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的“艺术人生”》有感

发布时间:2022-11-09 20:07: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次个体研习心得

读《于永正的“艺术人生”》有感


双城实验小学 贲东旭
有幸,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文章——《于永正的“艺术人生”,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及教育观点,列举了他精彩绝伦的教学案例,让我深切领略到了一位名师的艺术风采,感受到了他独特的教学魅力,带给我许多富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启发。
于老师首先指出:教学艺术来自于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我们要做到“精心”备课。如何“精心”呢?于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拿到课文,首先读,哪怕教过好几遍,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课文的“味儿”是读出来的,是“煮书”“煮”出来的,他的一切好办法几乎都是读出来的。读的同时查字典、词典,把拿不准的字的读音,一一落实,绝不想当然。每个新词都查查词典,不能有半点含糊。他还说:“最好在思考过后或遇到问题的时候去看教参。只看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从来没上过让他满意的课。”最后做总结: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于老师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所以上课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有“庖丁”的雅号。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在课前尽心尽力,做足了准备:读教参、做课件、看习题等等,可跟于老师一比,那真是微不足道。虽然我在备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从他人那里借鉴了一些成功的或者比较新颖的做法,但由于缺少反思,也阻碍了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见解。我现在备课也是如此这番,这样的好处一是把自己平常读错的字音纠正了很多,词语意思的理解更为准确,使自己把阅读文章时遇到的障碍进行了深入思考,想出扫清障碍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就可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课堂效率提高很快。同时我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也用这样的读书方法去预习课文,读书时候动动笔,圈圈画画,查查字典,标注一下词语的近义词或者意思,这样学生也会在长此以往的阅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其次,教学艺术来自于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于老师认为戏曲艺术是自我表现的艺术,而教学艺术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或者说基本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很多情况下,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而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不是机器人,他们需要理解和尊重。是啊,我们常把爱学生挂在嘴边,却会在有时某个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们,没有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其实做到理解并不难,理解就是给孩子一个灿烂的微笑;理解就是帮孩子把歪到脖子一边的红领巾戴正;理解就是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理解就是对孩子说一句:早上好…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充满情趣,老师用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使学习变得轻松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最后,于老师谈到教学艺术来自老师的艺术修养。通过文中所举课堂案例《圆明园的毁灭》可以看出,于老师能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语调、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和缓急。通过查询其他资料我了解到于老师善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于老师字写得棒,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信手拈来;于老师画画就更绝了,在教描写花鸟虫鱼的课文时,寥寥几笔就能将其勾勒出来,这样的课堂多么富有艺术气息呀!想想自己跟于老师的差距真是太大了,且不说更高超的艺术修养,单说最基本的朗读这方面我就需要很大提高,但我会不断努力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既有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又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得有意思,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多学习,多读书,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智慧与活力,从而绽放出绚丽而迷人的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96939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a.html

《读《于永正的“艺术人生”》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