养,取决于师生是否充分利用了教科书的美学元素。考虑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应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基于教育学习的主题,教科书和课堂。
语文教学中美育应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和国家对因地制宜教学的不同要求进行调整和加强。总的来说,中国的审美教育是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和文学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内化。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种实用的语文美育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学生实施美育。
4.1提升师生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发现美并创造美的能力依赖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发现在同一班级和相同的教育内容。一些教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散发着活力,有些则没有生气。这其实与老师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教师应着重于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情感体验。因此,具备良好审美意识的教师将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发现美并创造美。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才会产生积极的结果。语文教育的审美教育是“通过师生关系发现美丽,认识美丽,认识美丽,通过教与学活动创造美丽”[7]。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整个课堂的教育主体。所以,语文课堂中美育的建设者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识美、创造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自生的审美素质也会影响全班的教学氛围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4.1.1提升教师的审美意识
语文是情感魅力的汇集区,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的感触,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喜怒哀乐。教师作为学习语文的领导者,加强教师的审美意识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升考的压力。教师需要消除功利化的心理,并深入认识美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审美教育理论,理解和把握美的含义和意义,提高美感,美的想象力和美的理解能力。
作为学生的领导者,教师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增强教室的审美氛围,实的文学基础可以决定课堂的深度,深刻地欣赏美的价值。语文的主题不同于自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然的主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只有情感丰富的教师师才能更好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特征是认识美,用丰富的情感创造美,将其传达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到美。
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的职后教育对审美意识的提升同样重要,通过职后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得到更新和优化,提高了思想境界和专业素质。从事工作的教师进行职后教育的学习,既能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也能满足教学工作多变的需要。教育部就有规定,中小学教师应参加终身教育。所以教师在本阶段学习审美教育的理论知识后,仍需继续探索实践经验,探索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提高教学水平。 4.1.2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除了要求教师提升审美意识外,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也极为重要。因为学生作为课堂的受体,审美意识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审美体验。根据之上述3.3提到的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不高。由于升学和成绩的压力,许多中学生并不在意审美体验,只有少数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个过程还是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审美教育部分,让学生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测验中加入美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对美学的关注;同时学校也应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展诗歌朗诵比赛、美术展览,园艺比赛和其他审美教育活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学的影响,从而形成和提高审美意识。 4.2在教学方式上对审美教育进行逐步渗透
要想在教学方式上对审美教育进行逐步渗透,作为审美教育载体的教科书尤为重要。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教材中的内涵美,以便能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下面将从散文、诗歌和小说三个方面提出对审美教育进行渗透的建议。 4.2.1散文教学方式
形式分散,但精神不散是散文的特征,其题材非常广泛,表达方式也是各有风格。它可以抒情,可以描述人物,但它有明确的目的和集中的主题。散文结构多样,本身具有审美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散文结构美,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舒展情怀是散文的核心。无论是写人还是物,都离不开“情”这个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散文的“文眼”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以《从百草园到三维书店》为例,《从百草园到三维书店》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分为两部分,结构严谨细致,展现了作者从儿童游戏到学校的成长过程。第一部分写在“我的天堂”百草园中的游戏,非常详细。带领学生理解“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一文眼,便可以理解作者这一部分的“情”是活力有趣的;第二部分是成长,必须离开药草园到三威书店学习。,作者抓住了记忆中仍然新鲜的几方面,写着学校的风景和阅读之外的乐趣,第二部分的描述内容丰富,结构精彩。
散文题材结构严谨细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语言、意象等,将散文作品中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融入到作者欢乐怀念的情思当中,感受童年之美,体验文章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4.2.2诗歌教学方式
刘熙载《诗概》中说:“诵显而歌微。故长篇诵,短篇歌;叙事诵,抒情歌。诗以意法胜者宜诵,以声情胜者宜歌。古人之诗,疑若千支万派,然曾有出于歌诵外者乎?”[8] 朗诵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诗歌简短而精美,优美的句子和和谐的节奏非常适合学生朗读,通过节奏便可直接让学生感觉到诗歌的丰富情感。
朗读时,可以通过断句和停顿来显示诗歌的节奏。例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于《关雎》,就诗歌而言,它是一首“民歌”,体现男女之爱。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正确处理停顿,可以传达诗歌的节奏美,充分表达诗歌的情感。教师应充分利用韵律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在朗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诗歌中往往留下想象空间给读者,教师指导学生填补诗人留下的想象空间,细品诗歌所传达的意义。同时,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不应过多干涉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揣摩诗句的言外之意。
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课间穿插诗人的番外,让学生了解诗人,感同身受,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当中的情感表达。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4.2.3小说教学方式
小说的内蕴在于内在情感,人物,故事情节和场景的描述。这些方面使得小说变得更加有趣,并反映出小说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例如,海明威《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歌颂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力量,敢于挑战和超越自己的人生观。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斗争的悲剧,塑造了老人不屈不挠的渔夫形象,虽然未能保住大鱼,但却捍卫了人的尊严。通过品味小说的意义,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美育的目的。
剖析和把握人物是小说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语文教学目标和小说文体特点决定小说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剖析和把握人物。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部分,作者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内在意义。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作品,只有把握小说教学中人物的内心,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审美教育的实施可以是通过猜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咀嚼人物的语言,寻找人物行为的内在逻辑,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课堂当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创立知识星球圈,发布打卡任务,例如A学生今天背诵了论语的其中一段,便可在学习圈内发布感想,教师抽时间逐一评论和讲解纠正,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审美教育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创建图书角,增设阅读分享课堂,开展“微小说”创作大赛,设立奖项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让空闲的课余时间充实起来,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4.3课堂创新培养学生的审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三个目标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以此为基础的课堂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是传统的语文教育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手段已经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和低效性。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录音、电影、电视、激光光盘、网络等视听手段已经进入教室,成为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大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媒体的多样化,在课堂中穿插音乐,动画等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如学习《蜀道难》时,课堂中加入相关的视频动画进行渲染,将学生带入课文学习。这样便可以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唤醒,“只要调动审美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主体的能动作用,就不会拘泥于文学作品的表层意义,而能在有尽之言、已定之形中去领悟课文深层的无穷之意和无限之情。”[9] 教师通过把握好课堂的开头,就像写作一样,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便是作文成功的开始,例如《孔乙己》这一课中。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孔乙己他是叫什么名字啊,学生们不用作思考便可以很快回答老师:他就叫孔乙己啊,这个时候老师再问:孔乙己真的是他的名字吗?有做预习课文的学生忽然醒悟,会犹豫并回答说:老师,孔乙己是他的绰号。此时老师再说:“那为什么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连名字都没有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顿时激起了学生们的关注,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了起来。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就会顺利得多。
于此同时,短视频风靡全球,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适当推荐短视频的科普账号,例如“无穷小亮”这一类有趣正能量的科普;或直接开创学习式的短视频账号,上传知识性的短视频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尝试申请开展校外实践课堂,教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山顶,极力远眺,目之所及,皆为美景,此时朗诵杜甫的《登高》无疑是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些教学活动要学生自愿参加,同时取得家长和学校的同意方可进行,以免发生意外和不必要的麻烦。 5.总结
教师对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认识不足,影响课堂实施的效果,教师的认知水平与实践水平并不吻合;功利化倾向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在升学考试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语文教育的内容仅限于书本和考试的重点,生的思想范畴只限于冷冰冰的试卷。学生的题海战术和教师的“填鸭式”教育,旨在提高分数,对知识和技能的过分重视的不可避免地便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阻碍他们文学素养的发展;加上在如今网络文学盛行的时代,学生更喜欢阅读玄幻、修仙、动漫、武术,等书籍,普遍对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不高,导致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大幅降低。
上述都是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存在已久的问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整个课堂的教育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识美、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创造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自生的审美素质也会影响全班的教学氛围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语文教育的领导者,必须提高自身审美意识,并通过职后教育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作为课堂的受益者,自身的审美意识同样重要,学生将自身审美意识提高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更好的领会教材和课堂上的美。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对审美教育进行逐步渗透,通过有趣新颖的课堂,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
总的来说,语文审美是通过欣赏语文中的美,提高学生对文字语言的认知和自我消化能力的教育。教师可以从自身教学的情况出发,寻找属于自己的语文审美教育方式,按部就班地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1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闵秋洁.审美范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2016,(12:8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4] 马小娇.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石河子大学.2018. [5] 韩雪屏.语文课程知识初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6] 白忠明,潘忠.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 [7]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D].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3. [8] 刘熙载.艺概(卷二)[M].巴蜀书社:1990:75. [9] [10]王松泉,王伯勋.语文教育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2:374.


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cbf5b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83.html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