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选泰戈尔里尔克

发布时间:2019-09-21 08:01: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十課 現代詩選

中國現代詩的興起與發展,可說是從五四時代引進的西方思潮中得到養分,而其中又以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影響最深。浪漫派詩人如:英國的威廉·華茲華斯雪萊、拜倫及約翰·濟慈;又如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領導者,也是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俄國著名作家普希金果戈理早年都是浪漫派;美國代表作家包括華盛頓·歐文沃爾特·惠特曼愛倫‧坡愛倫還和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共同被尊為象徵主義文學的先驅。象徵主義則從法國擴及英、美、德、意、俄等國家和地區,發展成國際性文學思潮,並在20世紀20年代達到高潮,著名詩人如:美國的艾略特、愛爾蘭的葉慈,奧地利的萊納·瑪利亞·里爾克是象徵主義在德語文學中的代表。本課選錄泰戈爾與里爾克,作為這二大文學思潮的代表。

一、泰戈爾

生平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印度加爾各答人,生於1861年,卒於1941年,年八十一。1913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詩是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泰戈爾生長在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婆羅門種姓,8歲就寫詩,並展露出非凡的天才,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開始管理農場,並自辦學校。1884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大中小學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期間,他還撰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政論文章。1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1912年訪,次年泰戈爾以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金。1913年發表為人們所熟知的《飛鳥集》和《園丁集》。1916年,發表長篇小說《家庭和世界》,熱情歌頌爭取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精神。此後他不斷出國訪問,遍歷世界各大洲。1924年到中國,歷時一個半月。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

()思想

泰戈爾的一生是在印度處於英國殖民統治的年代中度過的。起初深受英國影響,嚮往西方的人文理想,但後來逐漸認識到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印度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並感受到印度的貧窮主要來自於英國的殖民剝削,二十世紀初開始參加印度人民的反英運動,並於1915年結識甘地。中間曾因不贊成極端派的暴力而退隱,但不久又因英國鎮壓的暴行,又重行加入運動之中。


  祖國的淪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爾的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一開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強烈地表現出來。他曾在民族獨立運動高潮時,寫信給英國總督表示抗議殖民統治,並高唱自己寫的愛國詩歌領導示威遊行。他還曾堅決拋棄英國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權。印度人民尊崇他、熱愛他,稱他為詩聖、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靈魂。由於自身的經驗,對被殖民的國家始終抱同情態度,並曾公開批評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著作

  泰戈爾一生的創作詩歌受印度古典文學、西方詩歌和孟加拉民間抒情詩歌的影響,多為不押韻、不雕琢的自由詩和散文詩;他的小說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又有創新,特別是把詩情畫意融入其中,形成獨特風格。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 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泰戈爾作品在五四運動之前就已開始被譯成中文。他也曾於1924年到中國講學訪問,深受國人歡迎。當時北京文壇的知名文人都前往聆聽他的演說,如:梁啟超、胡適、徐志摩等人,徐志摩並充當泰戈爾的翻譯並陪伴他遊歷,文人相知的情誼,傳為佳話。梁啟超並為泰戈爾取了一個「竺震旦」的中文名字,泰戈爾以此事為榮,也建立他與中國的情誼泰翁甚至給徐志摩起了個印度名字Susima,意為月亮寶石徐志摩稱泰戈爾為老戈爹

  

  郭沫若是新文化運動中最重要也最有成就的浪漫派詩人。他認為自己是第一個讀到泰戈爾作品的中國人。他後來成為現代中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大詩人顯然與泰戈爾的影響和示範作用密不可分。謝冰心是新文化運動中受到泰戈爾巨大影響的另一位重要文學人物。她在給《泰戈爾詩選》中文譯本序中,說泰戈爾是她青年時期最景仰的外國詩人。她覺得那些詩歌清新流暢並充滿了東方的韻味,於是十分欣喜,仿佛在沿著山路漫步時發現了一簇幽蘭。泰戈爾的影響或激勵的中國現代詩人與作家,如鄭振鐸、劉半農及林徽因。

二、里爾克

()生平

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奧地利詩人,生於1875年,卒於1926年,年52是重要的德語詩人,除了創作德語詩歌外還寫小說、劇本及雜文和法語詩歌,書信也是里爾克文學作品的重要部分。對19世紀末的詩歌裁體和風格及歐洲頹廢派文學,有深厚影響。

里爾克生長於捷克的布拉格,其家庭為日耳曼人,而當地的大多數人是捷克人;再加上母親從小把他當女孩撫養,而父親又粗暴地要他讀軍校;前者讓他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後者讓他自小懦弱,不能獨立發展,因而性格內向,自小即喜愛文藝。1896年,里爾克到慕尼黑求學,從此順著自己對文藝的喜好自由發展。他認識了許多德國、奧國的作家、藝術家,接著又到巴黎遊學,並曾當過法國大雕刻家羅丹的助手,因此而熟悉法國的文藝界。不過,里爾克始終沒有固定職業,靠寫作的微薄收入謀生,常常需要接受朋友的接濟,又居無定所,雖曾短暫結婚,也因無法負擔家計,長期過著單身生活。不論在心靈上,還是實際生活上,里爾克都是一個漂泊者。1922年,他完成了最重要的兩部詩集,奧菲歐的十四行詩杜英諾悲歌,因此名揚歐洲,處境大為好轉。但很不幸,四年後即因得了白血病而去世。

()作品與影響

里爾克的詩極富內省性和思想性,比較晦澀難懂。他主要的詩集為圖象集祈禱書新詩集杜英諾悲歌奧菲歐的十四行詩等。另有小說馬爾泰手記、散文集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等。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馮至翻譯了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摘譯馬爾泰手記,還譯了幾首里爾克的詩,從此以後里爾克開始為中國現代詩壇所認識。五十年代,由於方思的介紹與翻譯,里爾克臺灣現代詩人影響頗大。臺灣詩人李魁賢長期譯介里爾克,成績斐然。到了九○年代,大陸著名詩人綠原又編譯了一本篇幅甚多的里爾克詩選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fc3e8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f6.html

《现代诗选泰戈尔里尔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