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人物动作描写

发布时间:2020-05-23 02:36: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动作描写的作用

性格外向开朗,动作风风火火;性格温婉绵柔,动作慢条斯理。高尔基说过,为了使作品具有说服、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这就是强调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环节。其实,动作就是人物思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如“一路上他又蹦又跳”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他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向前扑去”中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坚强勇敢的品质等。

动作描写时,一定要用词准确、精练,并且要很好地为表现人物特点及中心思想服务,否则就会变得罗嗦多余,画蛇添足。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看同样是吃西瓜,动词使用的不同,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

这里战士们的动作写出了一种自豪感,而小妹妹却被表现成了个“小馋猫”。

、人物动作描写五种方法

动作是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人物的动作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写人物动作常用以下五种方法。

1、 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行动,往往是前后连贯的。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用连续动作写董存瑞炸暗堡:“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通过对董存瑞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董存瑞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2、间隔地写好连续动作。

对人物的连续动作,有的文章不是连贯地写出来,而是间隔地写,例如:《今天我喂鸡》一课所写的扫地、打开鸡窝门、和鸡食、喂鸡,本来是一连串的动作,但没有连续地写下来,而是间隔地写:“我拿起笤帚扫地”这一节写了扫地,插入了心理活动;“我打开鸡窝的门”这节,写了放鸡,插入了鸡争先恐后往外挤和挤出后找食的情景;“我拿食槽去和食”一节,写为鸡和食,插入了当时鸡的表现和“我”的语言;“我把食槽放下”插入了鸡吃食的情景。这样间隔地写连续动作,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3、 要写好动作的细节。

写人物动作时,要善于把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个别动作,写好动作的“细节”。如果丢掉细节,就使文章显得不具体。下面两节都是写修理三角板,一个注意了细节,一个没有注意细节,你看哪个好呢?

“我来到教室,从讲台下面找到裂开的三角板,平放在讲台上,把裂开的地方对好,再用小木片蘸点乳胶,仔细地涂在三角板的裂隙里,使劲用双手挤紧,又用小刀轻轻地把挤出的乳胶刮掉,在接缝处压上一块砖,过了一会,拿开砖,三角板就完好如初了。”

“我来到教室里,把裂开的三角板对好,涂上乳胶,就把它粘好了。”

4、 要写好“怎样做”。

写人物动作,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样做”写“怎么做”就是在动作前面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就拿“走”这个动作来说吧,可以用“慢慢地朝前走”、“大步溜星地朝前走”、“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懒洋洋地在江边走”、“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不同的走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果没有“走”前的修饰语,读者就不知道怎么走法。

5、 要精选动词,把动词得准确。

动词运用得好,人物的动作才能写得准确。例如:《忆铁人》一课中的一段:“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发现娃已经洗了脸,坐在凳子上,抱着球玩呢。他一把举起小娃,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作者精选了“闯”、“找”、“搂”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铁人因错怪了那位阿姨而产生的懊悔心情。也表现了铁人知错就改,严格要求自己的高贵品质。

三、如何写好人物动作

写好动作(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准确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李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写好动作(二)

在介绍第二种方法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敲门,注意是“敲门”,而不是“拍门”或“推门”。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写好,其实包含着“大玄机”。什么玄机呢?这就是李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

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写好动作(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人物动作描写小练笔《巧用动词》

1、巧用动词 在词汇的海洋里,动词是最有表现力的,动词用得巧,能以一当十,增强表达效果。例如:《小青石》“有时候是布鞋在它上面跳过,有时候是草鞋在它上面跑过,有时是皮鞋在它上面走过,有时候是赤脚在它上面踩过。小青石看见许多人的脚,它觉得非常快活。”

这段话分别用“跳”“跑”“走”“踩”描写走路。它们有什么区别?能不能互相替换?只要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体会出其中的妙处。

穿布鞋的人为什么要从小青石上面“跳”过去呢?可能小青石附近比较潮湿,布鞋喜干怕湿,只好跳过去;穿草鞋的人,同样本都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为生活奔忙,时间宝贵,走路也得匆匆忙忙地“跑”;有钱人穿皮鞋逛街踱步,当然是慢悠悠地“走”;赤脚走路,皮肉与地面接触,柔软而轻快,所以用“踩”。

读着这段话,我们仿佛看见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走路,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一幅社会风俗画。可见这些动词用得巧妙。

小练笔:课间,你在玩跳绳。听到上课铃声之后,你的连续动作怎样写。

“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停止了跳绳。小红说:“记住,我跳了102下,你跳了99下,咱们再下课接着玩。”

我一边缠绳子,一边往教室跑,绳子不听话,缠着的那一头掉了下来,拍拍地打着我的鞋跟,绳子越来越长,我一不小心,踩到了绳子,差点摔了个跟头。我赶紧提起绳子,使劲往兜里揣。我喘着粗气,站到排里,用手摸摸绳子,心里对它说:“小东西,还敢和我捣蛋,好好听我的话,再下课让我多跳几下,胜过小红!”

上课了,那条绳子安静地躺在我的兜里,我也认真地学习了。

2、技巧训练:

(1)、选词填空。打、掏、背、走、擦、蹲、跑、踏

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下雨回不了家正哭着。小敏看见了连忙( )过去,( )出自己雪白的手帕,( )干了那位小朋友的泪水。然后,他( )开雨伞,( )下身子,( )起小朋友,( )着泥水混杂的路面,向小朋友的家( )去。

(2)、根据下面的总述句写一段话,并用上“先”、“然后”、“最后”四个词。《我和陈明一起修课桌》

班级有几个桌椅坏了,我约陈明星期日一起到学校修理。陈明高兴地说:“我也正想和你说这件事呢,好吧,星期日我一定去。”我和陈明来到教室,先把坏桌椅挑出来,把好桌椅挪到一边去,把坏桌椅放在中间,查看坏在什么地方。然后,该钉的钉,该补的补,教室里响起叮当的锤子声。我和陈明累得汗流满面,汗水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一边说着,笑着,一边热热闹闹地干着。只听陈明一声尖叫:“哎呀呀,”原来他的手被锤子砸了一下……最后,我们把修好的桌椅摆好,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3、连续动作间隔写法

今天该我喂鸡。早上,我进了鸡棚走向鸡窝。鸡看见我来了,就就使劲往外挤,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我说:“你们先等一下,我打扫完了,就放你们出来。”

我拿起笤帚,边扫边想:快点扫干净,好放它们出来。正扫着,不小心踩上一块鸡粪。我想:唉,真倒霉,多脏呀!可是马上又想:不对,劳动不应该怕脏。我就继续扫,一会,鸡栅里让我扫得干干净净。。我打开鸡窝的门,鸡争先恐后地挤出来。不好,“小芦花”和“猫头鹰”卡在门口了。我说:“慢点儿,别卡坏了身子!”忙把它们抱了出来。最后出来的是“金黄帝”。它抖了抖锦衣似的羽毛,拍了拍翅膀,就昂着头,喔喔喔地叫起来。那威武的样子,确实像个皇帝。“小老鸹”带头,别的鸡跟着它一窝蜂似的向食槽跑去。跑到那一看,槽里什么也没有,它们就朝着我咕咕地叫。我拿着食槽去和食,心想:多喂它们一点儿吧,好让它们多下几个蛋。我就抓一把高粱拌在鸡食里。我端着食槽走进鸡栅,鸡马上追了过来,围着我。又是“小老鸹”跑得最快,它挤到我跟前,跳起来抢食吃。我一边赶它一边说:“急什么,就你贪吃,批评你多少次了,还不改!”我把食槽放下,它们马上把头扎在一块儿抢着吃。“小老鸹”太淘气了,它蹦到槽里搅得别的鸡都吃不好。它吃着刨着,专挑高粱。“老好人”挤不进去,只好吃别的鸡刨出来的。我看了有些生气,就把“小老鸹”抱出来,让“老好人”挤进去。

过了一会,鸡全吃饱了。爱下蛋的“金皇后”“老好人”不慌不忙地向窝里走去。不下蛋的鸡在墙根下晒太阳。只有“金皇帝”像个卫士似的,来来回回踱着方步。

中午放学,我跑进鸡栅去拣鸡蛋。从第一个鸡窝里捡出四个;从第二个、第三个窝里各捡出一个。“一共六个!”我高兴地喊着,跑去告诉董洁。她看着我捧着的鸡蛋,说:“好呀!真多!上午下六个,下午再下六个,一共有十二个呢!”我催她说:“快给记上吧!”董洁翻开统计册,认真地记着:“老好人”一个、“金皇后”一个……

连续动作的间隔写法:

1、 扫鸡栅:插入心理活动;

2、 开鸡门:插入鸡争先恐后往外挤的情景;

3、 和食:插入鸡的表现;

4、 端鸡槽、喂鸡:插入鸡抢食的情景。

5、 捡鸡蛋:插入喜悦的心情。

小练笔:1、《今天我值日》 2、《升旗》 3、《我第一次洗衣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6332f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9.html

《作文课—人物动作描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