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古诗主题(一):思乡、明月

发布时间:2020-03-27 12:50: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ord/media/image1.gif

乡思

在古代社会,有的人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也有的人因为被贬谪流放,被征发边疆,不得不离开家乡,流浪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与亲友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何人不起故园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更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就成为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思乡怀远诗的概念

思乡(亲)缘由:

内在——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战乱频仍,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远类诗歌。

思想怀远诗的特点

思乡怀远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无情”“”“”“”“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而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望月怀远是非常普遍的

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

有一天,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照。

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中秋月》

古今一轮月 千里寄情思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

唐代大诗人李白客居他乡,恰逢中秋之夜,圆月高悬,四野沉寂,想念亲人故里,不禁惆怅,随口轻吟: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自然就联想到花好月圆,正是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节。于是低头思故乡的天然之笔,实乃胸中溢出,思情不可阻。

国家战乱使杜甫滞留长安,不能还家团圆,时值秋寒月冷之夜,他思念久别的妻子儿女,写下《月夜》诗一首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翻译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诗人本是思情切切,却不如实说出,而反说妻子在家望月思念他。

孩子们虽然不知母亲望月何种意义,却也是万般思念父亲。这样写反衬出诗人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情怀。

月光如手臂一样清冷,更可知望月之久,思夫之切。情境优美,格调有些压抑低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结霜了,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心中只感寂寞。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其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写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诗人夜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出了羁旅者的孤独清寥的感受。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这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怀人之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份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明月高升,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月夜怀念远人的旨意凸现纸上。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缘由

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苏轼和苏辙手足情

文学上珠联璧合: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苏轼苏辙兄弟并驾齐驱、驰骋文坛。

生活上手足情深:二苏自幼一起长大,兄睦弟友。潦倒时,共度难关。危难中 ,生死与共。苏轼贬官到黄州,苏辙上书皇帝,表示愿以一切在身官爵来替兄长赎罪。

诗文往来见深情:苏轼每到一地,都有诗文寄给苏辙。仅以诗论,以子由为题的诗, 就有104首,其中颇多叙写兄弟之间怀念之情。苏辙与轼的赠答、应和的诗词亦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130首。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着风回到天上,又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联想月圆人圆

想象: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中心思想

这首词借对中秋之夜月景的描绘和想象,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表达出词人不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胸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诗人常常借明月抒发作者浓浓的乡愁,悠悠的离愁和深深的情愁,以致明月成了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寄托物。

离情别绪是一种深邃悠长的情感, 它是温柔的, 委婉的, 而非激切的、直露的, 这种特性正与月亮的柔美品格相一致, 因而这种情感很容易借月兴发。

明月几时有 王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7e65f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2d.html

《[古诗]古诗主题(一):思乡、明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