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

发布时间:2018-11-18 13:01: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司马迁与《史记》

1.生平

司马迁(约前 145年一约前 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生于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年仅十岁就能诵读古文,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他跟从当时的经学大师董仲舒和孔安国学习,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从二十岁开始,司马迁的思想和活动大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一个时期是从二十岁到四十八岁。在这一个时期内,他力图在国势强盛的时代做出一番事业来。二十岁的时候,他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处。回到长安后,他做了郎中官。三十五岁时,他又做了第二次大游历,他到过邛、笮、昆明等地(今四川西部和云南的保山、腾冲一带)。除了这两次大的游历外,在做官期间,他还常随汉武帝出外狩猎。这些经历使他增长了阅历。每到一个地方,他就访问遗闻旧事,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游历影响了他的思想发展。

司马迁虽然有志于做一番事业,但是并不得志。只是做郎中这个小官。直到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三年后司马迁继父职做了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对后世做出了重要贡献。大约在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他才开始《史记》的写作。

后一个时期,从四十八岁到其去世。此时,司马迁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武帝天汉三年(前 98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被捕入狱,原因是:汉武帝派李陵率领五千人远出塞外,遭到了匈奴主力的围攻,矢尽弦绝李陵被俘投降,汉武帝治李陵罪,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因此而触怒了皇帝,受了宫刑。武帝太始元年(前96年)他出狱后,做了中书令官(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书中发泄他的愤懑与不平,谴责社会黑暗现象。公元前91年前后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

2.代表作《史记》:

《史记》最初叫《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记载了我国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是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是按帝王的年代记述政治上的一些要事;“表”是记叙历代帝王和诸侯国间的一些大事;“书”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论述;“世家”是记叙诸侯国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一般人物的传记。

《史记》所描述的思想内容非常广泛。在《平准书》里,叙述了汉武帝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货殖列传》中,描述了当时各地生产、交易情况;在《河渠书》里,着重描写了汉武帝时代的治河措施;在《匈奴列传》等篇里,讲述了邻近各国及其民族的历史。总之,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民族关系等方面都有广泛描述。但是,《史记》的最精彩部分还不是这些,而是一些描写得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史记》里的人物传记包括了各个阶层的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既写了杰出的政治家、学者,也写了刺客、游侠……《史记》写这些人物,不只是进行客观地描写,而且几乎每个人物形象都体现了作者的爱憎。

3.对《史记》的评价:

《史记》是我国伟大的历史著作,它以记人、记事为主,从而记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例。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司马迁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对历史人物持有和当时封建统治者不同的态度。

②《史记》里面在写到秦朝统治政权的灭亡时,对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吴广的功劳做了充分的估价,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把陈涉和商、周的开国之汤、武并提,写了《陈涉世家》。

③《史记》里面写一些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物,常常歌颂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这三点是《史记》在思想内容上的特征。从历史著作方面看,以后封建时代两千年的“正史”,绝少敢于大胆地写这样一些内容。在文学史上,敢于讽刺当朝的开国之君和在位的皇帝,敢于正面地歌颂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的作品也不是很多的.

《史记》是历史著作,它写人物,必须根据历史事实,不能虚构,但是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因此《史记》有其独具的艺术魅力,比起《左传》和《战国策》来,有了很大的发展。

《史记》是我国伟大的历史著作,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例。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盛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509a5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0d.html

《司马迁与《史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