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阅读

发布时间:2020-06-21 23:32: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阅读

家长, 孩子, 阅读家长, 孩子, 阅读陪孩子一起阅读 父母陪孩子阅读可以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温馨的记忆。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在教育上称为亲子阅读。为了帮助家庭和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做一做。 一、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就是为孩子们去选购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图书,内容积极向上,画面色彩鲜艳但不杂乱,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开本大,便于阅读。将这些书放在孩子自由取放的固定位置。精神环境也说是家庭气氛和谐,父母、母子关系融洽。 二、 对幼儿书籍做到心中有数 父母讲故事之前,首先自已要大致浏览一遍,主要是考虑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程度给他讲解。如:两岁多的孩子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了,但他说话不多,家长只能向他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三四岁的孩子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复述故事,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家长就要象老师备课那样,做一些准备。这样,讲解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 穿插提问、认真回答。 在讲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穿插提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提问首先是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同时可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发展孩子的智力。比如在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就可以先不讲,让孩子自已看画,说说画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孩子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注意观察,要动脑筋想。又比如,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你先不讲下去,让孩子想,故事会怎么样结尾,这不是又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吗幼儿的好奇心强,他们会边听边问“为什么”、“怎么了”,家长千万不能不耐烦,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回答,回答要真实,使孩子既学到知识,好奇心同时又得到满足。 四、 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 孩子是最爱玩的,如果我们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就能大大增强孩子阅读的兴趣。很多图画故事都可以用来表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种是孩子一个人表演,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画在一张张卡片上,也可以把卡片贴在一块块积木上,还可以把人物做成一个个纸偶套在手指上,孩子一个人表演几个人物,一边说台词,一边摆弄人物。一种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表演,每人扮演一个或几个角色,还可以简单地化妆,戴个头套或戴个面具等等。 五、鼓励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当家长和孩子们共同看完一本书时,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讲出来,这样就发挥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孩子还发现他把书上的东西再讲给别人听,别人又感兴趣时,孩子们会很兴奋和自豪,便由此产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重要的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至少应当有三项任务:一是从书中获取知识,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提升人文素养;二是从书中获得乐趣,培养阅读兴趣;三是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目前提倡并致力于大量阅读的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来看,大都把第一点当成了开展课外阅读的理由和落脚点。我无意否认这一理由,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来说,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更为重要。梁启超先生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认真研究还会发现,在这三项任务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核心。阅读习惯包括运用良好阅读方法的习惯,更包括阅读的习惯,即让阅读成一种生活习惯。如果人把阅读当成了生活习惯,那么自然会有阅读兴趣——因为只要他曾经用心读过书,就会感受到书的强大魅力。所以说,具有了良好阅读习惯,自然就会对阅读有兴趣,自然就会自动自发地阅读,自然就会自觉将学得的各种方法运用到阅读中,自然就会获取到知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说,课外阅读,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是要求教师大讲读书好处,以引发读书兴趣,大讲读书方法,以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等,但是对于小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后的阅读,却研究得不够,因此学生自动自发的阅读情况也就不如人意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了难以落实的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知”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可见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只能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逐渐培养。

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大量阅读,并逐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呢我认为教师唱好四部曲,就能把这一工作做好。

第一部曲——做好读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当学生有了读书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做出读书计划。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培养阅读习惯,教师每天放学时都要布置课外阅读,有的甚至还要指定阅读书目和阅读数量(页码);一旦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往往就不阅读了。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作业,当成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这样下来,如何能养成习惯。制订阅读计划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当学生把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制订好了(几周读完,每周读多少页),并把此计划分别给老师、小组长甚至家长一份后,这计划对学生自己就有了一种约束,读书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盯着,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寻找读书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便能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读书计划的制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阅读起步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和学生讨论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太多了,完不成;太少了,达不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书而异,绝不能强求一致。计划一般应到周,即一周读多少页,这样比较灵活,便于学生自主安排,以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第二部曲——写好读书笔记

关于读书笔记的研究也很多,一般的都认为,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它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学生把读过的内容讲一讲,大都支支唔唔讲不清楚,好点的学生能讲出一些情节,但也是语无伦次,而且用的都是大白话,一句书中的语言也不会用。这是学生只关注情节,不注重语言,看完就了之,没有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习惯原因。

“心惟口诵,读思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得之则深”,这是对读书规律的深刻总结,值得借鉴。怎样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一规律,培养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呢做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动笔,记些什么要看思考了些什么。一般说来,小学生读或者读完一段文字(几页或者几十页),应该思考如下一些问题:认识了几个生字;看到了几个新的或用得好的词语;哪些地方或句子写得精彩;主要写的是什么,可以划分成几部分;有什么体会或者评价……学生应当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再做总结,最后写到笔记本上。这是阅读一段文字本身应当弄清的问题,更是小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阅读方法(这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要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就要自觉思考这些问题,久之,便能形成良好读书习惯。

当然,不同年级的读书笔记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中年级,应当进一步强调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练习概括主要内容,读书笔记应当侧重这些方面;而高年级,侧重则应当转移到体会和评价上。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所以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当重视精彩语句(语段)的摘抄,因为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

第三部曲——组织好读书小组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好提统一要求,不好做统一指导,靠教师一人,每周对全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以指导,实难做到。而小学生毕竟需要检查指导、表扬鞭策。如何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使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具体到位呢课外读书小组能够帮助教师做好这一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就是归属感。让学生组成相对固定的课外读书小组,既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又能让他们交流读书情况,起到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于课外读书小组,研究的人也不少,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小组活动,即学生读完一本书书后,开展的演一演、讲一讲、评一评、比一比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更应当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检查和评价:阅读计划是否完成,读书笔记是否做好,阅读质量如何等。至于其它活动,应该是在完成这两项任务后的添花之事。

课外读书小组的活动应在课外完成(早来晚走或者自由活动时间),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切忌由小组长一人说了算。首先通过询问、提问等形式,检查读书计划是否完成;然后查看读书笔记,看做了几次,质量如何(包括书写是否认真,字词是否为生字新词,摘抄的句段是否精彩,主要内容、体会评价是否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最后小组同学在一起,总结本组上周的读书情况,对每个同学进行民主评价,并对下周读书做出安排(超计划或没有完成计划的要调整本周计划,笔记做得不好的要由组员帮助)。这个民主检查评价的过程既是督导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第四部曲——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少学校开设了课外阅读课(每周拿出一或两节课专门用来课外阅读),有的还把这课安排在阅览室里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阅读。由于没有阅读目的和计划,学生光确定阅读书目(篇目)就需要一些工夫,真正的阅读时间也就很有限了,到再次上阅读课时,前次阅读的内容早就忘光了,只好从头再来。所以说,仅靠每周一两节的课外阅读,是读不了多少书的,也根本养不成阅读习惯。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应当是百分之百的靠课外,课内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而不是阅读。所以说,我们应当将课外阅读课改成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即可,其目的主要是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指导帮助、交流提高,任务一般有四项:一是了解上周课外阅读情况,二是对下周课外阅读进行安排,三是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指导,四是交流课外阅读成果,促进再次提高。上周课外阅读情况,可通过课外读书小组进行了解,表扬好优秀学生,了解没有完成计划的学生的原因,同时了解小组学生调整下周读书计划的情况。对班级普遍存在问题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比如读书笔记的指导,可以让好学生现身说法;当然也可以联系阅读实际,传授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并用得上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成果交流,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读图书为目的,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如果说“为了不需要教”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在课外阅读这方面,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最好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888545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b.html

《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