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成语典故

发布时间:2016-03-04 10:08: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暗渡陈仓,拔帜易帜,背水一战,成败萧何,大逆不道,独当一面,短兵相接,多多益善,分我杯羹,国士无双,汗马功劳,捷足先登,解衣推食,借箸代筹,锦衣夜行,沐猴衣冠,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以一当十,作壁上观,千虑一得,秋毫无犯,取而代之,孺子可教,盖世之才,四面楚歌,先发制人,后发制人,项庄舞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养虎遗患,一饭千金,一日千里,所向无敌,扬长避短,约法三章,十面埋伏

1、暗度陈仓
发音 àn dù chén cāng
释义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示例 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

2拔帜易帜、背水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韩信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军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其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已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采纳李左军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假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背水一战,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3成败萧何(成也萧何败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韩信是刘邦的大将,为汉朝大业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卷九十二》记载,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萧何听说,未及禀明刘邦,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还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呢,原来是去追一个微不足道的韩信,不免有些生气。萧何述说了追韩信的理由,说韩信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迁封楚王。
韩信任齐王时,谋士蒯通就鼓动韩信造反,背汉自立,韩信不忍。刘邦平定天下后,便更加对韩信不放心了。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就用计逮捕了韩信。后虽赦免,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由此也便开始怨恨刘邦,常称病不朝。后巨鹿守将陈郗造反,韩信已事先与之达成默契,愿为内应。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平叛,韩信借病不从,却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袭击吕后和太子。不幸事泄,吕后用萧何之计,假称皇上已平定陈郗,让群臣皆来拜贺,骗韩信入朝。韩信一来便被武士捆绑,吕后命在长乐宫前将他斩首。(此处还有说法,因为无杀韩信之剑,吕后则用竹刀将其杀死。)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
后来刘邦回来后知道韩信谋反是蒯通出的计谋,便把蒯通抓来喝令煮死,不料蒯通却以一句话让刘邦收回了成命。
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

4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 ( dà nì bù dào )
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解释】: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5独当一面

独当一面 (dú dāng yī miàn)
解释: 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5.1、雷厉风行 发音 léi lì fēng xíng
解释 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出处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6、短兵相接

【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自】:战国··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示例】: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
鲁迅《两地书·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军事、斗争

7汗马功劳

成语解释: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成语造句:将俺丞相汗马功劳一旦忘了,贬在济南府闲住。(元 王实甫《丽堂春》第四折)

成语辨析:~和丰功伟绩;都指功劳。不同在于: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劳和成就;仅用于赞颂少数对人民有巨大贡献的人;不用于自己;~仅指功劳;各种场合都可以用;一般人也都能用;包括自己。

8捷足先登

捷足先登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拼音 jié zú xiān dēng

释义 捷:敏捷。足:脚步。行动敏捷,先达到目的。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成语故事】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刘邦带兵攻打巨鹿郡郡守陈豕希,韩信因为与陈关系好加上削爵有情绪就没去。刘邦的妻子吕后听信谗言,让萧何用计把韩信骗进长乐宫杀害。韩信临死时后悔没听蒯通的话。刘邦要处死蒯通,蒯通巧言被释无罪。

9、锦衣夜行

这个成语确切地说是衣锦夜行,衣发第四音,音;此处衣作动词用,表示穿的意思
准确含义是指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因为思念家乡,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后人便延伸出了锦衣夜行这个成语,指的是不能向人显示的荣华富贵。

10沐猴衣冠

〖拼音〗mù hóu yī guàn

〖解释〗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11披坚执锐

【解释】: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12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以一当十,一个能抵得上十个,长形容人能力超群或英勇善战。

13、作壁上观

《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词语解释】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观:旁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

14秋毫无犯

成语解释: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15取而代之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取代。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
瞿秋白《饿乡纪程》:以前哈尔滨商场向以俄卢布为单位,现在卢布跌落,日本金票几有~之势。

16孺子可教

【释义】: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张良圯桥进履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很惊讶,想揍那老头。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 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专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7四面楚歌

释义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出处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第四声 附和,应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 壁:驻扎。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 汉军:刘邦的军队。 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慷慨:即慷慨,激昂的样子。 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 数阕:几遍。 阕:乐曲终止叫阙。 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 和:跟着唱。 项王:项羽。

翻译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快吃完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在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该把你怎么安排!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满面,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抬头看项羽了。

1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d6e3f6bd64783e08122b51.html

《楚汉成语典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