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目录

发布时间:2020-06-15 16:46: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典名着目录

1《论语》 春秋·孔子

2《孟子》 战国·孟轲着

3《大学》 战国·曾参着

4《中庸》 战国·子思着

5《诗经》 春秋·孔子编

6《周易》 ·姬昌着

7《尚书》 春秋·孔子编定

8《礼记》 战国·子思着

9《春秋》 春秋·孔子编定

10《孝经》 ·曾参着

11《尔雅》战国 佚名

12《穆天子传》战国 佚名

13《黄帝内经》战国 佚名

14《老子》 春秋·李耳着

15《庄子》 战国·庄周着

16《荀子》 战国·荀况着

17《墨子》 战国·墨翟着

18《韩非子》 战国·韩非着

19《列子》 战国·列御寇着

20《商君书》战国 商鞅着

21《鬼谷子》 战国·鬼谷子着

22《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着

23《国语》 春秋·左丘明着

24《左传》 春秋·左丘明着

25《公羊传》战国 公羊高撰

26《谷梁传》战国 谷梁赤撰

27《晏子春秋》 战国·晏婴撰

28《吕氏春秋》 战国·吕不韦编

29《楚辞》 战国·屈原 宋玉等着

30《山海经》战国·佚名着

31《淮南子》 西汉·刘安整

32《战国策》 西汉·刘向整理

33《史记》 西汉·司马迁撰

34《汉书》 西汉·班固着

35《后汉书》东汉·晔着

36《盐铁论》西汉·桓宽着

37《说苑》西汉 刘向编

38《列女传》西汉 刘向编

39《论衡》东汉 王充着

40《诸葛亮集》三国蜀 诸葛亮着

41《陶渊明集》东晋 陶渊明撰

42《三国志》西晋·陈寿

43《玉台新咏南朝梁·徐陵编

44《昭明文选》南朝梁 统编

45《诗品》南朝·钟嵘着

46《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着

47《高僧传》南朝梁 慧皎撰

48《千字文》南朝梁 周兴嗣撰

49《搜神记》 ·干宝着

50《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撰

51《水经注》北魏·郦道元着

52《洛阳伽蓝记》北魏·之着

53《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撰

54《千字文》 南朝梁·周兴嗣着

55《贞观政要》 ·吴兢撰

56《王右丞集》唐 王维撰

57《孟浩然集》唐 孟浩然撰

58《杜牧集》 ·杜牧着

59《李商隐集》 ·李商隐着

60《李白集》 ·李白撰

61《杜甫集》 ·杜甫撰

62《元稹集》 ·元稹着

63《白居易集》 ·白居易着

64《韩愈集》 ·韩愈着

65《柳宗元集》 ·柳宗元着

66《温庭筠诗集》唐 温庭筠撰

67《大唐西域记》 ·玄奘

68《离魂记》唐 陈玄佑着

69《柳毅传》唐 李朝威着

70《霍小玉传》唐 蒋防着

71《莺莺传》唐 元稹撰

72《虬髯客传》唐 杜光庭撰

73《南柯太守传》唐 李公佐撰

74《史通》唐 刘知几撰

75《唐摭言》五代 王定保撰

76《花间集》五代 赵崇祚编

77《万首唐人绝句》 ·洪迈

78《容斋随笔》 ·洪迈着

79《太平广记》宋 李昉撰

80《唐诗纪事》宋 计有功撰

81《沧浪诗话》宋 严羽撰

82《新唐书》宋 欧阳修等撰

83《老学庵笔记》宋 陆游撰

84《大宋宣和遗事》宋 佚名

85《绝妙好词》宋 周密编

86《名贤集》宋 佚名

87《梦溪笔谈》 ·沈括着

88《三字经》 ·王应麟着

89《百家 ·钱塘老儒着

90《范文正公集》宋 范仲淹撰

91《剑南诗稿》宋 陆游撰

92《稼轩词》 辛弃疾撰

93《欧阳修集》 ·欧阳修着

94《曾巩集》 ·曾巩着

95《苏洵集》宋·苏洵着

96《苏轼集》宋·苏轼着

97《苏辙集》 ·苏辙着

98《李清照集》宋 李清照撰

99《王安石集》 ·王安石

100《资治通鉴》 ·司马光等着

101《近思录》 ·朱熹撰

102《西厢记》 ·王实甫着

103《汉宫秋》 ·马致远着

104《倩女离魂》元·郑光祖着

105《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着

106《单刀会》元·关汉卿着

107《窦娥冤》元·关汉卿着

108《琵琶记》元 高明着

109《救风尘》元关汉卿着

110《梧桐雨》元·白朴着

111《李逵负荆》元 康进之着

112《唐才子传》元 辛文房撰

113《中山狼》明·康海着

114《本草纲目》明 李时珍撰

115《增广贤文》明 周希陶撰

116《唐宋八大家文钞》明·茅坤编

117《东周列国志》明 冯梦龙着

118《元曲选》明·臧懋循着

119《菜根谭》 ·洪应明着

120《牡丹亭》 ·汤显祖着

121《初刻拍案惊奇》 ·凌潆初着

122《二刻拍案惊奇》 ·凌潆初着

123《喻世明言》 ·冯梦龙着

124《醒世恒言》 ·冯梦龙着

125《警世通言》 ·冯梦龙着

126《水浒传》 ·施耐庵着

127三国演义 ·罗贯中着

128《西游记》 ·吴承恩着

129《传习录》 ·王阳明着

130《徐霞客游记》明·徐霞客着

131《幼学琼林》 ·程登吉着

132《虞初新志》明·张潮编

133《封神演义》明 徐仲琳撰

134《剪灯新话》明 瞿佑撰

135《英烈传》明 郭勋撰

136《醒世姻缘传》明 西周生撰

137《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编

138《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着

139《饮水词》清·纳兰性德着

140《笠翁对韵》清 李渔撰

141《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清·吴汝纶编

142《古诗选》清·王士祯编

143《十八家诗钞》清·曾国藩编

144《唐诗别裁》清·沈德潜编

145《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着

14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着

147《孽海花》 ·曾朴着

148《老残游记》 ·刘鹗着

149《包公案》 ·

150《儒林外史》清·吴敬梓着

151《聊斋志异》清·蒲松龄着

152《镜花缘》清·李汝珍着

153《薛刚反唐》清 如莲居士着

154《济公全传》清 郭小亭着

155《荡寇志》清 俞万春着

156《再生缘》清 陈端生着

157《增广贤文》 ·周希陶着

158《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着

159《古文观止》 ·吴楚材选编

160《日知录》 ·顾炎武着

161《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着

162《笑林广记》 ·游戏主人

163《桃花扇》 ·孔尚任着

164《长生殿》 ·洪升着

165《幽梦影》 ·张潮着

166《随园诗话》 ·袁枚着

167《人间词话》 ·王国维着

168《弟子规》·李毓秀着

169《隋唐演义》清·褚人获着

170《镜花缘》清·李汝珍着

171《全五代诗》清·李调元编

172《孽海花》清 曾朴着

173《闲情偶记》清 李渔撰

174《词综》清 朱彝尊撰

175《说岳全传》清 钱彩撰

176《儿女英雄传》清 文康撰

177《笔生花》清 邱心如撰

178《饮冰室诗话》清 梁启超撰

179《三侠五义》清 石玉坤撰

180《说唐》清 佚名

181《雷峰塔》清 方成培撰

69、《论语正义》二十四卷,刘宝楠撰。

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又号秋槎,江苏宝应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任直隶文安、元氏、三河(今均属河北省)县知县,政绩斐然。他年少时从其叔刘台拱受业,精研群籍,与刘文淇齐名,人称“扬州二刘”。其为学不分汉宋,主张由声音、训诂以求义理,认为欲治经学,先通小学。初治《毛诗》、《郑礼》,后与刘文淇、梅植之、包慎言、柳兴恩、陈立相约各注一经,他抓阄分得《论语》,于是博采众说,着《论语正义》。另着有《宝应图经》、《汉石例》、《念楼集》等。

此书初创于道光八年(1828),咸丰五年(1855)书将垂成而刘宝楠卒,后来由其子刘恭冕继写,至同治四年(1865)全书完成。此书共二十四卷,《论语》二十篇,篇各为卷,其中分《八佾》为二卷,《乡党》为三卷,最后一卷为何晏《论语序》,书前有陈立序、凡例,书后有同治五年(1866)刘恭冕后叙。

对于此书的写作缘起及内容体例,刘恭冕《论语正义·后叙》云:“粱皇侃依《集解》为疏,后载魏、晋诸儒讲义,多涉清玄,于宫室、衣服诸礼阙而不言。宋邢昺又本皇氏,别为之疏,依文衍义,益无足取。我朝崇尚实学,经术昌明,诸家说《论语》者彬彬可观,而于义疏之作,尚未遑也。……先君子发策得《论语》,自是摒弃他务,专精致思,依焦氏作《孟子正义》之法,先为长编,得数十巨册,次乃荟萃而折衷之,不为专己之学,亦不欲分汉宋门户之见,凡以发挥圣道,证明典礼,期于实事求是而已。”此书的注疏体例为:经文、注文从邢昺《论语注疏》,经文之下加注,以邢《疏》本为底本;其次,注的后面为疏,即刘宝楠的“正义曰”,疏文依次解释经文的字、句及整篇之义,解释时引各书说法相近或相异者,如果对引文有异议,便加按语;再次,“正义”之后,加○为注文作解释,先用○引出所释注文,再加一个○,解释注文。

此书是刘宝楠的代表作,也是清代《论语》注疏中成就最高的注本,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旁征博引,择善而从,详加引录。这主要表现在对清代学者注说的采用上,如毛奇龄的《论语稽求篇》、江永的《乡党图考》、陈鳣的《论语古训》、黄式三的《论语后案》、包慎言的《论语温知录》、钱坫的《论语后录》、刘台拱的《论语骈枝》、刘宝树的《经义说略》等等均有采录。其次,考证详备,尤其对古代典章制度、人名地名、风俗礼节、历史事件等考证相当详细。《八佾》、《乡党》两篇,多言礼乐制度,作者就分为五卷,大篇幅对其进行详细疏解考证。又如《子罕》篇“子畏于匡”,作者引用《左传》、《庄子》、《经典释文》、《说苑》、《史记》、《寰宇记》等对“匡地”进行考证,不厌其烦。再次,在考据的基础上,注重阐发义理;在注疏体例上,打破疏不破注的陈规。如《论语正义凡例》云:“于注义之备者,则据注以释经;略者,则依经以补疏;其有违失未可从者,则先疏经文。次及注义。若说义二三,于义得合,悉为录之,以正向来注疏家墨守之失。”

此书版本较多,有同治五年(1866)刻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四书古注群义汇解》本,《续修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万有文库》本,《诸子集成》本,《国学基本丛书》本,《无求备斋论语集成》本,1957年中华书局铅印本,1990年中华书局标点本,1998年中华书局《清人十三经注疏》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2ba0d1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de.html

《中国古典名著目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