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故居访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吴晗故居访记

前几天,参加省科普作家年会,会议主持方组织参观了前民盟中央副主席吴晗的故居和墓地。
吴晗故居位于义乌市上溪镇苦竹塘村,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因塘得名,该村四面环山,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吴晗故居为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家宅,由吴晗父亲吴瑸珏建于民国初年,系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463.4方米。
看老屋,故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面阔20.72米,通进深11.4米,建筑面积440平方米。硬山顶,片瓦脊,仰覆瓦,铺望砖,正堂次梢间室内用木地板铺地,正堂明间、走廊和厢房用三合土铺地。整体建筑大体呈“凹”字形,轴对称分布,上下两层,由正堂、边房、两厢及花园组成,为前廊式天井院结构。正堂明间通敞,正门直对山墙和围墙,次、梢间用板壁隔断,南北向设窗采光。功能上,正堂明间为中堂,左次间为吴晗同志的卧室兼书房和客房,右次间为吴晗母亲卧室。梢间前、后隔为二间,靠北一间用作储藏室,

靠南一间为楼梯间兼作通道。明、次间前檐设走廊,与梢间通道相连,于东、西边墙辟石库门通室外。西梢间外侧搭建伙房二间,东梢间北面附设简易厕所,均为平房。
二楼檐廊设西洋瓶式栏杆围筑,栏杆的望柱头、瘿项及小华版上都雕刻有缠枝花纹。
天井外故居中开正门。正门门脸装饰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用穹隆顶青石抱框,砖砌壁柱,两旁立柱呈锥尖顶,抱框上方为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题写的“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
吴晗故居正堂内悬挂吴晗遗像,两侧是廖沫沙为悼念诤友的题词:“留取丹心照汗青——纪念吴晗同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吴晗故居揭幕仪式纪念”。一楼次间陈列着吴晗当年在故居使用过的书柜、床、书桌及壁橱等实物。厢房内陈列着反映吴晗生平事迹的照片,二楼主要陈列吴晗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生平事迹资料及其主要著作、往来书信和手迹的复印件等。故居内山墙上嵌有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为《吴晗传》题词的青石碑:“吴晗同志从一个勤奋治学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历史学家和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道路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的光明大

道”
据故居管理者、吴晗的远房侄孙小吴介绍:吴晗在故居度过了童年,他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其父吴瑸珏,字闻斋,为清末秀才,一生爱好文史,能诗会赋,写得一手好书法,对吴晗的成长影响较大。吴晗7岁时,父亲就让他阅读《御批通鉴辑览》,对他严格要求。1916年,进入傅村育德小学读书,期间,他涉猎了大量文史知识,显露出一定才华,得到了国文教师杨志冰的器重,吴晗后来还多次与之通信。1921年,他12岁,考入浙江省立金华中学读书,通读了前四史。在读有关明史著作时,很敬佩海瑞、于谦等刚正不阿的品格,他们对吴晗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吴晗中学毕业,一心想报考北大、清华,终因家境不如前和父亲反对等原因未能如愿。父亲就安排他在苦竹塘小学教书,后又到家乡附近的椒峰小学教高小,不久,还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但遭到吴晗的极力反对。1927年,吴晗因升学之事与父亲发生争执,离家出走,受朋友资助,考入杭州私立之江大学预科。一年后,之江大学停办,又考入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大学部预科,次年秋升入社会历史系。1930年,吴晗撰写了《西汉的经济状况》一文,受到胡适的赏识,他用发表该文所得的80元稿费做路费,来到向往已久的北平。在顾颉刚教授帮助下,在燕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了一个中日文编

考部馆员的职位,利用能读线装书之便,开始撰写《胡应麟年谱》,这是吴晗研究明史的开始。1931年,吴晗先后报考北大和清华,北大因吴晗数学考了零分而未录取,清华大学却以其文史成绩特别优秀,破格录取他为史学系二年级插班生。因胡适推荐,吴晗获得工读的机会,保证了他能专心学业而不为生活所困。1934年,吴晗大学毕业,留校当助教,在清华史学系开《明史》和《明代社会》等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晗应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之聘,到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1939年,吴晗与袁震结婚。1940年夏,吴晗回到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等一些名牌大学组成)执教。19437月,吴晗经周新民、潘光旦介绍,正式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接受共产党领导,投入革命行列,成为一个著名的民主战士。他常与闻一多等一起,参加昆明的学生和各界举行的报告会、演讲会,并登台演讲,获得老虎称号。1946625日,吴晗趁袁震在上海住院治疗之际,与在杭州的小妹吴浦星一起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苦竹塘村。在家逗留4天,写下了《浙道难》《记第八大队》《真空的乡村》等很能反映当时浙东乡村真实面貌的随笔杂感。194811月,因国民党白色恐怖,吴晗夫妇辗转到达解放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同志还认真阅读了吴晗撰写的《朱元璋传》原稿。12月,吴晗向党中央呈送入党申请书。1949114日,毛泽东给吴晗写信,表示同意

吴晗的入党要求,详请恩来同志面告。2月初,吴晗作为军管会代表之一参与接管北大、清华,并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1949101日,参加了开国大典。
194911月,吴晗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工作。在任期间,他为首都的文教卫体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50年代初,吴晗及胞弟吴春曦写信给当时的义乌县长,要求把房产无偿献给地方政府。1953年,吴晗亲自将其主编的150册《历史小丛书》寄赠家乡苦竹塘村图书室。
19573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12月,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1959年,响应毛主席学习海瑞的号召,先后撰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宣扬海瑞敢说真话的精神。196110月,北京市委在《前线》杂志开辟《三家村札记》专栏,由邓拓、吴晗、廖沫沙为专栏撰稿。11月,《海瑞罢官》出版,文史学界反响强烈,称之为“破门而出”之作。

1979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北京市委决定为所谓的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彻底平反。9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吴晗、袁震举行隆重追悼会,乌兰夫、李先念、胡耀邦、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对吴晗作出了公正的评价。
吴晗作为历史学家,一生著述颇丰,著有《历史的镜子》《朱元璋传》《读史札记》《投枪集》《灯下集》《春天集》《海瑞罢官》《明史简述》《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江浙藏书家史略》等。
据《吴晗画传》介绍,从1966年下半年到19683月,即吴晗被捕入狱之前,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吴晗几乎天天被揪斗。其儿吴彰回忆:“学校要斗,区里要斗,县里要斗,这里要斗,那里也要斗。”多数情况是拉到大大小小的会场上去斗,有时就在家中的院子里斗。有一次,在烈日下,一群红卫兵把吴晗跪绑在枯树干上,往他脖子里灌晒得滚烫的沙子,还抡起皮带抽,揪头发,拧耳朵,用各种办法侮辱他。他家的大门口和院子里贴满了“绞死”“砸烂”的大标语。吴晗一家夜里也不得安宁,进入梦乡以后常常被猛烈的砸门声惊醒,小吴彰吓得缩在袁震怀里。这伙人翻过围墙,破门而入,把吴晗从床上拉起来斗。


19683月,一辆囚车开入党校,从楼里押出一个人,身子弓曲,脸色却很平静。吴晗正式被捕下狱了。之后康生竟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吴晗扣上“苏联特务”的帽子,制造了千古奇冤,不久含冤而亡。
吴晗被捕入狱的第二个月,袁震又遭到江青一伙的迫害。她被打成“右派”,并送进了“劳改队”。后来,“劳改队”的管理人员见她双腿瘫痪得实在不成样子了,才允许她回家看病。1969317日小彦和吴彰高兴地把袁震接回家,以为可以母子团聚了。当天夜里,袁震的喘气声惊醒了小彦和吴彰,他俩急忙把母亲送到医院。医院的人了解到吴震是吴晗的妻子,怕划不清政治界线,不敢认真抢救。袁震的病情因延误而恶化。没过多久就与世长辞了。
19736月,过度刺激和长期思念,使小彦精神一度失常,她多次到北京市革委会去要吴晗的书信纸、遗骨和抄走的书,质问他们:“我爸爸到底有什么罪?”“四人帮”一伙以影响首长安全的罪名把她逮捕入狱,经常对她进行拷打。1976923日,刚满二十二岁的小彦,又一次选择了死作为最后的抗议。吴晗一家在十年浩劫里家破人亡。四口人死了三口,只剩下孤零零的儿子吴彰。


步出故居,惋惜之情,油然而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5118b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3.html

《吴晗故居访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