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04 07:02: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菜根谭(上)

一、坚守道德: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不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所谓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可以忠肝义胆至死不屈的文天祥为代表,据曾先之《十八史略》说:张弘范乃命文天祥为书招世杰,天祥曰:吾不能忤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命之,天祥遂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可见留取丹心照汉青,就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的具体表现。达人所以能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完全在乎仁义二字,因此文天祥在他的《衣带赞》中又说: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孔子也在《论语·述而》篇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曰:须知所乐者何事。至于董贤、刘谨、魏忠贤、严嵩、和珅等人,几乎个个都是依仗权势的佞人奸臣,他们最后都落得身首异处凄凉万古的悲惨下场,为人处世可不慎哉。

二、抱朴守拙: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阴谋诡计等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本性。
一个人立身于社会,假如他处世的经验还很短浅,同时又没被浮世的恶习所感染,或者已经感染而不太深的话,这种人自然还能保持纯洁天真的本性。反之,假如因经历了人间种种惊涛骇浪,历尽了人海中的艰难险阻与沧桑,他的经常比较多而世故也就比较深,这种人往往心存险诈,任何坏事都敢做。因此大凡一个有修养的君子,遇事并不一味只求圆滑练达,而是特别注重抱守拙的忠厚作风。例如社交场合中的礼仪是很必要的,而太囿于繁事薅节,就有失作人的纯真之道。作人太讲求练达和圆通,就会变成一个老奸巨猾不受欢迎的人,反而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修饰的纯朴面目。例如一只狡猾奸诈的狐狸和一只不畏猛虎的牛犊之间,人们当然喜欢牛犊而不喜欢狐狸,这就是练达、曲谨不如朴鲁、疏狂的明证

三、君子处世: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以告人的;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1

让人家知道。
心事宜明是作人的原则,才华须韫是作事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可是基于人生而平等,以及人个个都有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力,所以任何人都要以诚待人,这样才能避免尔许我虞。至于说到发挥才华,当然是每个人所应该的,但是假如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的忌恨,并且会使自己显得轻浮,恃才自售。不过一真正的平等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假如每个人都使自己的才干深藏不露,那不仅会使他个人的空怀才学的悲哀,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当然,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是就可以从此永远地消极颓废,一旦时机来临就应发挥才干贡献社会,这就是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的道理

四、圣贤之道: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近了而不受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术数,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那就更高明了。
一般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都像蚂蚁一般去贪一点便宜,这就如同一个有财势的人,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齐集一堂,其实大家都是怀着一个贪字为求财求职而来,等到这位权势之家丧权失势生活贫苦以后,大家就都一哄而散谁也不肯再接近他,这就是所谓世态炎凉。我们处在豪门之间,为了自己的修养功夫,最好不去接近他们,万一接近也不受权力的诱惑,这才是人格的高尚。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练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而就以偏狭私心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机巧的憨厚的人显得气节高尚光明正直。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物欲诱惑的现代社会,要想保持自身的纯洁确实不简单,所以有机会贪墨而能不动心的人就是圣贤。所谓近之而不染者尤洁,就相当于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所谓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就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有守有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权势名利是人情所难免的,有的人一旦有机会接近就争先恐后地去贪求,假如能有人将此视若浮云敝履,那才算是具有最高洁人格的圣贤

五、思实良言: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一个人的耳朵假如能经常听些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算是敦品励德有益身心的好教训。反之假如每句话都很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身葬送在毒药中了。
良药都很难吃,忠言都很难听,所以古人才说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又有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可见忠言就是逆耳的格言,最能证明具有真实不虚的价值,人们听了讨厌的忠实良言,就在心中产生不平的念头,那就完全辜负了人家的金玉良言的劝告,所以人们应该在听取忠言后反省自己言行的缺点,进而敦品励行改邪归正,如此就可在无形中督促自己走上光明坦途。可见听了逆耳忠言绝对不可生不平之念,身处逆境之中也不要步不平之心,因为逆言和逆境都足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假如一味喜欢听人家的奉承之言,人家一夸奖就得意洋洋,那你的生活也就会显得放荡,无形中就削弱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7ac6d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a.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