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三峡》课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初二上《三峡》课文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平地,完全没有中缀的中央;重堆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假定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分,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分,下行或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挠了,不能通航。有时分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需早晨从白帝城动身,黄昏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分,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盘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

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兴趣无量。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分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响鸣叫,声响继续不时,十分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痛委婉,很久才消逝。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学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整齐有致的自然面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态相生,情形融合,情随景迁,繁复精练,生动传神。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
第一句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引见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笼统地勾勒出三峡澎湃逶迤、宏伟峭拔的全体面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从第二段末尾写水,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

之险峻、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经过对比、夸张愈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跌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情形:水退潭清,景色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那么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现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仰望江中所见。〝湍〞是静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安静。水中有影,那么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景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态相杂,颜色各异,相映成趣,可谓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望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外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挺拔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朝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歪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4f8dfa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24.html

《人教版初二上《三峡》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