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

发布时间:2020-03-25 09:49: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朴素美

    ①朴素也是一种美。

    ②“朴素美,是指质朴无华、淡雅大方的美。它首先包含人的仪表的自然美: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就给人以美的印象;还有红润的脸色,乌亮的头发,看上去也给人以健康、充满活力的美感。其次,朴素美指的是人的衣着穿戴:一个青年如果衣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合身得体,虽然不刻意雕琢,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③那么,为什么说朴素是一种美呢?首先,朴素美的色调、形式不复杂,清晰、分明,一目了然,寓美于清淡之中。一件衣服,五颜六色可能是美的。但有时候浑然一色,也是美的。树叶是绿色的,海水是蓝色的,麦浪是金黄色的,虽然是一色,不也很美吗?这是美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其次,因为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脸色红润,五官端正,本来就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因为没有涂脂抹粉,浓妆重彩,这种天赋的自然之美不会受到遮掩和损害。朴素的打扮和装束,不至于喧宾夺主,相反能使人的自然美映衬得更美。再次,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而这种内在的心灵和精神之美,虽然不显露在外表,但它会使人的外表愈发显得美。当我们知道某处雷锋式的青年把自己的积蓄慷慨无私地献给灾区人民,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衣着朴素的时候,看到他的形象难道不觉得美吗?不但觉得美,尊敬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④所以,在美的花园中,朴素美的地位是不能抹杀的。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那种以为只有打扮得奇异、华丽、时髦才是美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太懂得美,或者说是不完全懂得美,因为他们把本来是美的东西还没有看作是美的。

1)谈谈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2)请梳理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 1)以朴素为美,讲究仪表的自然美,重视衣着打扮的干净整齐得体,体现了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这种既重外在美又重内在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

2)第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第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即可。结合文章的内容,结合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等语句,扣住以朴素为美懂得美两个关键词来理解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朴素也是一种美。接着从人的仪表的自然美和人的衣着穿戴等两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然后从朴素美的色调、形式不复杂清晰分明一目了然;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等方面阐述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故答案为:以朴素为美,讲究仪表的自然美,重视衣着打扮的干净整齐得体,体现了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这种既重外在美又重内在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第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点评】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回答这种题型时,一定要先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画出这部分或这一自然段的结构图示,这样条理就会清清楚楚;同时,答案中回答提出论点和得出结论的部分,必须指出具体提出的论点是什么、得出了什么具体结论。

2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2018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请分点概括回答。

3)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人与海》表明经典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 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答案】 1)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2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3C

4)放在第三段最合适。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议论文中的第一段的作用:引出××的论点或论题;作为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文第一段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经典对青年的成长重要性的论述。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第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能力。C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错误,说法太绝对,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4)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分析论据的内容,结合文内容来确定。材料写的是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取得成功的。与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相一致,故放在第段合适。

故答案为: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⑵ ①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⑶ C

放在第三段最合适。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点评】考生在平时议论文学习时要掌握第一段的作用,根据具体的表述来进行判断。

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抓关键句,注意文段首句或者是文段末句的认识。

考生要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要注意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考生要仔细理解论据和文本的内容,找准其相关点。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不逾矩的自由

    ①一个周末,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看一个流行音乐的节目。舞台上,一位歌手正在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一个朋友幽幽地插了一句:他这么唱就是创新,我这么唱就是跑调,凭什么啊?我们相视大笑,之后却都因为这个问题而沉默。是啊,所有翻唱老歌的歌手,都不会与原唱一模一样,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区别,有的甚至与原版大相径庭,怎么他们就算创新,我们就是跑调呢?

    ②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书画大家可以不拘成法,信手挥毫,一幅幅都是妙趣天成;棋艺高手可以不循棋谱,排兵布阵,一着着都是攻守兼备;文学宗师可以突发奇想,自出机杆,一篇篇也都是笔底生花……看来,打破常规是高手的一种特权,也是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一个显著标志。

    ③同样是打破常规,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是高手与常人的最大差别。歌手翻唱作品不按原谱,那是因为他们经过反复训练,对音乐的规律有了深刻认识,超越了单纯模仿的层次,他们看似从心所欲的各种发挥,都是建立在对音乐创作规律、和谐美感的严格遵循之上的,与寻常人找不着调的发挥岂能同日而语。

    ④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佳诠释。从心所欲不难,但如果缺少对自身言谈举止的反复检点与不断修正,那换来的只能是一句没教养的评价。从心所欲的同时还能不逾矩,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至圣先师十有五而志于学,用了五十多年才达到这个境界。可见,从心所欲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番滴水穿石、艰苦漫长的努力一定无法达到。

    ⑤懂得了这个道理 你就不必艳羡那些高手们从心所欲的率性和潇洒。从现在做起,从循规蹈矩做起,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反复实践与揣摩,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从心所欲,挥洒自如。

1)理解文中划线短语所指代的内容。

段中划线的这样的问题是指怎样的问题?(请自己合理组织语言概括回答)

段中划线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道理?(请自己合理组织语言概括回答)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种论证方法)

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________

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94e2a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1.html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