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常用知识积累(高考必备)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文言文知识点常用知识积累(高考必备)
目录 白话诗派 边塞诗派 大历十才子 韩孟诗派 上官体 沈宋诗派 田园山水诗派 山林隐逸诗派 写实诗派 元白诗派 意象诗派
高中全册文言文知识总结



白话诗派
在一般的文学史中,都没有提到这个诗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写的是白话诗。在把诗歌视为高雅艺术的文人眼里,他们的诗大概是不值一提的。但是,他们的名气却不小,他们的诗,近现代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几个和尚,也就是所谓的“诗僧”吧。他们是王梵志、寒山、拾得。
他们诗的共同特点是采用白话俚语,通俗易懂,但内容却并不浅陋。他们是和尚,谈佛悟道的内容固然不少,但也有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直言人生哲理的。比如王梵志的《我昔未生时》“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翻着袜》“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寒山的《寄语食肉汉》“寄语食肉汉,食时无逗遛。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只取今日美,不畏来生忧。老鼠入饭瓮,虽饱难出头。《田家避暑月》“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谁欢。杂杂排山果,疏疏围酒樽。芦莦将代席,蕉叶且充盘。醉后支颐坐,须弥小弹丸。
这个诗派在当时和对后代的影响都不小,王维、皎然、顾况、元稹、白居易、杜荀鹤、罗隐等著名诗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以王梵志为代表的通俗诗派的影响。王维诗《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注云“梵志体”。中唐诗人顾况作过多首梵志体五言诗。宋代以后,更多有仿作。宋黄庭坚《书梵志〈翻着袜〉诗》说:“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唐代白话诗派不仅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的佛教文学运动,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白话通俗文学的演进。
王梵志、寒山等人的诗,在日本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在西方一些国家也是声名鹊起。
还值得一提的是,“姑苏城外寒山寺”是以寒山命名的。寒山和拾得被人认为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显世。在清代,更被封为有名的“和合二仙”




边塞诗派
边患,一直是困扰甚至危及历代朝廷的重大问题。从商、周时期北方的玁狁(即后代的匈奴),到后代的匈奴、吐蕃、突厥、西夏、辽、金等,与中原的战争不断,以边塞题材入诗的作品,自《诗经》以来就有很多。《诗经》中的《采薇》、汉乐府中的《出塞》《入塞》《关山月》《饮马长城窟》等都是边塞题材的诗歌。
唐代自立国起,就一直受东突厥、吐谷浑、吐蕃、西夏等的不断侵扰。初唐时期,经唐太宗君臣的征讨,才保持相对安定的局面。但此后仍然战争不断。一方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困苦,一方面,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建功立业,直取功名富贵的机会。初、盛唐时期的许多诗人,都亲身经历过边塞的军旅生活,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边塞诗派。
盛唐的边塞诗派名家辈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都是唐诗名家,这还不包括王维、李白、杜甫等也写过不少边塞题材诗歌的大诗人。
盛唐的边塞诗佳作迭现,《燕歌行》《塞下曲》(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凉州词》(王之涣)《从军行》《出塞》(王昌龄)等,都是唐诗中的名篇。
盛唐的边塞诗充满一种昂扬的情调,有一种希望杀敌报国、保土安民的豪情,也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社会的黑暗,许多诗歌对下层士兵和人民大众充满了同情,也有一些诗歌描写了边塞风光与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活跃于诗坛的十位诗人,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他们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经历和诗歌风格很相似,所以把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宋以后有一些异说,像刘长卿、李益、朗士元、皇甫曾、皇甫冉、冷朝阳、李家祐等人,也都被拉入过“十才子”中。
大历时期,“安史之乱”的平定不过数年,而许多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如藩镇的割据,回纥、吐蕃的入侵等,中央政府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权,但唐帝国毕竟是“中兴”了。
十才子大多出身低微,官都做得不大,仕途都不太畅达,但文化素养很高,诗写得很好,堪称“才子”。尤其是李端、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包括刘长卿、李益等),更算得上是中唐初期比较杰出的诗人,也都有一些佳作传世。
十才子的诗,反映时事,揭露矛盾的作品不多,但也有少量作品写得很好,如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他们写得最好的,还是羁旅、赠别、山水等诗。比如: 日落众山昏,潇潇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日即事》
十才子的诗,工于炼字炼句,但疏于谋篇炼意。含蓄淡远而气象不大,已经没有了盛唐诗歌的气象,对中、晚唐诗歌有较大影响。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另一大诗派。
这个诗派的主要人物韩愈、孟郊、贾岛、卢仝、刘叉等,基本上都是仕途不太畅达之人。其领军人物韩愈,虽然是天下文宗,但人生并不得意,最后还因谏迎佛骨被贬到潮州。
人生失意,就不免有很多牢骚,诗歌则多抒写人生的不幸,虽然也因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境界却不太高。后人讥笑“郊寒岛瘦”,甚至称贾岛为“诗囚”,是有一定道理的。
韩愈又是古文运动的主将,他在散文领域里指出的“唯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等理论,也影响到这一派的诗歌创作,他们追求一种奇崛怪诞的风格,其成就是在元白诗派之下的。
有人把李贺也拉入了这个诗派。李贺和韩愈的关系不错,他因为父亲名“晋”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韩愈还专门写了《讳辩》为他辩解。但李贺的诗风和韩孟诗派其他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其成就也远在他们之上。




上官体
初唐时期的诗歌是什么样子,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州。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这首诗的作者是上官仪,唐太宗时进士,高宗时官居显要,是当时的著名文人。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就是他的孙女。这首诗名叫《入朝洛堤步月》,是在洛阳早朝时经过洛堤有感而作。据说他骑在马上,高声吟诵此诗,“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唐诗纪事》诗没有多大意思,但语言华美,对仗工稳,既是六朝诗歌的延续,又有所发展。这种诗风为当时人所效法,称为“上官体”
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的时代。唐代初年,也是五言诗占据主要地位。“上官体”以五言诗为主,多是应制奉和、侍宴咏物之作,内容很贫乏。但这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从唐太宗到武则天,经常召群臣到内廷饮宴,宴必命赋诗,并以此定优劣,给予赏赐。武则天时,率百官游龙门,命赋诗,诗先成者赐锦袍。东方虬诗先成,被赐予锦袍。宋之问诗后成,但武则天看了以后,认为比东方虬写得好,就把赐给东方虬的锦袍夺过来,改赐给宋之问。唐中宗令群臣赋诗,让上官婉儿在这些诗中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上官婉儿选宋之问诗而不取沈佺期。她说沈诗“微世雕朽质,羞睹豫章才”,词气卑弱,而宋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则较强健。沈佺期见评语,不敢再争。在这种风气之下,人人都写这种应制诗是很正常的事。
上官仪的主要贡献,是对六朝以来已经广泛使用的对仗加以总结,提出“六对”“八对”的理论(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对唐代格律诗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沈宋诗派
初唐的宫廷文人中,除上官仪以外,沈佺期和宋之问算是名气最大的。但上官仪官居宰辅,于政事上尚有所作为,而沈、宋二人却仅仅是宫廷御用文人,而且人格比较卑污,谄事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最后又都遭贬谪。
要依附权贵,成为御用文人,还是需要本钱的。沈、宋的诗大多是应制奉和、歌功颂德之作,从风格上看,也没有脱离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也就是元好问《论诗绝句》中所说的“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但如果仅从艺术性上看,沈、宋的诗确实写得很好,尤其是五律和七律,在他们手中基本定型。
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对声韵和诗歌格律的研究是很有成效的,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讲究四声的调配以形成诗歌的音乐美,但“四声八病”的规定太严,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六朝人开始讲究的对仗,在诗歌中的粘对要求也不严格,这些问题,在沈、宋手中都得到解决,为唐代的格律诗定下规矩,为后代诗人所遵循。《新唐书·宋之问传》说:“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这种新的格律诗体,在当时被称为“沈宋体”,也就是“格律诗派”




田园山水诗派
达和穷,仕和隐,一直是困扰古代知识分子的矛盾问题。他们的最高理想是“功成身退”“功成不受赏,长揖归田庐”(左思《咏史》“愿一佐明主,功成返旧林”(李白《留别王司马》
但是这种想法并不是很现实的,更多的,是命运多舛,仕途不畅。灰心丧气之余,转而卜居田园,啸傲山水。晋、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如此,唐代的许多诗人也如此。因此,也就有了许多田园山水诗的产生。
盛唐人的归隐,与陶渊明已经有很大不同。陶渊明是真隐不仕了,而唐人的隐,多多少少有一点想走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这一点,连李白都未能免俗。
盛唐人的归田园,也与陶渊明有很大不同。他们往往都是大庄园主,没有如陶渊明那样身杂老农间,亲身参加劳动的经历,所以他们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和陶渊明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陶渊明《归园田居》,完全是两回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唐代诗人的田园诗,更多的是对田园风光的赞叹。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唐代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更多的是旁观者的感受。
唐人山水诗也与谢灵运不同。谢灵运虽然性爱山水,但是牢骚太盛,以这样的心情去写山水诗,难免不够冲淡平和。白居易《读谢灵运诗》说他“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皆奇趣……岂惟玩景物,亦欲抒心素。,是很准确的。唐代山水诗人虽然也有人生不如意处,但要平和得多。尤其是多以禅理禅趣入诗,更有一种空灵缥缈的韵味。
谢灵运的山水诗,描写游览所见,有移步换景之妙,但有画境而少意境,如同工笔山水。唐人山水诗,或从大处着眼,或撷取一山一水、孤月烟渚、幽壑长松、飞瀑寒泉,如同写意山水,又于山水描写中融入客愁乡思、怀人寄友,意境要深远得多。
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等,都是审美高手、语言大师,其山水诗用语之流畅优美,更是谢诗所不能比拟的。




晚唐山林隐逸诗派
晚唐时期,不仅没有了初、盛唐时的恢宏之气,连中唐时的中兴气象已不可见了。晚唐文人,也没有了初、盛唐文人那种锐意进取和中唐诗人的批判精神。晚唐政局极其混乱险恶,文人入仕不仅非常不容易,而且即使入仕,不要说实现理想抱负,连自保都很困难,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归隐的道路,甚至根本就不参加科举。“虚戴铁冠无一事,沧江归去老渔舟”(许浑《秋日候扇》,是他们共同的思想。许浑晚年归隐丹阳丁卯桥村舍,司空图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郑谷归隐逸家山,方干隐居镜湖。此外,还有陆龟蒙、曹邺、喻凫、李洞、刘得仁等。他们寄情山水,以诗书自娱,也以诗书排解心中的苦闷,他们对儒家的兼济情怀已经不太感兴趣,而对佛道,尤其是禅宗思想却非常热衷。他们的生活大多比较清贫,所以诗歌也多凄清哀怨;他们无意功名富贵,所以诗歌多表述淡泊情怀;他们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所以诗歌也多是听泉、品茗、弈棋、饲鹤、赏月、踏雪、望云、采药、弹琴,或往来应酬唱和。但是,名还是要的,何况晚唐时期,仍然是诗歌的世界,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可见诗歌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所以这些山林隐逸诗人,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苦吟觅句上,也写出了许多清丽脱俗的诗歌,使晚唐诗坛不至过分冷寂。




晚唐写实诗派
晚唐社会已经如夕阳西下,气息奄奄了。中唐以来的各种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尤其是宦官在与官僚的斗争中取得绝对胜利,把持朝政,一步步把唐帝国引向灭亡。
晚唐诗人中,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精神,大胆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成为晚唐诗歌中最有现实意义和斗争精神的诗派。遗憾的是这样的诗人不多,他们的这些诗歌远不能和李白、杜甫和元、白新乐府运动相比,但是却是晚唐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作品,为晚唐诗坛抹上了一丝亮色。




元白诗派
中唐时期元稹和白居易发起的“新乐府运动”,是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当时影响很大,参与的人也不少,所以有人就把元白诗派直接称为“新乐府派”
经陈子昂倡导,盛唐诗人完成的诗歌革新运动,在中唐初期却没有能很好地继承下去。顾况、刘长卿、李益、韦应物及“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技巧更圆熟了,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却渐渐远了。“安史之乱”平定带给人们的短暂的欣喜,很快被严酷的现实击碎。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土地兼并、赋役繁重,使得朝廷危机四伏,人民生活困苦。但是统治者仍然沉浸在“中兴”的光环之中,而对人民的盘剥却又变本加厉。于是,白居易、元稹发起了创作新题乐府以反映现实、揭露社会弊病的诗歌革新运动。当时的追随者有李绅、张籍、王建、唐衢、刘猛、邓鲂、李余等人,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乐府诗的两大代表人物,他们都继承了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但两人所走的道路并不相同。
李白是汉、魏乐府的继承和总结者。他以乐府古题写时事,走的是和当年曹操、曹植等人一样的路。他的著名乐府诗歌《战城南》《行路难》《陌上桑》《子夜吴歌》《长相思》等都是乐府古题。
杜甫是唐代以后的乐府诗的开创者。他的乐府诗,完全打破古题的束缚,根据需要自拟新题,即所谓“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大大拓宽了乐府诗的境界,如《兵车行》《丽人行》和“三吏”“三别”等,都是这类作品。所以,杜甫算得上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只不过这是一尊大神,什么样的庙都供不下——他写过很多边塞诗,但不入边塞诗派;他写过许多田园山水诗,但不入田园山水派。同样,他也不入乐府派,但他确实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以诗歌应该反映民瘼、针砭时弊为宗旨,强调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提倡诗歌的通俗化,是对李、杜乐府诗歌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诗歌,也确实能击中社会的弊病,才会有“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白居易《与元九书》)的效果。



中晚唐意象诗派
什么是意象?意是指内在的抽象的心意情感,象是指外在的具体的物象。借助象来表达意,如我们常说的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就是“意象”
中晚唐时期,有一批有远大理想抱负,才气横溢,诗写得非常好,但人生的道路却并不顺利,甚至屡遭打击的诗人,如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他们的诗歌,大多是抒写自己的理想情操和发泄人生失意的愤懑。但是,一方面,险恶的现实环境让他们不能直抒胸臆,诗歌不得不隐晦曲折;一方面,他们都是写诗的高手,深谙诗贵含蓄的原则,多用比兴,诗歌多含而不露。这一派诗人的诗极富韵味,诗歌的艺术成就极高,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涂,通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 (守,i舶口此(陈述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②停数日,辞去 (告别 ③不辞劳苦 (推托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 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 ①则名微而众寡 (细小,轻微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勾践灭吴》
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感到,懂得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管理 ④孰为汝多知乎 (通“智”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复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 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恢复 ①果行,国人皆劝 (劝勉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说 ①自杀未遂 (成功
{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吴 (终于 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掌管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面对

I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 ④—夫当关,万夫莫开 (阻挡,把守 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必定 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10.朝{②于是人朝见威王 (朝廷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zhao,早晨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11.孰{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
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真心,诚意 12.诚{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实在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果真,表示假设 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圆,纵横 13.方{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地方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才,刚刚 ①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善良,善事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美好 14{③京中右善口技者 (擅长 ④王曰:“善。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 (时候,期间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或,断断续续 15.间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夹杂,搀杂 《触龙说赵太后》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
16.质』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作抵押,作人质 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询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
③凡我父兄及国子姓(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以及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b《比得上,赶得上 ①不若长安君之甚 (厉害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严重 18.③目似瞑,意暇甚 (相当,很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 (仔细 ①少时,一狼径去 (表示时间很短 19.少②太后之色少解 (稍微,略微
③老臣*息舒祺,最少,不肖 (shoo,年龄小 ①何异断斯织乎 (不同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 (特别的,特殊的 20.异③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特别
④渔人甚异之 (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⑤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别的,另外的 《季氏将伐颛臾》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21.是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判断词,是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22.疾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厌恶,憎恨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快,急速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停止 13.止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阻止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仅仅,只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看见 24 见②曹刿请见 (召见 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拜见
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现 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走过,经过 ②过犹不及 (超过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过分 ④是谁之过与 (过失 ⑤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⑥故尝与过宋将军 (访,探望 《寡人之于国也》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26. 数口之豕,可以无饥矣(shu6 ④数罟不入湾池 (c,密 ①百发百中 (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花开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弯曲 28.直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值”,价钱 ①非我也,兵也 (兵器 兵②穷早黩武 (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④草木皆兵 (兵士
①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30.胜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劝学》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断 31.绝③以为妙绝 (到了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大,强健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qiang,竭力,勉强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逛 (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①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向远处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 (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 (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35.闻②博闻强志 (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声誉、名声 《过秦论》
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 ④—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①追亡逐匕,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无,没有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好处
38.利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有利的形势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锋利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执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既,已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失、丢失 40·②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失之物)
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 (duo,计算 41.度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越过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du6,揣度 《鸿门宴》 ①万事如意 (顺、随
42.如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到,往 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举起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43.举③孙叔敖举于海 (推举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下,占领 ⑤杀人如不能举 (全,杀尽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44.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告诉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图 45.意②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意料,料想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神态 《兰亭集序》
①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修长,高而直
46.②修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修短,文中指寿命的长短)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必,必定到达
47.期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趣、情致 48.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土 (招致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这里引申为阅读 49.临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面对。临风,迎着风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面对 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50. 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归去来兮辞》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②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③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拉开弓 ②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端起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来,引导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称引,引用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乘车,坐上战车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53.乘③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就着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 54.叫缀嚣缥*,岩笔肭竹削
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计策,策略 堂田虏谰田律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假如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 ①子犯请击之 (他们,指秦军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它,指知识和道理 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它,即弃掷的珍宝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 ( l⑤是寡人之过也 (的,结构助词

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不译
⑦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⑧顷之,烟炎张天 (补足音节,不译 ⑨辍耕之垄上 (往,到,动词 ①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
3.既 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已经 ③将军既帝室之胄 (既然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夕M总也” (Vi,介词,向,对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vvei,介词,替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vvei,介词,为了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Vi,Pr~l,因为 4.为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vvei,介词,被 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动词,作为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酗口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动词,是 ⑨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句末语气词,呢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继承,沿袭 I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凭借
5.㈤{③寿毕,请以剑舞,.围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L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 词邀活田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 (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 (封侯 质于齐 (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树之以桑 (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穿 然而不王者 (称王 填然鼓之 (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 东面而视 (面对 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 (安排次序 籍吏民 (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 (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 (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 (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 (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 (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 (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 (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 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 (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 (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 (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 (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 (时时,时常 1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其继有在者乎 (继承人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闻 此亡秦之续耳 (后继者 1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远方的国家 供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虽五四方之忧 (忧愁的事,指外患

秦孝公据骰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少长咸集 (年纪轻的与年纪大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尊贤而重士 (敬重,看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处于困境之中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缩小削弱 素善留侯张良 (吏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 (接近,接触 杀人如不能举 (杀尽 刑人如恐不胜 (用尽酷刑 足以极视听之娱 (尽情享受 齐彭殇为妄作 (看做相等 1 4.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使……退却 若不阙秦 (使……亏缺,减损 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使……归服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让……听到 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归顺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 · 流血漂橹 (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救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从,带着: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止,阻止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洁其居,美其服 (使……洁;使……美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 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削弱 约从离衡 (使……离散 以愚黔首 (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削弱 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 (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 (使……得利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少仲尼之闻 (以……为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 (以……为轻,轻视 悦亲戚之情话 (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 (以……为乐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把……当做边邑 』韭韭gL 1.判断句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⑤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⑥此天子气也。
⑦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亡秦之续耳。
⑩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非我也,兵也。 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⑩君子生非异也。
⑩陈涉之位,非尊于……之君也。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疑问句
①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壮士!能复饮乎?
3.被动句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⑥王之蔽甚矣。 ⑦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勾践无不铺也。
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老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太后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受命下吏。 (2省略谓语动词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3省略宾语
①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②不得见(太后久矣。 ③具告(以事。 ④则与(斗卮酒。 ⑤竖子不足与(谋。

⑥鞣以(为轮。 ⑦以(为桂林、象郡。 ⑧铸以(为金人十二。 (4省略介词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②委命(下吏……
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④置之(坐上。 ⑤寓形(宇内复几时?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④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⑥何以伐为? ⑦不然,籍何以至此? ⑧沛公安在? ⑨大王来何操? · ⑩夫晋,何厌之有? ⑧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⑩……我之谓也。 ⑩求!无乃尔是过与?
⑩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定语后置
1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2国之孺子之游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介词结构后置 勾践说于国人曰…… 又败之于没 能谤讥于市朝 赵氏求救于齐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虎兕出于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良曰:“长于臣。 晤言(于)一室之内。 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二册)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通假字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
7,暴霜露,斩荆棘 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
10,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彩色。
20.石……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谏太宗十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纵自己的情思;今:尽情。 《滕王阁序》 4.千里逢迎
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5.俨骖騑于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上轨道。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师说》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8.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9.无贵无* 古:无论;今:没有。

10。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12.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3.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阿房宫赋》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16.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17.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1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六国论》 19.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2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终究,到……结局;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1.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22.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2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游褒禅山记》 2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一;今:数词。 2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 2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7.于是余有叹焉
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今:合用为连词。 《伶官传序》 28.岂非人事哉
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2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属官,下属;今:做某种事。 《石钟山记》 30.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31.自以为得其实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32.与向之噌咳者相应 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项脊轩志》
3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 34.墙往往而是
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五人墓碑记》 3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 的活动。
3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 37.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痛恨;今:极端伤心。 3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 39.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 《登泰山记》 40.石苍黑色,多平方
古: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 《谏太宗十思疏》 l.

①信者效其忠 (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用 ④忌不自信 (相信 2.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 (追求,要求 3.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 《滕王阁序》 4.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没,干 ③则智者尽其谋 (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 (完,尽头 5.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于,是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 6.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师说》 7.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8.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必退 (军队 9.

①从惑而不从师(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阿房宫赋》 10.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全,都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11.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喜欢 12.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着,助词 13.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家族 《六国论》 14.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是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④谪戌之众,司》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没有 15.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 ③诚不得已(能够,可以)
④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dei,必须,应当 16.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形势 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力量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形状 《游褒禅山记》 17. ①有碑扑道(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18.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 (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吵矣 (大概 19.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章 ④文过饰非 (掩饰 《伶官传序》 20.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归依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 ④若水之归下也 (归聚,汇聚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返回 21.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容易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 ③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容易 22.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上报,报告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祷告 《石钟山记》 23. ①微风鼓浪 (振动
②噌吨如钟鼓不绝 (一种打击乐器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击鼓

24,殆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 ②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 (大概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怠”,懈怠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几乎,近于 25.发

①而大声发于水上 (发出,发生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射,射出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出发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 (启用,被任用 ⑤发闯左遗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征调 ⑥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 ⑦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
⑧而又有剪发杜门,佯挂不知所之者 (头发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 ⑩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发送 《项脊轩志》 26,顾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勒草庐之中(拜访 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27.稍

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公家给的粮食 ②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逐渐,渐渐

③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稍微,略微 28,置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安放 ②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 ③沛公则置车骑 (放弃,丢下 29.

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 ②比去,以手阖门 (离开
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除掉,去掉 30.归

①后五年,吾妻来归 (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 ②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回来 ③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归附 《五人墓碑记》 31.盛

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期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把东西放在器物中 32.

①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士兵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 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终于 ④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仓猝 33.


①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②故予概念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34.私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自己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了民(偏爱) 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私下,偷偷地 《登泰山记》 35.阴

①其阴,济水东流 (山的北面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阴天
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暗中,暗地里 36.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开始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 ③余始循以入(开始)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37.望

①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声望,名望
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阴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38.


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坐在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 ③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 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因为 39.视
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②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比较 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看待 《病梅馆记》 40.使
①又不可以使朋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这被逮所由使(主使) ③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 ④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 ⑤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41.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重病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有病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
⑤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忧虑 42.
①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
②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9fb92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f2.html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常用知识积累(高考必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