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指导

发布时间:2020-09-18 10:12: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记叙文阅读

要点先结合讲义回顾记叙文阅读专题的试题,从而整理思路,再练习落实。

一、小说阅读的相关考点和答题思路梳理。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事(说到结局)”【练习见《雪中小卓玛》第1题】

2、概括文章中心。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 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 感情。

3、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循着文章的故事概括什么人先后干了什么事)

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盼于勒——赶于勒——遇于勒、骂于勒——避于勒;《心声》的情节要求朗读遭拒绝——练读课文忆往事——指出错误受嘲笑——勇敢场救抒真情

【练习见《风雨中的菊花》第1题】

4、记叙的顺序

(1)顺叙以时间先后或事件的发展为顺序,如《范进中举》《香菱学诗》

2倒叙先写结局,再追叙事件

3插叙如《故乡》插叙“少年闰土”;《我的叔叔于勒》插叙“赶于勒”。

4补叙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

5、把握线索线索就是贯穿全文的人,事,物,行为,思想情感等。

一般方法(1)从题目入手,如果题目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2)从全文来看,那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字眼。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范进中举》以中举为线索。

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抓住人物的事件或对人物的描写尽量全面、准确。【练习见《雪中小卓玛》第2题;《风雨中的菊花》第2题】

7、理解描写描写按描写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或环境)描写;按描写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按描写的粗细来分,有大笔勾勒和细节描写。

8、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1.常规思路本句采用 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 的性格(心情、精神)。

2.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他物、他景来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例如《香菱学诗》借他人的评价来充实香菱的形象。

(3)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例如《变色龙》对“军大衣”的描写《范进中举》中对胡屠户给女婿扯衣角,最后攥钱时的描写。

9、联系上下文揣摩此时的心理。(更要直接细腻描写当时的心理。)【练习见《雪中小卓玛》第5题】

10、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A.环境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①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突出人物身份地位,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交代人物活动场景的作用。②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社会环境的作用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例如《孔乙己》对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不同人物的身份、穿着等的相关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B.方法指导(1)环境描写的常规作用①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心情; 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突出主题; ⑤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 ⑥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埋下伏笔。

(2)一般的格式“该句属于 描写,渲染了 的气氛,烘托出人物 的心情(性格),为后文 (从对情节发展或文章结构上考虑)”。(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练习《风雨中的菊花》第3题】

11、文中关键词语具体指什么?或者问“从哪些方面或地方表现出来?”

方法指导回答第一问时联系上下文理解可找出或概括出,再带入检验是否符合语境;回答第二问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抓住要点分条答出。【练习见《雪中小卓玛》第3题】

12、体会词语的含义 方法指导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13、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妙处或作用

方法指导这种题型要从词语的含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深层含义方面去理解,或描写的角度,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有时还要结合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主题或在结构上的作用去理解。

14、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要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语境理解深层含义,特别是双关义,比喻义,引申义的,有时还要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主旨一并明确说出。

15、理解句子的作用,不但要理解句子的含义,还要注意结构上(对上下文或情节发展)的作用。可结合《故乡》的课后练习四。

16、从修辞手法上赏析语言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特点);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特点);

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气,增强语势,一气呵成的突出了 (特点,情感);

④反问增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

⑤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水准);

⑥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⑦反复增强语气,增强语势;

⑧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既要突出修辞手法本身的特点,又要结合句意(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情感)来说。【练习见《雪中小卓玛》第4题】

17、理解标题的含义 方法指导①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揭示其内涵,答案尽可能全面具体;②若题目有比喻义或引申义的要明确说出;③若文题作者情感倾向鲜明,要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赞扬,或批评,或警示,或倡导等。【练习见《风雨中的菊花》第5题】

18、体会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一般作用①能否引起读者兴趣 ②表现了文章的什么主题(结合文章内容中心说) ③是否行文的线索

19、分析段落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内容上必须结合具体文意点明,不能只用像“篇末点题”这种套话;结构上的常规作用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为下文 做铺垫。

20、插叙段的作用一般是补充交代 内容,解释 原因,为描写人物起 作用,为下文 情节埋下伏笔(或推动了 情节的展开)

21、揣摩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讽刺,夸张,对比,衬托,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以虚写实等。

(2)常见的表现手法的作用例如讽刺、夸张、对比这三种表现手法在《范进中举》和《变色龙》这两篇文章中都用到过,使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达到了很强烈的讽刺效果。其中对比最常用,一般通过人物前后不一致的表现,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奥楚蔑洛夫因狗的主人不同而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都有力的突出了 主题。(也就是结合内容说具体多表现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22、联系文章或生活实际谈体会,看法,启示,感悟,打算等。

解题指导一定要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的实际来谈,并且要紧扣原文的主旨。谈看法时,可赞赏文中的观点,也可不赞同,一般要言之成理。

23.链接材料谈理解 解题指导回答既要尊重原文,也要联系所给材料,尽可能全面,具体,深刻。

二、强化练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一)《两棵树的守望》

⑴一粒树种被埋在瓦罐下已有些时日子,昏昏沉沉中,她忽然听到一声很轻微的爆裂声,她一下子被同类的这种声音鼓舞了,开始没日没夜地试着冲出黑暗。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她终于咬破了瓦罐的一丝缝隙,顶出了一片嫩黄的叶子。

⑵好不容易探出头来的她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先她破土的那粒种子。她发现他就站在离她不远的院子里,已有半米多高了,自己却被压在一堵高墙下。

⑶为了往上长,她拼命地吮吸着阳光和雨露,不管雷雨大作还是狂风肆虐,她都挺直腰杆努力向上。【A】即使瓦罐刺破了她的脚掌,墙壁磨伤了她的肌肤,她都心无旁骛,甚至拒绝了一棵向日葵的献媚,一株剑兰的示爱。冬天到来的时候,她终于长到半米高了,他却早已越过墙头,任她怎么努力也够不着他一根细细的枝条。

⑷这个冬天似乎特别漫长,她常常在寒风中抖动着细细的枝条向他招手。他却根本没有发现她对他的仰慕。既然牵不到他的手,那就缠绕住他的根须吧。于是,她竭尽全力将根须向他的方向爬去,全然不顾瓦片的锋利和墙壁的挤压。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细小的根须终于接触到了他的根须。

⑸一股轻轻切切的缠绕终于使他注意到了她的存有,他这才发现她和她满身的伤痕。他把自己有力的根须小心地从那些伤口绕过去,再将她密密地包裹起来。

⑹春去春又来,他的枝叶已覆盖了半个院子,他已能傲视整个院子里所有的花草树木了。望着他伟岸挺拔的身躯,再看看自己尚嫌弱小的身躯,似乎永远也无法达到和他并肩的高度。她有些灰心也有些胆怯了。他仿佛看穿了她的心事,根须更有力地攀紧她。她被他有力的筋骨提携着,一点一点地变高变粗。现在,她也能越过高高的墙头,和他一起倾听微风的呢喃,细数天上的白云了。

⑺那是一个狂风大作的深夜,风狞笑着一次次向她发起进攻,每一次摇动都会使她的肌肤在和石墙的摩擦并留下道道伤痕,根部更是撕裂般的疼痛。【B】为了减轻她的痛苦,他的身子尽量向她倾斜,像老鹰保护自己的雏儿一样把所有的枝条伸展开,全力为他抵挡向她席卷而来的风暴,他的条条根须像一根根细小的绷带,将她密密麻麻地缠绕起来。数不清的根须你缠我,我绕你,已分不清谁是谁。在暴风雨面前,他们已融为一体。

⑻斗转星移。一个月华如水的秋夜,纷纷扬扬的米粒般的花苞累累悄悄地洒满了她的树冠。整座院子飘满了幽雅的清香,他一下子被这少有的奇香唤醒了,他想要叫醒她,和她一块分享这份美好。但是,他呆住了。她正以前所未有的美丽向他微笑,她身上的每一朵细小的花瓣里都盛满了这醉人的甜香。

⑼他默默地注视着她,为她的美丽,为她的绽放而感动。只有他知道,为了这个天,她付出了多大的痛苦和代价,那些斑斑驳驳的伤痕就是最好的证明。

⑽天大亮的时候,一些人来到了院墙,比比划划地来到他们跟前“这棵桂树的花可真香啊,就留下吧,把白杨刨了。”

⑾随着锄头的深入,他们缠绵交错的根须展露在人们面前,怎么分都分不开。“真是奇怪,两棵树的根怎么也分不开。”人们不知道为了能彼此拥有,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每一镐下去,都是在挖彼此的心呀!

⑿在白杨倒下的一刹那,所有的桂花纷纷坠地,洋洋洒洒地仿佛下了一场桂花雨。过了没几天,人们发现桂树死了,倾斜着倒在白杨残余的树干上。(选自《感恩自然》)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花树和白杨树的形象特点。(4分)

(1)桂花树

(2)白杨树

2.用四个短语概括桂花树的情感变化历程(4分)

)→( )→( )→( )→为守望而献身

3.第⑻段“他想要叫醒她,和她一块分享这份美好。但是,他呆住了。”其中“这份美好”是指

;“他呆住了”的原因是

。(请用原文回答)(2分)

4.文章题目是“两棵树的守望”,不过结尾为什么还写人们刨去白杨树和桂花树随白杨树离去这个情节呢?(3分)

5.对文中划横线的A、B两句任选一句做点赏析。(3分)

6.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请你从内容、结构或写法的角度自己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谈点自己的理解。

(二)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张丽钧

①那天,我正看一个挑战类的电视节目。当一个叫卡尔布的德国人登场的时候,我丢掉了手里的家务。

②那是个大块头的家伙,拎着一把红色的电锯,慢吞吞地出场了。他要表演的是,用不超过l50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能够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③木桩是普通的木桩,跟扔在我家后院的一截木桩没啥两样。

④我看见卡尔布将木桩竖了起来,然后朝主持人晃了一下电锯,示意准备好了。于是,计时开始。

⑤卡尔布娴熟地使用着电锯。笨重的身体一点也不妨碍他灵活的手。电锯与木桩亲密接触,嗡嗡的响声中,被淘汰的边角料一块块应声坠地。一时间,我根本看不出卡尔布究竟是在做椅子的哪一部分,只看到屏幕左下角的电子计时嚣在不停地跳字。两个主持人忘记了解说,只管前倾了身子、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看卡尔布的精彩表演。到了后来,连边角料都看不到掉下来了。卡尔布的电锯用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说着轻重深浅。在我眼中,卡尔布不像是在做木匠活,倒像是在实行一场“行为艺术秀”。

⑥观众一片欢呼!卡尔布从木桩的顶端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椅子——用时仅仅95秒钟!

⑦卡尔布得意地将那个靠背上带有镂空花饰的小椅子放在地上,然后,单脚悬空站了上去。演播大厅又是一片欢呼。

⑧我多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速你椅子啊!我设想着如果把它稍稍打磨一下,刷上清漆,上面再安放一个花儿一样的孩童,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⑨不由想到我圆宋代那个画竹高手文与可,他画竹的秘诀是,先让竹子在胸中长出个样儿来。再按那胸中的样儿将竹子搬到纸上。我想,对卡尔布来说,又何尝不是先在胸中制成了一把现成的椅子呢?那个小椅子原本就是藏在木桩里了,卡尔布仅仅花费了95秒钟的时间,将它从木桩中“找”了出来。

⑩在尘世间,“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庸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没看卡尔布表演前,我只会将我家后院的木桩叫做木桩它们呆头呆脑,只不过是木头一截、一截木头;看了卡尔布表演之后,我看那些木桩时的眼神倏地变了!我设想那庸常的木桩里面正藏着一批精美的迷你椅子,只待一把富有灵性的电锯一声轻唤,它们即会列队!

其实,又何止是木桩呢?被我们凡庸的眼与心怠慢了的事物尚有很多很多吧?山水里藏着画意,四季里藏着诗情,有谁,愿意带着激情将这旷古的画意与诗情从混沌的背景中解救出来。让它们以一种无比美好的姿态,恒久地存活于喧闹人间!

1.请概述卡尔布在电视节目中表演了一个什么绝活。(2分)

2.作者那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迷你椅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3.第⑨段讲到宋代画竹高手文与可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文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什么?(3分)

4.品味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5.精巧玲珑的小椅子,藏在呆头呆脑的木桩里。请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示。(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aa85e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26.html

《记叙文阅读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