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卷(三)练习答案

发布时间:2019-03-15 10:10: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诗歌鉴赏(三) 专题卷(全国卷用)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A.“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疑。“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B.“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C.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关山月

李端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

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A.第一句言虽简而意实多,“苍苍”突出关山“月”的特色和夜晚月色朦胧的状态。

B.第二句写关山之地榆叶尽黄,让人倍感秋意,为全诗定下凄清的感情基调。

C.第三句写月轮运转,月光皎洁,照耀着远处的大海,突出月夜的空阔明净。

D.第四句作近距离的定点描写,“上”与“长”两字写出月光的动态美与情态美。

2.最后三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A.第一句写眼前陵阳的十亩山田靠近茅山石涵村,触动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B.第二句写诗人非常熟悉石涵村居的风俗,为进一步描写石涵村做铺垫。

C.第五句写石涵村民在温暖的春日到岭北采茶的劳动场景,展现村民的勤劳。

D.月光下村民渡溪买酒,既写出了清幽的环境,也写出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2.本诗的颔联中“惊”与“待”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

点绛唇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③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

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

C.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填词,相互唱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以戏谑语气告诉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C应该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时节。

2(1)上片“求得人间成小会”,“歌长粉面红”,写出主人公对相聚的渴盼,“试把金樽傍菊丛”,展现了主人公的想象和憧憬,是虚写。

(2)下片写主人公与情人的短暂相会,内心千言万语倾诉不尽,只得在信笺里写下诗词歌赋,以传达不尽的思念之愁是实写。

(3)上片由“燕子欲归”和昨夜秋风叶落恋人高楼独倚,引发主人公对相聚的憧憬,下片在短暂相聚的感慨中表达了主人公千言万语诉不尽,唯有托词排遣自己的愁思,渲染不舍离别之情。运用虚实对比,将感情表达得真挚细腻。

1C C项,“照耀着远处的大海”错误,“海”指“瀚海”,即西北大沙漠,不是指大海。

2.①对战乱频起的厌恶之情。“兵疲”写戍卒因为战争频繁而厌倦。

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数望乡”写戍卒多次眺望家乡的方向。

③关山难越的孤独。“万里”写戍卒离家遥远,归家不得。

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思考诗句描写的具体内容,然后从内容的角度确定诗句表达的情感等。

1A A项对“近”理解有误,此处的“近”是相似之意;而B项正确。颈联从写物转为写人。前一句写石涵村民的劳动场面,他们在暖暖的春日来到山岭的北面采茶;后一句写石涵村民的生活场景,明月初上,村民到山溪的南边买酒。这一联展现村民的勤劳,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知足快乐的态度。所以CD两项正确。

2.“惊”与“待”运用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茅山石涵村春天来临时燕子归来、篱上桑叶生长的情状,暗示了诗人当时的欣喜与今日的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颔联承接上一联,用两个特写镜头具体描写石涵村春色的印象:窗前的白色艾草惊讶于春燕的归来,篱边的桑叶长势喜人在等待喂养晚蚕。此联中的“惊”与“待”用字精妙,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茅山石涵村春天来临时一派生机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当时的欣喜与今日的怀念。

1B B项,“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

2.①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②对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③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ea4ba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3.html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卷(三)练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