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8-09-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口蹄疫的防治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目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人也可以感染。 U 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痛和溃烂为特征。一旺发病,传播迅速,往往造成流行, 而且不易控制和消灭。
一、病原
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属于微 RNA 病毒。本病毒具有多型性和变异性,现已知有 7个血清型 (A O C 、南非 1、南非 2、南非 3、亚洲 1,65个亚型,型内又有众多抗原差 异显著的毒株, 而且每年还会有新的亚型出现。 各型之间抗原性不同, 相互之间无交叉免疫 性。病毒的这些特性给该病的检疫、防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特别强, 不怕干燥, 对许多化学消毒药抵抗力较强, 有机氯制剂 30分钟可以杀死病毒 , 山东信得生产的欧福迪 1:80稀释 5分内可 100%的杀灭。
二、流行病学
口蹄疫病毒侵害多种动物,偶蹄动物最易感,家畜中以牛最易感,猪次之,羊更次之,性别 与易感性无影响,但幼龄动物较老龄动物易感性高。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通过水泡液、 排泄物、 分泌物、呼出的气体等途 径向外排散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水、空气、用具和环境。屠宰后通过未经消毒处 理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而广泛传播。尤其是病猪和潜伏期猪的淋巴结、骨髓内含 毒量最高 , 可成为猪口蹄疫的猪要传递因素。
本病通常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亦能经伤口甚至完整的粘膜和皮肤感染。 液、 奶汁亦含 有大量病毒并能传染。 在特定的条件下, 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 人与非易感动物 (狗、 马、鸟类等 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疫病,流行迅速 , 一旦开始流行犹如燎原之火,并呈跳跃式传播。 猪感染口蹄疫病毒后, 首先在其咽喉部及肺部上皮细胞中贮存并不断增殖。 病猪经呼吸排至 空气中的病毒量相当于牛的 20,因此在猪舍内迅速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气源性感染。 口蹄疫的爆发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每隔 2-3 3-5年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 但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其周期性已不再明显。 本病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 但其流行 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 我国大多以深秋至来年的初春较易发生流行, 随着气温的升高, 逐渐 减缓和平息。
三、临床症状
1、病猪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 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
2、水泡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 细菌继发感染经 1-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若蹄部严重病损则需 3周以上才能痊愈。
3、口蹄疫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 3%,但可严重影响生长,延长出栏 20天。
4、仔猪受感染时,水泡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致死率高 80% ,出生 7天以内的仔猪的致死率可达 100%
5、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6、病毒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浆液性渗出而形成 原发性水泡 (第一期水泡 ,通常不易发现。
7、病毒侵入仔猪心肌组织内,致使心肌变性或坏死而出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 俗称 虎斑心



8、年龄及免疫状况:通常发生于育肥猪,如果只免疫一次疫苗,从几个不同的猪场引进仔 , 口蹄疫可从转群时开始迅速蔓延至同一区域的不同猪含的大猪。在免疫过的种猪群,
常发生于后备猪, 就像未进行加强免疫的大猪一样。 口蹄疫爆发于屠宰场存留时间较长的猪, 或新转移和新引进种猪。
四、口蹄疫的免疫 ( 免疫程序 母猪:每年 2-3; 后备母猪、年轻公猪:配种前免疫 l ; 公猪: 4个月接种 l ; 保育猪:8-9周龄再次免疫; 肥猪:12 13周龄加强免疫 l ; 五、发病期间的治疗措施
1、保持猪合内适宜的温度,尤其是幼龄仔猪; 2、每天用欧福迪 1:80稀释对病猪碲部和猪舍地面进行 1次消毒; 3、全群用猪健素 1kg+猪喘康 1kg+混感刹 2kg 拌料,水中添加毒疫康 200g 兑水一吨饮用, 防治激发呼吸道疾病,仔猪可注射康肽 +信必妥保健,提高仔猪的自身抵抗, 4、用信得维纳 250ml 兑水 1000斤饮水,有利于猪体的康复,加快恢复生产性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3bbe2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c.html

《口蹄疫的防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