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七步诗

发布时间:2014-11-09 22:18: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我所接触的第一首曹植的诗歌。脍炙人口,这首诗之所以能让如此多的人知悉它,主要是因为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知道曹植的这首诗是在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在迫害弟弟。这首诗,让曹丕非常惭愧,这也让曹丕放过了曹植。

这样的一首诗,也成为了我们形容骨肉相残时的最好的表达语言。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也是这样的一首诗,让人们唾弃了曹丕千年,同情了曹植千年。让我们常常忽视了曹丕对建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的贡献,忘了曹丕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的开山地位。郭沫若说,这首诗为后人所编造的,因为后人多同情曹植而不满曹丕而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

这首诗,不论真假,它都给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息,骨肉之间,本是同根生,何必相煎太急。兄弟之间,当应互相帮扶才是。正是这样的一首诗,道出了人们希望亲人间当互相友爱的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8f0ce18762caaedd33d46a.html

《曹植的七步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