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福建

发布时间:2013-12-26 09:57: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从公元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取代徐闻、合浦成为海丝主港,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明初海禁,加之战乱影响,泉州港逐渐衰落,漳州月港兴起。清代闭关锁国,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因运送其他货物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泉州,古称刺桐,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到了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当时的泉州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泉州博物馆[6]

到了北宋前期,泉州港对外贸易已相当可观,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宋史·杜纯传》)熙宁五年(1072年),宋神宗下诏说: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法讲求。(《宋史·食货志·互市舶法》)指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海船出海贸易并须经市舶司批准,回来要向市舶司纳税。重要的对外贸易港都设立市舶司。宋神宗要求研究泉州设置市舶司问题,说明泉州在海外贸易中已居重要地位。但是,正式在泉州设市舶司,则在哲宗元二年(1087年)。这在泉州历史或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都是一件大事。市舶司的设立,标志着泉州进入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的行列。设司以后,泉州港可以直接发船到海外贸易,也能接纳外来的商船,因而进出口贸易便得到迅速的发展。它在海外交通方面的地位,迅速赶上广州。况今闽、粤,莫盛于泉州。(《舆地纪胜》卷130《福建路·泉州府》)若欲船泛外国卖买,则是泉州便可出洋。(《梦梁录》卷12《江海船舰》)。泉州城南,逐渐形成为外国商人和水手集中居住的地区。与之相应,泉州出现了不少外来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的庙宇以及外来侨民的集中墓地。

到了元朝,泉州港更加繁荣。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其民往往机巧趋利,能喻于义者鲜矣。而近年为尤甚,盖非自初而然也。(吴澄:《送姜曼卿赴泉州路录事序》,《吴文正公集》卷16号为天下最说明泉州在全国海外贸易中居于领先地位。而海外贸易的发达,使当地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诗人对泉州有这样的描写: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宗泐:《清源洞图》,《全室外集》卷4)许多外国商人,水手随着海船来到泉州,这个港口成为各国人杂居的海港都市。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著名的外国旅行家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盛赞泉州的繁荣。马可·波罗说:印度一切船舶运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此港,是亦为一切蛮子(中国南方居民——引者)商人常至之港,由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议,然后由此港转贩蛮子境内。我敢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所以大汗在此港征收税课,为额极巨。伊本·白图泰在这里看到大船百数,小船千余。泉州港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港,也是世界头等海港之一。一方面是蕃商(外国商人)川流不息出入泉州,另一方面,泉州也是中国商人出海的首选地。元朝官方的记载说,泉州那里……做买卖的前往回回田地里,忻都田地里经商(《通制条格》卷27《杂令·蒙古男女过海》)。回回田地即阿拉伯诸国,忻都田地即印度次大陆。这样明确的记载,是以前没有的。元朝后期,泉州商人出海经商,其所涉异国,自高句丽外,若?婆、罗斛,与凡东西诸夷,去中国无虑数十万里。方是时,中国无事,……诸国之来王者且?蔽海上而未已,中国之至彼者如东西家然。(王彝:《泉州二义士传》,《王常宗集》续补遗)海上丝路将中国与海外诸国连接起来,来往频繁,有如一家。著名的地理著作《岛夷志略》成书于14世纪中期,作者汪大渊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但他长期在泉州生活随海船出海经商。这本著作记录了海外地名二百余处,涉及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印度次大陆及其周围地区、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和北非。此书写成后,收在当时泉州的地方志内,可以看成当时泉州人的航海指南,也是这一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详尽记录。

古代泉州府的管辖范围包括德化、永春、安溪、晋江、石狮、惠安、南安,以及解放后划归厦门的同安和现属台湾的金门岛。古刺桐港素有三湾十二港之称。三湾所指的是: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在每个港湾中各有四个支港,由此而组成了这个著名的东海名港。在这个沙盘中所标出的是泉州省级、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二处,其中大部份与泉州悠久的海洋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漳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漳州海丝申遗不可或缺的一环

观点A

漳州月港与泉州港互补

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福建泉州港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申请,漳州月港又提出申报,漳州怎么又来凑热闹?

所以,就要清楚泉州港与月港的区别,找出月港的独特性。申遗需要找出你的唯一性,而漳州月港也确实有自己的独特性。

月港是明朝中后期唯一合法的海丝始发港,是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对接,是大航海时代的港口。贸易对象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他们处于欧洲。那会儿有数万的漳州人定居在吕宋、日本等地。

而泉州港是元宋时期,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对接。当时有几万的阿拉伯人居住在泉州,到现在依然可以在泉州看到阿拉伯人的后裔。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月港与泉州港互相不矛盾,也相互不可替代。

这从贸易往来的特点来说,是走出去走进来的差别。

泉州港所起到的作用是阿拉伯人定居在泉州,且后裔也融入了进去。而月港就不同了,当时大量的华人走出去。

对此,我建议,要围绕漳州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开各种国际研讨会,让人们了解认识到唯一性,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文物。而漳州和泉州两个城市也可以很好地合作,互相弥补,切不可兄弟内部打架。

观点D

每个城市找自己的亮点

每个城市在不同的时期,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而这种角色是其他城市和其他港口所不可替代的。每个城市,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亮点。

港口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港口,为什么要捆绑申遗?实际上就是因为每个港口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国对外的交往永远是线路的、是一个线性文化遗产,而不是单独的。只有把这些城市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清晰的关系网络。

比如唐代的扬州、广州、宁波,明代中期之后的漳州,汉代的北海,不同时期的港口,目的地都是不相同的。广州、北海是往西岸去,漳州是往东南亚,这样就形成了咱们国家跟世界友好交往的线性遗产。

捆绑申遗不能单独。所以各个城市要像群体作战一样,不要拉别的城市的后腿,要抓紧确定自己的申遗点,抓紧做好自己的规划、做好自己的价值提炼和宣传。

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早在晚唐五代王审知时期,福州在对外贸易方面已经小有成就,福州朝鲜印度苏门答腊等国家经常有商旅往来,在交往过程中,各种象牙犀牛角等商品在福州市场上频频出现,也常可见到外国使节到福州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同时,类似海关的榷货务以及负责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在当时也都纷纷设立起来。[9]

明代始,福州港便逐渐取代泉州港的官方港口地位,其时,郑和七下西洋的舟师以福州长乐太平港为休整补给、招募水手的基地伺风开洋,最长的时间达到10个月。目前长乐已对郑和下西洋文物遗迹开展保护,建成郑和史迹馆、郑和广场等,而过去7年间连续举办的郑和开洋节亦受到海内外的关注。

至清代,福州被辟为中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贾云集于此进行贸易与经商,书写闽都海商文化最为繁荣的一段。海上贸易的繁荣,亦带动城市商业文化的递进,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至今保留有当时作坊、店铺与商行会馆杂陈的街市遗迹,海上丝绸之路带动福州使西南洋诸口咸来互市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出发点主要是长乐港口,在与远洋交往的那段历史中,福州许多物种、生活习惯等流传在外,福建的武夷红茶颇受英国皇室青睐。福州的生意人很多,福州的三坊七巷是各地商人的聚集地。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早在中国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福州在唐代中期至五代期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并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唐代三大贸易港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b9d5e1c1c708a1294a4410.html

《海上丝绸之路-福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