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八(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浙江省2020年中考冲刺模拟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满分:120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19分)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完成小题。8分)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_____(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_______(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A 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 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B 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①其貌不_____(yáng) ②晶_____(yíng)剔透
③蜕_____A.duì B.tuì) ④污垢_____A.gòu B.hòu)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2分)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请根据前后文,在AB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A_____ B_____ 4.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______________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3)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1 / 26


4)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卖炭老人矛盾的心理。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5.拓展关联知文化。2分)

雇在甲骨文中上部为“隹”,指短尾鸟;下部为“户”,指门、家园。依据“雇”的字形和演变过程,推测“雇”的造字本义为: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B.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这是因为有着精神的支撑,有着巨大的..凝聚力、生命力。
C.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白沙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令人陶醉。
....D.三峡群山万壑,江轮在危岩绝壁间穿行,眼看要撞在迎面横过来的陡壁上,却灵巧地一闪,辟出一片别有洞天的最象。
....二、阅读(5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成语出处与作家、作品及年代连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百废俱兴——《岳阳楼记》——范仲淹——唐代 B.不求甚解——《马说》——韩愈——唐代 C.犬牙交错——《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 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苏轼——北宋 8.名著阅读。8分)
(12020年初,人类与新冠病毒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结合原著,从能力和性格角度考量,你认为下列人物中谁更适合援驰疫区,成为一名伟大的逆行者?请选择一位并简述理 2 / 26


由。4分)
孙悟空 尼摩船长 保尔·柯察金
(2《儒林外史》中的王冕的人生选择引起了同学们在网上的讨论,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4分)
甲:王冕这个人物清高孤傲,就算皇帝朱元璋征召他做大官,他依然选择隐居会稽山而终。 乙:可是他那么有才能,不做官太可惜了!时世不好,不是更需要每个人去尽力改变现状吗? 你的跟帖:我认为人物形象必须要放在整本书中进行分析,作者在开篇写王冕的人生选择,目的是为了: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宋嫂丸子 华明玥
在这样寒风瑟瑟的天气里,还有哪样物事,比一大砂锅热气腾腾的丸子更暖人心?鱼圆、虾丸、牛肉丸、鸡肉丸、荠菜猪肉丸,还有藕圆或萝卜圆,纯白、虾红、灰粉、暗绿,在放满了豆芽笋片蘑菇的汤水里煮开,载浮载沉,一掀锅盖,香气让人猛打了三个喷嚏。所有的寒冷瑟缩,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宋嫂做丸子的那份辛苦,非寻常人所能消受,她坚持鱼圆要用白鱼做,而不是青鱼做,谁都知道十斤重的青鱼好寻,五斤重的白鱼难觅,而做鱼圆,偏是鱼越大越好。因此,深夜两点,宋嫂就要出发,骑上电动三轮车到远郊的码头进鱼。穿两层棉袄,下面是一双齐膝的高筒胶靴,手拿一个手电。有时,鱼贩们会为谁家的白鱼更新鲜争吵起来,宋嫂得意地说:“你道我如何分辨?看眼珠,看鱼鳃?这哪能分得出来?”宋嫂的办法是把手电关掉,让周围的人也把手电关掉,手电一关,白鱼的鳞片就在昏朦的夜色中闪闪发光,鱼鳞没有办法说谎,越新鲜的鱼,鱼身的颜色越是发珍珠白,稍微暗淡一点,出水时间就要往前推了;还有一点说起来更玄,宋嫂开始远远地闻味:“最新鲜的鱼,腥是腥,那腥味很干净,有点发甜。
鱼买回来,第一缕曙色还远未降临,宋嫂开始剔鱼骨,打鱼蓉。白鱼就是这点好,没有暗色的鱼肉,茸泥剁细后雪白粉嫩。把鱼茸放在大盆内,加上生姜末、葱汁、料酒、蛋清、老菱粉,加水调和成黏稠状,再加精盐,开始“收膏”。此时,宋嫂把所有的精气神儿都灌注在两条胳膊上,鱼圆是否久煮不散,以及是否“浮水正圆,筷夹如兜,晾入碟内如扁纽”,全看这一刻的“上劲”是否能上圆。
从早到晚,宋嫂都没有真正歇下来过。宋哥说,有些麻烦是她自找的,比如到了下午三四点钟,附近的小学放学之时,宋嫂非要单做一锅灌黄鱼圆,专供那些老人家接了小孙子小 3 / 26


孙女来解馋。在宋嫂的老家泰州,灌黄鱼圆要用到蟹黄,成本很高。宋嫂很聪明,用的是罗氏虾的虾黄,反正要做虾丸,原来鼓圆虾头中的那块胭脂红的虾黄浪费不用,可惜了。宋嫂特将家中的两张小方桌抬出,让背着书包的老人家与孙子对坐,小瓷碗,热鱼汤,汤里浮漾8枚鱼圆,好像白玉丸里含了一块艳色夕阳。
这也是城里孩子,在功课的压迫下唯一可以品尝天伦之乐的时候吧。在路上,在离开了学校还没到家的中途。宋哥说:“我看你不是可惜那点虾黄,你是贪看人家一老一少,坐在那里絮叨——你是想儿子,也想家中二老了。”
宋嫂不语,俄顷,眼圈红了。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封存时间》一书
9.文中每天下午“宋嫂非要单做一锅灌黄鱼圆”,其原因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 2分)
A.不浪费罗氏虾的虾黄 C.给附近的居民提供美食
B.多管齐下,增加营业收入 D.寄托对家人的思念
10.本文文字精纯,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字的含义,作简要赏析。4分) 1)宋嫂得意地说:“你道我如何分辨?看眼珠?看鱼鳃?这哪能分得出来。”
..2宋嫂特将家中的两张小方桌抬出,让背着书包的老人家与孙子对坐,小瓷碗,热鱼汤,汤里浮漾着8枚鱼圆,好像白玉丸里含了一块艳色夕阳
....11.文章写的是“宋嫂丸子”,宋哥这个人物似乎有些多余,是否可以去掉?(4分) 12如果让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宋嫂丸子拍一个广告,你会选取文中哪一段或哪一个场景作为拍摄内容?请你完成广告镜头脚本设计。6分) 广告脚本设计
整体画面 第一段:
广告词 预期效果
示例 一大砂锅热气腾腾的丸子
舌尖上的温暖 温暖美食、吸引顾客
4 / 26
1


2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读诗是一件美妙的事,但学生不懂得诗歌的美好,不喜欢读诗的现状却很严峻,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该书由于体裁和时代特殊,对学生而言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而艾青究竟何许人也?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呢?
艾青是现实主义诗人,时代的歌者。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吸吮着农妇大堰河的乳汁长大,从巴黎留学归来,以一个画家的灵感描摹光与色的变幻;他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监狱中发愤而作,以一个青年的激情奏响抗争之曲;他在不断沦陷的国土上辗转流离,以一个爱国者的赤诚,深沉呼唤自由。
【材料二】学生为何读不懂现代诗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内容的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称知识表征的形式为编码。编码分为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材料三】中学生诗歌阅读“还原”策略 “还原”策略之一: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
情绪是诗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做到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前提条件是理解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学生能够有效让自己走进诗歌的情境,帮助自己酝酿情感、表达情感。
“还原”策略之二:历史研究,还原大时代
把握时代脉搏,还原大时代,是读懂诗歌的基础。融入历史元素,还原诗人所生活的大时代,重点是要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形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象表征大时代的策略有很多,除了图片、历史画面、视频等视觉编码形式, 5 / 26


还有画外音、《百家讲坛》音乐等听觉编码形式,以及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等感觉编码形式。
“还原”策略之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
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就是要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甚至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比如,读诗时,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查阅、想象等方式,还原诗人当时的创作过程:何时?何地?何境及见到了什么画面?此诗为了表达什么?……
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进行双重编码,感性与理性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材料四】

13.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用白话文创作的、有固定格律的诗歌类型。
B.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画面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
C还原诗人所生活时代的重点是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抽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D.意象主要提供的是事物的轮廓、状态、细节、色彩等视觉能观察把握到的东西。 14.“材料四”是初三某学生阅读《艾青诗选》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应放在哪种“还原”策略中作为佐证材料?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4分)
15.以下是某位老师关于《艾青诗选》的教学片段,阅读材料,具体分析这位老师授课时用到了哪些“还原”策略,又与哪些学科进行融合。4分)
教学篇目:《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准备
1)配乐:曲调悲凉、深沉、催人泪下。
6 / 26


2)配图: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地饱受摧残的具实照片,被日军摧毁的房屋、被杀戮的人民……
3)诗人足迹:1938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疯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他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根,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
(二)教师诵读指导
1)还原内心视像:学生根据朗诵内容,想象相关画面。
2)情在声前:根据配图,伴奏音乐,感受诗人的情感,先酝酿自己的情绪,再来发声。
3)现场穿越,说出感受:朗诵者说体会。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
(甲) 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
(乙) 说疫气 曹植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改)
【注释】①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②殪(yì)死亡③茹蕾: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⑤鼎食:列鼎而食。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累蓐:厚褥。 16.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7 / 26


A.危害到老百姓 C.有的全族灭亡
B.侵蚀唐太宗心灵 D.遇难的穷人居多
1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18.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②新鲜。③少。④献。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20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6分)
过叶威仲不值 【宋】叶适
菊苗新擢马兰丛,柳老吹花拂掠空。 闻说先生过山去,钓丝无主系东风。
访沈逸人不遇 【明】吴兆
闲寻芳草到门迟,云水无心本不期。 枕畔残书犹自在,主人出户未多时。
21.访友“不值”“不遇”,两诗都流露出诗人些许怎样的心情?(2分) 2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衬托主人形象,请作分析。4分)
三、写作(45分)
23.莫言在《小说的气味》一文中评论福克纳描述了寒冷的气味,马尔克斯刻画了死亡的气味。请你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具体写出某一种虚拟的气味。要求:120字左右,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语“行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它的意思是,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遍。
请以“行不贰过”为话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8 / 26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语文参考答案(解析版)
一、积累(19分)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完成小题。8分)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_____(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_______(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A 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 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B 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①其貌不_____(yáng) ②晶_____(yíng)剔透
③蜕_____A.duì B.tuì) ④污垢_____A.gòu B.hòu)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2分)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请根据前后文,在AB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A_____ B_____ 【答案】1.①扬 ②莹 ③B ④A 2A 3A? B 【解析】
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字音。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 9 / 26


字义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其貌不扬”指长得不漂亮,相貌普通。扬:指长得漂亮,形容人或器物的容貌漂亮。“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莹:光洁,透明。“蜕变”比喻形质的改变、转化。读作:tuì biàn;“污垢”指身上或物体上积累的脏东西。读作:wū gòu。
2.考查辨析病句。A.主干是“那条路是过程”, 搭配不当。
3.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是反问句式,故A处为“?”;“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B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句意表示并列关系,故B处为“;” 4.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______________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3)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卖炭老人矛盾的心理。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答案】也无风雨也无晴 晴空一鹤排云上 濯清涟而不妖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忧炭贱愿天寒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晴、濯、涟、贱、筋。
5.拓展关联知文化。2分)

雇在甲骨文中上部为“隹”,指短尾鸟;下部为“户”,指门、家园。依据“雇”的字形和演变过程,推测“雇”的造字本义为:________ 【答案】表示迁徙的候鸟降落在家园
10 / 26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义的探究。根据材料中的“隹”,指短尾鸟;下部为“户”,指门、家园。雇本指农桑中一种季节性的候鸟,农民根据它们来定农时。这种鸟从门中飞进飞出,农民可以看到,因而从户。甲骨文“雇”=(户,门,家园)+(隹,候鸟),表示迁徙的候鸟降落在家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B.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这是因为有着精神的支撑,有着巨大的凝聚..力、生命力。
C.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白沙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令人陶醉。
....D.三峡群山万壑,江轮在危岩绝壁间穿行,眼看要撞在迎面横过来的陡壁上,却灵巧地一闪,辟出一片别有洞天的最象。 ....【答案】C 【解析】A.取决: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沧桑: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楚楚动人: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多用以形容女子姿容神态柔弱动人。搭配不当,使用对象有误;D.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 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
二、阅读(5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成语出处与作家、作品及年代连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百废俱兴——《岳阳楼记》——范仲淹——唐代 B.不求甚解——《马说》——韩愈——唐代 C.犬牙交错——《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 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苏轼——北宋 【答案】C 【解析】A.范仲淹是宋代而不是唐代;
B.“不求甚解”不是出自于韩愈的《马说》,而是出自于东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D.“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作者是欧阳修;
11 / 26


故选C
8.名著阅读。8分)
(12020年初,人类与新冠病毒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结合原著,从能力和性格角度考量,你认为下列人物中谁更适合援驰疫区,成为一名伟大的逆行者?请选择一位并简述理由。4分)
孙悟空 尼摩船长 保尔·柯察金
(2《儒林外史》中的王冕的人生选择引起了同学们在网上的讨论,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4分)
甲:王冕这个人物清高孤傲,就算皇帝朱元璋征召他做大官,他依然选择隐居会稽山而终。 乙:可是他那么有才能,不做官太可惜了!时世不好,不是更需要每个人去尽力改变现状吗? 你的跟帖:我认为人物形象必须要放在整本书中进行分析,作者在开篇写王冕的人生选择,目的是为了:
【答案】1)示例一:孙悟空:本领高强,能七十二变,援驰疫区速度最快,一个筋斗就到了,火眼金睛查看病情,还可以让他变出各种紧急需要的短缺物资。他天不怕地不怕,敢做敢为,有责任担当,西行过程中,他一路扶危济困,修炼了一颗博爱仁义之心。
尼摩船长:他帮助那些被压迫和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正义斗争,时刻关注这个世界,他正直善良,对疫情不会袖手旁观。他游历世界各地,学识渊博,处理事情冷静有头脑,坚毅果敢,很有智慧,有探索精神。
保尔·柯察金:有顽强的毅力,钢铁的意志,不考虑个人得失,国家需要他到哪里他就去哪里,无论是修铁路还是当干部,他都尽心尽力,不怕牺牲。保尔忘我的献身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在疫情期间鼓舞人心,与病毒抗争到底!(选择哪一个人物都可以,从人物的能力和性格入手,结合原著内容进行分析。
2)王冕才华卓越、性情孤傲、蔑视权贵的名士风流,与后文出现那些被科举制毒害、追名逐利的迂腐文人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把他的人生选择放在第一回,是为了树立一个正面标杆,寄托了书中的主要思想:不要只把科举看作荣身之路,要重才华、重人品、重行文出处。 【解析】
1此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要做好第(1题必须明确了解这三个人物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人物,他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敢做敢当,扶危济困,与人为善。尼莫船长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鹦鹉螺号Nautilus又译“诺第留斯号”) 12 / 26


潜水艇的船长,带领阿龙纳斯教授进行海底环球航行;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自己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尼摩船长正直善良,遇事冷静,很有探索精神。面对新冠疫情,他关心民众,绝不会袖手旁观;保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着钢铁般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对待任何工作都尽心尽力,不怕牺牲,是一个真正的坚强的布尔什维克。三个人物都有着逆行者的无私大爱的精神,着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谁都可能成为逆行者。注意在描述的时候,一定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21)此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要做好此题,需要对《儒林外史》、作者的思想倾向及其中的人物有所了解。《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书中人物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表现这些人物,将社会中的形形色色人们的言行反映出来。吴敬梓是一个思想独特的作家,他能够将自己的独特思想蕴含在平静的人物描写中,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加深对社会中人物的认识。
这本书的第一回是一个楔子,所谓“借名流隐括全文”,描写的人物就是试题中出现的“王冕”这个清流人物。王冕是一个“嵌崎磊落”的人,他有卓越的才华,而且格调高卓,磊落洒脱,不拘于时,不慕名利。他就是一个榜样的形象,作者把他竖为标杆,对文人气节进行确立,也与后面出现的“浊流”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吴敬梓把它放在书的第一回的作用。作为一部深刻的社会讽刺小说,作者要通过对儒生们热衷功名的讽刺描写,来告诉人们:书读得再好,如果不能坚守一个读书人应该有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节操,对社会、对人民,也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正如王冕所批判的一样,“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了解这些,才能答出本题的要点:王冕是一个榜样,一个标杆,他的形象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人格。而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儒生士子们却和王冕形成鲜明的对比,唯功名为重,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宋嫂丸子 华明玥
在这样寒风瑟瑟的天气里,还有哪样物事,比一大砂锅热气腾腾的丸子更暖人心?鱼圆、虾丸、牛肉丸、鸡肉丸、荠菜猪肉丸,还有藕圆或萝卜圆,纯白、虾红、灰粉、暗绿,在放满了豆芽笋片蘑菇的汤水里煮开,载浮载沉,一掀锅盖,香气让人猛打了三个喷嚏。所有的 13 / 26


寒冷瑟缩,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宋嫂做丸子的那份辛苦,非寻常人所能消受,她坚持鱼圆要用白鱼做,而不是青鱼做,谁都知道十斤重的青鱼好寻,五斤重的白鱼难觅,而做鱼圆,偏是鱼越大越好。因此,深夜两点,宋嫂就要出发,骑上电动三轮车到远郊的码头进鱼。穿两层棉袄,下面是一双齐膝的高筒胶靴,手拿一个手电。有时,鱼贩们会为谁家的白鱼更新鲜争吵起来,宋嫂得意地说:“你道我如何分辨?看眼珠,看鱼鳃?这哪能分得出来?”宋嫂的办法是把手电关掉,让周围的人也把手电关掉,手电一关,白鱼的鳞片就在昏朦的夜色中闪闪发光,鱼鳞没有办法说谎,越新鲜的鱼,鱼身的颜色越是发珍珠白,稍微暗淡一点,出水时间就要往前推了;还有一点说起来更玄,宋嫂开始远远地闻味:“最新鲜的鱼,腥是腥,那腥味很干净,有点发甜。
鱼买回来,第一缕曙色还远未降临,宋嫂开始剔鱼骨,打鱼蓉。白鱼就是这点好,没有暗色的鱼肉,茸泥剁细后雪白粉嫩。把鱼茸放在大盆内,加上生姜末、葱汁、料酒、蛋清、老菱粉,加水调和成黏稠状,再加精盐,开始“收膏”。此时,宋嫂把所有的精气神儿都灌注在两条胳膊上,鱼圆是否久煮不散,以及是否“浮水正圆,筷夹如兜,晾入碟内如扁纽”,全看这一刻的“上劲”是否能上圆。
从早到晚,宋嫂都没有真正歇下来过。宋哥说,有些麻烦是她自找的,比如到了下午三四点钟,附近的小学放学之时,宋嫂非要单做一锅灌黄鱼圆,专供那些老人家接了小孙子小孙女来解馋。在宋嫂的老家泰州,灌黄鱼圆要用到蟹黄,成本很高。宋嫂很聪明,用的是罗氏虾的虾黄,反正要做虾丸,原来鼓圆虾头中的那块胭脂红的虾黄浪费不用,可惜了。宋嫂特将家中的两张小方桌抬出,让背着书包的老人家与孙子对坐,小瓷碗,热鱼汤,汤里浮漾8枚鱼圆,好像白玉丸里含了一块艳色夕阳。
这也是城里孩子,在功课的压迫下唯一可以品尝天伦之乐的时候吧。在路上,在离开了学校还没到家的中途。宋哥说:“我看你不是可惜那点虾黄,你是贪看人家一老一少,坐在那里絮叨——你是想儿子,也想家中二老了。”
宋嫂不语,俄顷,眼圈红了。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封存时间》一书
9.文中每天下午“宋嫂非要单做一锅灌黄鱼圆”,其原因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 2分)
A.不浪费罗氏虾的虾黄 C.给附近的居民提供美食
B.多管齐下,增加营业收入 D.寄托对家人的思念
10.本文文字精纯,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字的含义,作简要赏析。4分)
14 / 26


1)宋嫂得意地说:“你道我如何分辨?看眼珠?看鱼鳃?这哪能分得出来。”
..2宋嫂特将家中的两张小方桌抬出,让背着书包的老人家与孙子对坐,小瓷碗,热鱼汤,汤里浮漾着8枚鱼圆,好像白玉丸里含了一块艳色夕阳
....11.文章写的是“宋嫂丸子”,宋哥这个人物似乎有些多余,是否可以去掉?(4分) 12如果让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宋嫂丸子拍一个广告,你会选取文中哪一段或哪一个场景作为拍摄内容?请你完成广告镜头脚本设计。6分) 广告脚本设计
整体画面 第一段:
广告词 预期效果
示例 一大砂锅热气腾腾的丸子
舌尖上的温暖 温暖美食、吸引顾客
1 2
【答案】9B 10 1)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宋嫂在向鱼贩们面展示自己辨别鲜鱼的技巧时的骄傲和自豪,也体现了宋嫂的聪明、能干。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鱼圆比作白玉丸,把其中的虾黄比作夕阳,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灌黄鱼圆的形状、颜色,又生动地表现了祖孙一起吃鱼圆时的天伦之乐,充满了愉悦与幸福感。 11 不可以去掉,因为宋哥在文中作为一个次要人物,他的言行从侧面烘托出了宋嫂的热心肠,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写出了在外创业者的艰辛。在结构上,宋哥的话引出了文宋嫂做灌黄鱼圆的故事,有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12 示例: 广告脚本设计
15 / 26


整体画面 第一段:
广告词 预期效果
示例 一大砂锅热气腾腾的丸子 第二段:
舌尖上的温暖 温暖美食、吸引顾客
用最新鲜的白鱼
1
她坚持鱼圆要用白鱼做最新鲜的丸子
第三段:
工序繁琐
2
所有的精气神儿都灌用心制作
注在两条胳膊上
【解析】
用品质来说话 树立品牌
表现手工丸子的口感,吸引消费者
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原来鼓圆虾头中的那块胭脂红的虾黄浪费不用,可惜了”可知“宋嫂非要单做一锅灌黄鱼圆”原因之一:不浪费罗氏虾的虾黄。根据“专供那些老人家接了小孙子小孙女来解馋”可得原因之二:给附近的居民提供美食。根据丈夫说的话“是贪看人家一老一少,坐在那里絮叨——你是想儿子,也想家中二老了”可知原因之三:寄托对家人的思念。“多管齐下,增加营业收入”文本中丝毫没有提及。故选B
1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并赏析词语。(1“得意”是对宋嫂的神态描写。本义为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联系语境可知,宋嫂的这个神情表现了她在向鱼贩们面展示自己辨别鲜鱼的技巧时的骄傲和自豪,与表现了她的聪明能干。(2“艳色夕阳”是比喻的修辞,把汤里的鱼圆比作是白玉丸,把其中的虾黄比作夕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鱼圆的形状为圆形,颜色为赤红色。联系人物感情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孙相对吃鱼圆时的天伦之乐,画面感极强,可以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愉悦感与幸福感。
11.本题考查文中人物的作用。读文可知,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宋嫂,宋哥是她的丈夫,是一个次要人物。宋哥说的话“有些麻烦是她自找的”从侧面点出了宋嫂热心肠的个性。倒数第二段宋哥说的话点明了宋嫂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升华了文章主旨,突出了外出打工者的不易。在结构上,宋哥说的“有些麻烦是她自找的”引出下文宋嫂做鱼圆让放学的祖孙一起吃的情节,所以宋哥这个人物还有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所以宋哥这个人物不能去 16 / 26


掉。
12本题考查阅读迁移的能力。因为是给宋嫂丸子拍广告,所以应选取文本当中与宋嫂做鱼丸有关的情节来设置场景。广告词应能体现宋嫂鱼丸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特点设计预期的效果。比如:文中有宋嫂做鱼丸坚持使用白鱼来做的情节,可以做为第二段画面,广告词应能体现宋嫂选取食材新鲜的特点,可拟写为:鱼丸的新鲜来看于真正的白鱼。要取得的效果是表现了宋嫂的鱼丸坚持用品质来说话,树立起顾客心中的口碑。文本中还有对宋嫂做鱼丸的描写“此时,宋嫂把所有的精气神儿都灌注在两条胳膊上”,可作为画面的第三段。广告词应能体现宋嫂制作鱼丸坚持传统工序,不偷工减料,用心制作的特点,可拟写为:传统工艺,用心制作。预期的效果是表现宋嫂的鱼丸久煮不散,口感劲道的特点,以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读诗是一件美妙的事,但学生不懂得诗歌的美好,不喜欢读诗的现状却很严峻,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该书由于体裁和时代特殊,对学生而言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而艾青究竟何许人也?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呢?
艾青是现实主义诗人,时代的歌者。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吸吮着农妇大堰河的乳汁长大,从巴黎留学归来,以一个画家的灵感描摹光与色的变幻;他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监狱中发愤而作,以一个青年的激情奏响抗争之曲;他在不断沦陷的国土上辗转流离,以一个爱国者的赤诚,深沉呼唤自由。
【材料二】学生为何读不懂现代诗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内容的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称知识表征的形式为编码。编码分为形象编码 17 / 26


和抽象编码。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材料三】中学生诗歌阅读“还原”策略 “还原”策略之一: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
情绪是诗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做到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前提条件是理解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学生能够有效让自己走进诗歌的情境,帮助自己酝酿情感、表达情感。
“还原”策略之二:历史研究,还原大时代
把握时代脉搏,还原大时代,是读懂诗歌的基础。融入历史元素,还原诗人所生活的大时代,重点是要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形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象表征大时代的策略有很多,除了图片、历史画面、视频等视觉编码形式,还有画外音、《百家讲坛》音乐等听觉编码形式,以及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等感觉编码形式。
“还原”策略之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
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就是要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甚至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比如,读诗时,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查阅、想象等方式,还原诗人当时的创作过程:何时?何地?何境及见到了什么画面?此诗为了表达什么?……
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进行双重编码,感性与理性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材料四】

13 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18 / 26


A “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用白话文创作的、有固定格律的诗歌类型。
B 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画面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 C 还原诗人所生活时代的重点是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抽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D 意象主要提供的是事物的轮廓、状态、细节、色彩等视觉能观察把握到的东西。 14 “材料四”是初三某学生阅读《艾青诗选》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应放在哪种“还原”策略中作为佐证材料?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4分)
15 以下是某位老师关于《艾青诗选》的教学片段,阅读材料,具体分析这位老师授课时用到了哪些“还原”策略,又与哪些学科进行融合。4分)
教学篇目:《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准备
1)配乐:曲调悲凉、深沉、催人泪下。
2)配图: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地饱受摧残的具实照片,被日军摧毁的房屋、被杀戮的人民……
3)诗人足迹:1938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疯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他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根,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
(二)教师诵读指导
1)还原内心视像:学生根据朗诵内容,想象相关画面。
2)情在声前:根据配图,伴奏音乐,感受诗人的情感,先酝酿自己的情绪,再来发声。
3)现场穿越,说出感受:朗诵者说体会。
【答案】13 D 14 应放在“还原”策略之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思维导图中明确显示有作者在不同时期、地点所作的诗歌,这符合策略三提及的“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查阅……何境及见到了什么画面?”;思维导图中出现“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抗战爆发”等元素,这符合策略三提及的“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进行双重编码”。 15 ①运用了“还原”策略一: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相关画面;运用了“还原”策略二:教师给学生提供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了解;运用了 19 / 26


“还原”策略三: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的经历及情感。
②教师在教学中将语文与音乐学科相融合,由配伴奏音乐可见;将语文与历史学科相融合,由提供抗日战争时期真实图片可见。 【解析】
13A.“有固定格律的诗歌类型”表述错误,材料既没有这样的内容,也与现代诗的特点不符合。错误;
B.此项中“画面”不是抽象的方式。错误;
C.此项中“通过抽象编码”错误,应该为“通过形象编码”。错误; 故选D
1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此题要将思维导图的内容与材料三的内容进行对照,看符合哪一种策略。经对照可知,材料中“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就是要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维导图中对诗人所处“前期——狱中”、“抗战爆发——逃难途中”、“到达延安”等时代背景相符。材料中“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与思维导图中将“抗战”、“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等大时代与个人经历相结合的内容相符合。 15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此题要运用材料三的知识对教学片段进行具体分析。
①“还原内心视像:学生根据朗诵内容,想象相关画面”符合策略一中“通过朗诵品读,原真情景”,由此可见,教学片段还运用了“还原”策略一: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 “配图: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地饱受摧残的具实照片,被日军摧毁的房屋、被杀戮的人民……”,符合策略二中“融入历史元素,还原诗人所生活的大时代”,由此可见,此片段运用了“还原”策略之二:历史研究,还原大时代;
“诗人足迹:1938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疯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符合策略三中“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他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根,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符合策略三中“甚至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由此可见,教学片段运用了“还原”策略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
②学科融合方面,“配乐:曲调悲凉、深沉、催人泪下”是将语文与音乐相融合;“配图: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地饱受摧残的具实照片”,是将语文与历史相融合。
20 / 26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
(甲) 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
(乙) 说疫气 曹植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改)
【注释】①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②殪(yì)死亡③茹蕾: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⑤鼎食:列鼎而食。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累蓐:厚褥。 16.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危害到老百姓 C.有的全族灭亡
B.侵蚀唐太宗心灵 D.遇难的穷人居多
1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18.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②新鲜。③少。④献。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20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 21 / 26


要分析。4分)
【答案】16B 17.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18“鲜”在句中的意思是“少”,文中指富贵人家染病去世的人很少,写出了疫气不是鬼神带来的而是天气造成的。 19(我)正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害怕生病而逃避? 20唐太宗认为蝗虫有灵性,在报复犯了错误的百姓,曹植认为是季节寒热错乱导致了疫气。所以唐太宗是一个爱民如子、体恤百姓、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从他想把百姓的罪过自己承担看出;曹植敢于打破迷传统,正直勇敢的人,从他否认瘟疫是由鬼神带来的可以看出。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故选B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该句句意为: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故正确断句为: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18.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这句话的句意为:那些华堂玉食、貂服厚褥的富贵人家,像这样染病的情况却很少。“鲜”在句中是“少”的意思。与上文“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形成对比,说明“疫者,鬼神所作”的说法不正确,而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说明“悬符厌之”做法的可笑。
1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冀,希望;疾,生病。之,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20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甲文中唐太宗的语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唐太宗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是蝗虫有灵性,在报复犯了错误的百姓;根据“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可知,唐太宗是一个体恤百姓、爱护百姓胜过爱护自己,并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根据乙文“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可知,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是季节寒热错乱导致了疫气。根据“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等语句可知,曹植相信科学,敢于打破迷信传统,正直勇敢。 【点睛】译文:
甲: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蝗虫诅咒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自己一人(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 22 / 26


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于是就把它吞了。从此蝗虫不再成灾。
乙:(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强烈的传染病不断蔓延。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着丧失亲人的悲痛,哀伤的号泣声不时传来。有的是全家病死,有的是一族俱亡。有人认为,疫气是鬼神带来的。而遭遇这次灾难的人,都是粗衣恶食、荆舍蓬门的贫苦百姓啊!想想那些华堂玉食、貂服厚褥的富贵人家,像这样染病的情况却很少。这是因为阴阳失衡,寒暑错位,所以会产生瘟疫。而无知的人却用悬符的方法来驱秽,也是很可笑的事情啊!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6分)
过叶威仲不值 【宋】叶适
菊苗新擢马兰丛,柳老吹花拂掠空。 闻说先生过山去,钓丝无主系东风。
访沈逸人不遇 【明】吴兆
闲寻芳草到门迟,云水无心本不期。 枕畔残书犹自在,主人出户未多时。
21.访友“不值”“不遇”,两诗都流露出诗人些许怎样的心情?(2分) 2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衬托主人形象,请作分析。4分) 【答案】21.失望(惆怅、遗憾)
22.叶适看到友人叶威仲鱼杆已下,鱼线任由东风吹拂,人却已过山去了,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适自在;吴兆看到沈逸人不在家,枕畔的书还摊开在那里,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适自在,情趣高雅。 【解析】
21.考查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不值”是没得到机会,与“不遇”意思相同,表示没有遇到。“闻说先生过山去,钓丝无主系东风”,作者去访问友人,结果听说先生已过山去了,表现了作者的一种失望,遗憾的感情。《访沈逸人不遇》中“枕畔残书犹自在,主人出户未多时”,沈逸人不在家,枕畔的书还摊开在那里,说明友人出去时间不长。体现了作者的一中遗憾、失望、惆怅的感情。
22考查通过侧面描写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在诗歌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 23 / 26


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衬托主人形象,《过叶威仲不值》中“钓丝无主系东风”诗人去访问友人,听说先生已过山去了,“钓丝”指鱼线,“钓丝无主系东风”想象到友人在河边悠闲垂钓的情景,这一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友人悠闲的心情,体现了友人的闲适自得;《访沈逸人不遇》中“枕畔残书犹自在”吴兆看到沈逸人不在家,枕畔的书还摊开在那里,这一细节描写,渲染友人家里的书香气氛,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高雅闲适。
三、写作(45分)
23.莫言在《小说的气味》一文中评论福克纳描述了寒冷的气味,马尔克斯刻画了死亡的气味。请你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具体写出某一种虚拟的气味。要求:120字左右,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读书也是一种味道,一种真真切切的味道,纯净得让你不会有一丝杂念。读《三国演义》,读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激烈处,拳头紧握;平和处,心潮澎湃;苍凉处,潸然泪下。不是丝丝缕缕的儿女情长,而是战鼓紧响的壮怀激烈,是一代代英豪战场洒血的壮举,是会让你心灵落泪的味道,品一品,那是一种淡淡的,苍凉的味道。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小作文写作的能力。题目给出了具体要求: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具体写出某一种虚拟的气味。要求:120字左右,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根据这个要求,我们首先审题,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一种虚拟的气味”,莫言写的是“小说的气味”,只要不是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如“读书的气味”“思想的气味”“诗歌的气味”等等;“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就我们现在的水平来说,手到擒来的修辞手法可以使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选择面较广。注意字数控制在120字左右。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语“行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它的意思是,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遍。
请以“行不贰过”为话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例文:
懂得反省,才能完善自身
24 / 26


贝壳所以伟大,因为它磨砺自身,让生命化作光彩夺目的珍珠;雄鹰所以坚韧,因为它完善自我,用断指之痛赢得重生;人生所以精彩,因为我们懂得反省并完善自身。
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论语》,犯了错误,反省自我,就不会再犯第二次,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注重反省自我,在思考与磨练的同时不断进步。试想庞涓倘能反省自我而不是采用卑劣手段损人利己,又怎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试想秦始皇倘能听信忠臣反省自我,又怎会让伟大的功绩二世而亡空留悲叹?试想唐太宗倘若不听从魏征的劝谏,不断反思完善,又怎会有“贞观之治”的美名流传?古老的誓言传达出古人的智慧,汗青之上一字一句的成败彰显出反省完善的弥足珍贵。当别人得以有所成就,自己却只能在挫折中徘徊之时,不要怨天尤人,而应当学会从自己的不足中吸取教训,反省自我,就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走出失败阴霾的不二法门。
反省自我,方显人生智慧。著名哲学家卢梭曾说过:“反省是人类理性最杰出的创造。伟大的雕塑大师罗丹每次完成一件作品都要反复琢磨,他常将作品放于人前,听人们对自己作品的评论,然后再不断地对作品加以修饰完善,这个过程也是他自身艺术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反省自我是一种在磨练与挫败中沉淀的智慧。不要去埋怨外界对自己的否定批判,观自身,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才是我们应当选择的道路。
反省自我,方能铸就辉煌。古老的中国走过了五千年的光辉历程,今日的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之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生生不息的探索与变革,让伟大的中华民族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次次反省后的奋起斗争,让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没有鸦片战争后国人对自身的批判与革新,不会有近代中国人民的奋起抗争;没有文革之后共产党人的思虑与反省,不会有今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日益强盛的中国。其实错误并不可怕,有走出错误,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就会不断赋予走向兴盛的动力,铸就新的辉煌。
反省自我,完善自身,让我们拥有珍珠般璀璨的光辉,雄鹰般坚忍的秉性,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出更为精彩的篇章!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是成语“行不贰过”。它的意思是,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遍。颜回与人相处时,不会把自己的怒气迁移发泄到别人身上;注意反省自己,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是做人的两个原则,能够做到的颜回得到了孔子的极力称赞,而且还被孔子视为自己的衣钵传人,可见颜回的做人境界已很高,达到圣贤的标准了。我们应该向 25 / 26


这个标准看齐,也努力做到“行不贰过”。 这就是这个话题的中心思想。
确立了这个话题的中心,也就是确立了这篇作文的立意。再来审题。主旨所包含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犯错,二是不再犯错。很显然,“犯错”在前,“不再犯错”在后。文章的内容应该包含着这两个方面。
孔子都说过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也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可见,犯错是人类的常态,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减少犯错。雨果曾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犯错的,错误就如一种地心引力。 科学家亚力士多德曾认为,两个做自由落体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一定是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然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证明了这个观点的错误,提出了自由落体的等时性。历史在人们不断犯错又不断改正中前进着。由此可见犯错也不一定是坏的呀!我们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中成长。
从自己身上吸取教训,也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努力做到让自己不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也努力让自己避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这就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再谈结构。从文体上来说,这个话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成散文,随你意愿。但一定注意要求中的“不得写成诗歌”。写成记叙文,可以记自己犯错,然后改错,不再犯错的过程,可以顺叙,也可以倒叙来写,怎么出彩,怎么抓住阅读作文人的心怎么写;写成议论文,可以就这个话题从正面立意,或从反面立意,然后引经据典,阐述自己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让人信服你的观点就行;写成其他文体,也只是在主题和关键词上作了限制,其他你都可以随心所欲。但一定注意文体色彩要鲜明,话题作文最忌写成“四不像”的文体。

26 / 2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92003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6.html

《浙江省2020届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八(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