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知识点及课文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知识点及课文学习方法
一、作品梗概
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家原本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故事也就由此开始了。
二、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获得“ 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蜻蜓眼》等。
一、字音词义
食: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闹:嬉笑打闹。
空旷kuàng: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liáo逗:挑逗,招惹。 chuī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chān杂:混杂,使混杂。 除:赶走,除掉。

温顺:温和顺从。
重叠dié:(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tiào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激动、举止失常、狂喊乱叫的状态。 二、主题概述
本文通过描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从而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练,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交代了小说的背景——杜小康因为家境一落千丈而失学,被迫跟随父亲去放鸭。
第二部分(2~27:故事的发展。写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次“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28~49:故事的高潮。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中放鸭、找鸭。 第四部分(50~52:故事的结局。写杜小康在芦荡中历经重重磨难,终于长大了。
四、鉴赏品读
1.“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含义?
“纯粹”一词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也暗指前行是单调、寂寞的。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对生活别无选择。

2.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文中写鸭群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用鸭们的无忧无虑、兴致勃勃来衬托杜小康夫子俩的茫然、孤寂。 3.“前行是未知的,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句中的“撩逗”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撩逗”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杜小康在一个陌生地开始将对家乡的思念转移到一个全新的旅途境域——对“前方”的憧憬与期盼。
4.作者把“芦苇”“芦荡”分别比作“浪潮”“大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芦荡越幽深繁茂,越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越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的环境使杜小康产生了压抑沉重的心理。
5.“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这句话连用四个“黑”,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里的环境描写,连用四个“黑”字描绘出了暴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阴沉的景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杜小康坚强、勇敢的性格。它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与后文战胜风雨后明亮的天空形成强烈对比。
6.“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里的“哭”有什么含义?
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
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了、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同时也暗含着他为自己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却要承受这样重的生活艰辛而委屈地哭。
7.“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请赏析这段话。
母亲代表着家,任何在外的孩子都会想念家;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孤独时难免对他们产生思念之情。但是这次杜小康没有哭,他在芦荡里经历了很多磨难,特别是在暴风雨中寻找失散的鸭子,标志着他已经具有成人般的勇敢和坚强,不仅战胜了大自然给他的磨难,也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无助和孤独。
8.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用鸭的下蛋来形象地暗示杜小康在经受孤独的磨砺后终于长大了,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同时,父亲的这一句话意蕴丰富,含有期盼与喜悦,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写父亲和鸭子,对塑造杜小康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更能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惧与茫然。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语文课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1.预习法
预习课文六步法: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读音;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再读读,理解每段大意;试一试,解答课后的作业;想一想,知道文章的中心。
因文而异的预习法。(1)抒情文章,要多读,要动情地朗读,抒发感情,体会感情。2)故事性强的文章,要初步掌握故事情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寓言故事,要通过初读,着重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4)借物喻人的文章,要着重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写作目的展开思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5)诗歌,预习时,要求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重新创造新的意境。 2.听课法
上课要细听。“细”就是要求仔细地听,边听边想。要学会别人发言的要点,考虑老师和同学哪些跟自己的想法差不多,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或还没有想到的。尤其要听好老师释疑解惑和带有结论性、启发性的话。听的另一方面是进行比较鉴别,从中得到启发。如听老师范读课文时,要为突破自己朗读中难点作准备。
上课要积极发言,要做到:(1)要注意听老师的提问。(2)学会从听到想,想好再说。3)懂得先举手后发言。4)发言要大胆。5)在自己发言之后,应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 3.笔记法

记好课堂笔记。应注意要有选择地记笔记,不必在听课的过程中详细地记笔记。在听课时应记下:(1)本堂课的目的、要求。(2)讲课的重点部分。(3)有争议的问题。(4)黑板上的板书。(5)对一些问题的总结发言。
记好课堂笔记的方法:(1)先听后记。记笔记的最好时机是老师讲完课或老师讲课间隙去记。在学会先听后记的基础上逐步做到边听边记。(2)学会课下随时补记。(3)培养速记能力。在平时,一是书写的速度要加快,二是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会自编一些速记的符号,如:把“中心思想”记作“中——”。 4.记忆法
1)分类记忆法。把纷繁复杂的知识,根据它们的性质、特点、作用、时间等内在联系给以归纳分类,使其简单化、条理化、系统化。
2)联想记忆法。通过想象把新学的知识与原来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3)休息记忆法。学习中要适当地休息,特别是学习后马上睡觉,这样能很快地记忆所学的知识。
4)趣味记忆法。如记“戍、戊、戌、戎”四字,编成具有一定韵味和节奏的顺口溜。横戍(shu)戊(wu)中空,十字交叉读作戎(rong)。
5)朗读记忆法。对一些字词、定义、课文等,高声朗读,使声音印入脑海,这样不仅能排除外界的干扰,减少内心的杂念,而且还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记忆。6)尝试记忆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合上书本试背,背完后与原文核对。通过核对把正确的巩固下来,错误的纠正,遗漏的补上,并注意重点校正,不平均使用力量。
7)清理线索记忆法。对那些节段关系紧密、线索明晰的课文,在背诵之前给课文理出一个思路来,以加强记忆课文的条理性,记忆起来就省力了。

8)部分和整体结合记忆法。对于长文章首先要把课文通篇阅读几遍,然后确立各部分间的关系个别的熟记每一部分,最后再连贯起来背诵全篇课文。 9)寻找支撑点记忆法。背诵前找出起理清层次作用主导词、重点词,每段的中心句,承上启下的关键句以及每段的第一句话等起着记忆支撑点作用的词句,使之成为帮助自己记忆的工具。
10)利用“多通道”帮助记忆法。对于难度较大的段落,在记忆时不仅眼看、口读、还要
手写,就是利用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通道,使要记忆的文字信号在大脑里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的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 5.复习法
1)综合归纳复习法。按写人、记事、抒情、游记、活动等几大类体裁的文章,分明类别,再归纳比较同是一类的几篇文章,各篇内容有何区别,写法有何不同,主题有何差异,重点部分有何两样。
2)单元特点复习法。学了一个单元,就要掌握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想以想:每篇课文是如何体现这个训练项目的,平时老师是怎么讲授的,自己又是怎么领会这个训练项目的。自查一个是否掌握重点,前后贯通。
3字词句篇复习法。这种方法大致体现了一张考卷的形式。从全书生字的音、形、义出发,到词语的意思和运用,以及书后作业的答法,各基础训练的综合练习,一部分一部分地自我过关,质疑问难,达到触类旁通,全面提高的目的。 4)重点难点复习法。对于全书中重点和难点的部分没掌握的或没掌握好的,要多花时间去复习。

5)交流争辩复习法。交流是指与程度较好的同学互相交流理解知识的方法。在交流中辩论、阐述观点,看谁的方法实际、科学。通过争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种复习法不仅记得牢,而且有时会有豁然开窍之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848795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3f.html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知识点及课文学习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