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赏析

发布时间:2019-12-04 04:11: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都德《最后一课》赏析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用第一人称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的。

本文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儿童角度去反映国土被敌人侵略后,法国人民所表现出的悲愤心情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是通过作者巧妙的将小弗郎士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内在的情感的细腻刻画。

首先,内在的情感因素实际上是小弗郎士丰富、真实的内心世界。

一是小弗郎士善良的天性。上学路上的优美景致,令小弗郎士感觉到“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但终竟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走过镇公所布告牌前、铁匠向他喊话时,他依然没有停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先生的小院子里”。这说明贪玩的小弗郎士平时的调皮归调皮,但他的天性是善良的,这是他在最后一堂韩麦尔先生所教授的法语课上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是小弗郎士心灵情感的升华。小弗郎士听到韩麦尔先生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很自然地迸发出“啊,那些坏家伙”的强烈情感。在这里,“坏消息”与“坏家伙”等这类词汇正说明小弗郎士的幼小心灵里有着明显的对“普鲁士”强侵行为憎恨的感情。面对如此不可抗拒而又如此冷酷的现实,他后悔、懊恼、惭愧,“书第50页‘天啊……来的。’”这正是小弗郎士真正的内心想法,小弗郎士突然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现的那么强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过去讨厌的法语分词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国”两个字紧紧地不可分开了。此时他的爱国情感已上升到最高。

其次,在于外在因素的揭示。

“外在因素”指的是小弗郎士生活的社会环境,即他周围的人们对他施加的多种影响,这些外部影响因素实际上是小弗郎士爱国情感的激发。

(一)情感的激发。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是对其爱国情感的导火线的点燃。格外安静的教室,身穿礼服、神色庄严的老师,用颤抖的手翻着破旧的初级课本的镇上的人们。上课前的这些反常气氛,令小弗郎士难堪得脸红、心慌与“吃惊”;韩麦尔先生庄重的穿戴更是令小弗郎士“诧异”,而当他听老师说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从他用“坏家伙”这个字眼里看得出他已经意识到普鲁士侵略者的侵略行径。“心里万分难过”有他对敌人的恨,更多的是他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心情。对于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是他热爱祖国的同义语。

(二)情感的流露。在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的神态中感觉到老师“好象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的心理,是他对老师的同情和理解是他们在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这一基点上的默契。这时小弗郎士的内心被强烈的触动,此时的他已强烈感受到了镇公所布告牌前围观的人群那愤激的情绪,并为自己未曾“好好学习”而深深懊悔。韩麦尔先生为“纪念这最后一课”而“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令小弗郎士“诧异”进而感动,韩麦尔先生真诚反思学生与家长平时不够重视学习的现象、对自己从前放松学生的学业的做法进行痛切的自责,也引发了小弗郎士的自责与悔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所发的新字帖“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以及大家“专心”写字的神态、教室里“安静”的气氛,无不令小弗郎士深受感染。

(三)情感的爆发。“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之后,小弗郎士从先韩麦尔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韩麦尔先生与学生告别时的情景令人痛切而心碎,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后“头靠着墙”“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一幅令人心碎的举止和表情中,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这一告别场面深深定格在小弗郎士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正是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在这个特定的情境氛围里,小弗郎士从老师与同学们身上、从镇上所来的人们身上受到了感染,引发了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

作者正是这样巧妙的从一个不懂事的儿童视觉,在作者既着力揭示小弗郎士爱国情感的外在因素,又深入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因素挖掘,从外因与内因的有机结合上成功地塑造出了小弗郎士个性鲜明、感情丰富的爱国者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1230c608a1284ac85043c2.html

《最后一课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