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概念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3-03-30 14:59: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力的概念的起源
通过下面一些历史材料的综合,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力的概念最初是人类在劳动中通过肌肉紧张的感觉而产生的。后被自然科学家借用而成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的概念是经过许多力学工作者的琢磨加工,逐渐完善起来的。从力的概念的产生到力的概念逐步明确的过程中,力与碰撞过程始终紧密地连系在一起一、《墨经》对力的认识
在公元前480-380之间,中国的墨翟(约公元前478392及其子弟所著的《墨经》一书,对运动和力有明确的定义。在力的概念及许多力学知识方面,走在同时代的前列。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
墨家考察了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看到人们通过肌肉的动作,如举、持、掷、踢、蹬,可以使别的物体发生位置移动,从而总结出肌肉力的概念。《经》第二十一条指出,“力,刑之所以奋也。”这里“刑”同形,指人体,物体;“奋”,指克服阻抗而运动。奋字在古汉语中的意义是很丰富的,诸如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由下而上等等都叫做奋。因而墨家的这句话可理解为:力是物体由静而动,由下而上,或由慢到快的原因。这是对力下的一个很正确定义。由于力不易见,而重是显而易见的,人人都能看得到,所以,墨家又以举重为例加以阐明。同条《经说》指出:“力,重之谓。下、与,重奋也。”这里“下”是指物体下坠;“与”是举物向上。意思是说,重是一种力,力和重相当,物体下坠、上举,都是基于重的作用的运动。
墨家把力和物体运动的原因联系起来,初步认识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当时,这是对力的概念的很了不起的很重要认识。特别是墨家已把力和重联系起来,把重看成一种力,可以说这是人类对力的最早的理性认识。《经》第一百二十七条的《经说》还指出:“凡重,上弗挈,下弗收,旁弗却,则直下。”即认为自由落体的轨迹必坚直向下。1/8


说明墨家对重量产生的力观察研究得十分深入。
墨家对阻力、惯性,浮力以及墙体和梁的受力等都有精细的分析。对力的平衡,扛杆、滑轮、轮轴和斜面的力学知识也有深入的理解。
二、古代原子论中的碰撞作用观点
远在公元前,古原子论奠基人之一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2270)就正确地提到碰撞:“当原子在虚空里被带向前进而没有东西与它们碰撞时,它们一定以相等的速度运动。”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这里所说的碰撞显然有着力的含义。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是一个很博学的人。他到过巴比伦、波斯、埃及、印度和埃塞俄比亚。在他的原子论中包含着这样的一种思想:原子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碰撞、挤压而传递的。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认为物体的运动只有在外界的不断作用下才能产生,也就是说,他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但这种说法解释不了抛射运动,于是出现了冲力说。
三、冲力说的概念
冲力说的早期代表是六世纪亚历山大的一个学者,名叫约翰·斐劳波诺斯(JohnPhilonos,所谓冲力,就是和物体运动具有同一方向的动力。物体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得到的冲力就越大。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冲”就有碰撞的含意,冲力其实就是一瞬间的碰撞力。正是由于冲力说把力与碰撞联系起来,才使得力的概念向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0ad49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1.html

《力的概念的起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