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特点(1)

发布时间:2020-09-08 21:18: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这种概括主要通过两种艺术手段实行操作。其一是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其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比如《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石壕吏》是通过老妪的一番话,介绍了这个个家庭的遭遇,同时也概括了千万个家庭。杜诗的现实主义,并不在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他虽然也写了很多人,但这些人并不是作为具有个性的典型而出现的。他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在于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典型的事件,加以高度的概括的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去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因为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不过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李白和杜甫,他们的艺术境界都是很壮阔的,不过达到这样一种壮阔境界的途径却不同。李白是使用风驰电掣、大刀阔斧的手法来达到的,而杜甫却是以体贴入微,精雕细刻,即小见大,以近求远的方法来实现的。

杜甫的诗就像是润物细无声的轻风细雨,不知不觉地渗透了读者的心灵,让人容易亲近。比如三吏三别,杜甫具体细致地写出这场战乱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具体反映了这场战乱带给国家和人民深重的灾难。同样是写安史之乱,李白的写法是从大处落墨。他的《古风》第十九首,先写和神仙一起升天,升到天上从上面往下看,看到人间,接着有几句就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的政治局面——“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而杜甫笔下的安史军队是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通过一支沾满鲜血的箭,具体地形象地反映了国家人民深重的灾难。通过比较我们能够清楚得看出,杜甫是以体物察情的细微而见长的。

杜甫不但仅细致入微,他还能够通过入微的刻画达到雄浑壮阔的境界,这才是杜甫超出一般现实主义诗人的地方。杜甫还有很多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中的一个侧面的剖析穿插起来,使用这些细节去表现重大的主题。比如他的《春望》这首五言律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他又说新诗改罢自长吟,颇学阴何苦用心。”“是阴铿,是何逊,这是南朝的两个诗人。杜甫写诗总是持续地在修改,改了以后还要持续地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再继续地修改。从而形成了苍劲,凝练的主要特色。

第四,杜甫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使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常常使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贡献特别卓著。杜甫以前的七律大都是歌功颂德或者是应酬之作。杜甫不但用七律来描绘自然的风景,或者用来赠答酬唱,而且用七律这种形式表现政治内容,感叹时事,批评政治,抒发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艺术上,杜甫以前的七律是一味的秀丽、典雅,杜甫则创造出沉雄悲壮,慷慨激昂的风格,把七律的创作推向了高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a4f0b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2b.html

《杜甫诗歌特点(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