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30首

发布时间:2017-03-31 17:18: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蝉(虞世南)

蝉(虞世南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形状、习性、声音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洁、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3.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4.“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5.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6.这首诗实际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2.野望(王绩)

野望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荡不羁。徙倚:徘徊。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阅读练习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3)请从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3.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注:①处士,古代对隐居民间而有方法之人的敬称。②芸藿:锄豆,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

1)“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诗人没有写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中跃然纸上了”。请简要分析诗歌是怎样体现诗人的喜悦之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三、四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一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画图。 秋月圆若白玉盘,高悬夜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萤,也提着无数盏小灯笼在两人周围飞来飞去,映得一路星星点点,别有一番情趣。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写出了两人相遇时的喜悦之情。(总写1分,分析2分,情感1分)

2)、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每两句分析2分)

4. 吾富有钱时(王梵志)

吾富有钱时

(王梵志)

吾富有钱时, 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 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 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 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 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 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 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 且看来时道。

鉴赏:

这是一首慨叹人情冷暖的诗作。乍读起来,全篇既没有精彩的警句,也很少环境氛围的艺术描绘,似乎是平平淡淡、语不惊人;实际上它以“直说”见长,指事状物,浅切形象;信口信手,率然成章;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别具一种淡而有味的诗趣。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步步围绕主题,写得颇有情致。首段六句,作者以概述的笔调,指出妻室儿女态度好坏的关键在于一个“钱”字。拥有钱财时,一切都好,妻室儿女也显得十分殷勤。假如要脱衣服,很快就会有人把脱下的袍袄折叠得整整齐齐;假如离家出外经商,还要一直送到大路旁边。诗人在这里选取习见的生活现象,以凝炼的笔触,不加修饰地叙写出各种场景,给人以平凡而生动的感觉。

接着,作者利用贴切的比喻,进一步刻画出金钱引起的种种媚态:“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当携带金钱回到家中时,一个个笑脸相迎,象白鸽那样盘旋在你的周围,又好似学舌的鹦鹉在你耳边喋喋不休。人们向来把鸽子当成嫌贫爱富的鸟类,而鹦鹉则被视作多嘴饶舌、献媚逢迎的形象。因此诗人用“白鸽”、“鹦鹉”来形容见钱眼开的贪财者。

最后六句,概括全篇主旨,也是王梵志对世情险薄的愤激之语。句中的“邂逅”,不期而至的意思;“貌哨”,指脸色难看;皆为唐人口语。这几句诗说的是:当我偶然陷入贫穷之时,你们的脸色为何变得这样的难看,要知道人在最穷的时候,也可能会有极富的机会。他直率地警告那些庸俗的贪财者,如果只为贪图钱财,而毫不顾及人的情义,那就看看来时的报应吧!这里,诗人率直地写下了他的愤激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明显的特点是:以锐敏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为人重视的动作和事理,运用通俗凝炼的语言,设想奇巧的对比描写,着墨不多,无意于渲染,但是那种贪钱者的丑态便跃然纸上。与此同时,诗人的不平之气也豁然而出。作者利用比较娴熟的驾驭民间语言的能力,出语自然,质直素朴,言近旨远,从而开创唐代以俗语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5. 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寒山,生卒年不详,唐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山水,奠定了什么基调?请简要分析。(5分)

2、整首诗中叠词的使用有何特点和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首联通过对山水特征的描写奠定了整首诗幽冷寂寥的感情基调。(2分)“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深邃山路,阴暗寒重,再有流冲下来的涧水溅身,令人浑身湿冷。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3分)

2、这首诗使用叠词的特点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词,各具情状。(2分)

作用:

①叠词使用,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2分)

②诗中的叠词,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叠词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2分)

6. 咏蝉(骆宾王)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西陆:指秋天。古人认为日行到西陆(即地之西。这种说法不科学),算是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深:一本作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本作不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予心:我的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①西陆:指秋天。 ②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③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1) 诗中的“南冠客思深”一句中的“深”字,有的版本写作“侵”。你认为哪一字更妙,为什么?(2)

(2)试赏析颈联在表达主旨方面的艺术技巧。(4分)

答案:

1)“深”字好。“深”字与上一句的“唱”构成因果关系,更能表现作者遭囚禁之后客思的程度之深,而“侵”字在表现情感方面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力。或:“侵”字好。与上一句的对仗更工整,“侵”字更富有动感,令人有蝉声渐渐侵入“南冠客思”的伤痛。

2)颈联主要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恶劣,“难进”“易沉”,比喻处境的艰难(“难进”比喻政治的不得意,“易沉”比喻言论上受压制)。

7.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1)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发冲冠”的壮士形象。

2)末句“今日水犹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用简练的语言欣赏本诗构思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荆轲双足跨开,站在易水边上,他神情坚毅,目光如炬,高举双拳,迎着寒风高歌(仰天长啸):“风萧萧兮易水寒……”心中迸发出无限的激愤,头发根根直竖起来……

2)几百年过去了,易水依旧寒冷,作者依然能够感受到荆轲的悲壮英勇之气;诗人在歌颂荆轲以死酬知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心中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3)题目为送,但无半言送别之情;三四句对比,用错觉表达出对荆轲的赞美和自己的激愤, “构思”即结构,行文思路。“昔时”与“今日”是明显的对比手法。

8.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5分)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1)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独有”“偏惊两个词,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3分)结构上引出下面对江南新春景色的描写。

2)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3分)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悲伤的感情。(3分)

9. 渡湘江杜审言)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说明理由。(2分)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闷),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

2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杜审言《渡湘江》阅读答案

10.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遥人来。
游伎皆被李,行敢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写了什么景物?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2)作者是怎样描绘唐代长安元宵夜游画图的?

答案:

1.火树、银花、星桥以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元宵灯火灿烂的热闹景象。(写出景物特征3分)。统摄全篇,为全诗奠定欢乐的感情基调,引出了对元宵具体节日景象的描写。(2分)

2)作者先从视觉入手,抓住繁灯、明月、车马,人流等意象,接着从听觉方面写歌声、鼓声,。继而进行动态描绘,结合静态写生:“暗尘逐马”,“明月逐人”;再点出时间的飞逝,为人们绘出了,唐代长安元宵夜游的片断动画图。

11. 咏风 (王勃)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3分)

2)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

【评分标准】点出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1分,点出拟人化的描写1分,分析效果得1分。

2)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风咏怀,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评分标准】点出托物言志1分,点出普济天下苍生(意思对即可)得2分。

12. 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4分)

答案:

1)颈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2)颈联有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13.《别薛华》王勃

《别薛华》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首联的字点明了什么样的送别环境?句中的两个叠词送送遑遑是什么意思?(5分)

2)这首诗和一般写景抒情的送别诗有何不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 “字表明路途遥远而艰难,四周荒寂,人烟稀少。送送的意思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诗人与友人依依难舍;遑遑的意思是分别后诗人想到友人踽踽而去,沿途问路,惶惶不安,令人无比牵挂。

2. 这首诗没有通过写景来抒情,而是在叙事和想象中抒发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薛华的依依深情,并且巧妙运用双关手法,反复咏叹漫漫长路的艰险和悲凉,实则表现自己遭遇之不幸,仕途之坎坷。

1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2)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3)、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

答:颈联。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这两句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 ,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15.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此夜寒。

1).这首描写了哪些自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2).你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江山此夜寒中哪一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4)

【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乱烟、碧砌、飞月、离亭、江山等景物。(2分)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寂寞伤感之情。(2

2).寒。(1分)一个寒字表面上是说夜气寒凉,(1分)实际上暗示了内心的伤感孤独,(1分)寒字将此夜注入离情(或融情入景或情景交融)(1分),凸显了诗歌的境界。

16. 山中(王勃)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③晚,指晚秋。

1.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

2.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6分)

【答案】

1.“悲”“念” (各1分) 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羁旅之愁(2分)、思乡之痛(1分)

2.后两句对一二句所写之情起映衬烘托作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象,映衬凄寂心情,飘零旅况,映衬旅思乡愁。(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也正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手法3分,分析3分)

17. 从军行(杨炯)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赏析颔联和颈联。

颔联“牙璋”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信符,“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诗人用这两个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句写唐军已经神速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绕”形象写出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这两句对仗工整,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句中也对,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颈联两句写战斗,用景物描写烘托。“雪暗”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风多”句从人的视角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鼓”,表现出征将士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奋勇杀敌的悲壮激励场面。

2“自”“照”“绕”在诗歌中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的猛烈,战火的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3、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4、全诗采用的表现手法,首联采用的写法,先交代,中间两联采用的写法,描写,尾联采用的写法,表达。全诗富有主义色彩

虚实结合,;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想象中军威雄壮、战况激烈的情形;实写;投笔从戎,为国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18.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 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颔联寓情于景(1分)。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2分)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2分)

2)参考答案: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每点2分)

19.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3)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5)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2分)

答案:

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1分)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1)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2分)

2)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气缭绕。(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2分)

3)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2分);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

4)这里描写的是静寂、昏暗的景象: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浓重得散不开。(2分)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1分)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而蓄势。(1分)

5)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1分)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1分)

20. 渡汉江宋之问)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

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21.杂诗三首(沈全期)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1).从唐诗的题材看,这首诗属于什么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2分)

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边塞(1分)早日结束战争(收复龙城、作战凯旋)与家人团聚(大意相同即可)(1分)

2)(1)借月抒怀(借景抒情),(1分)远隔千山万水的征夫和思妇,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互相思念。(1分)(2)虚实结合(以虚衬实),(1分)既实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虚写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月下双照的景象,突出了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2分)

22.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①平仲:银杏的别称;②子规:传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凄清,听似“不如归去”。

1.“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请用诗歌中的句子回答,作者是如何描写“高卧”的情形的?(5分)

2).、“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运用了什么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情怀?(6分)

 答案:

1)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言其高。

2)、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夜间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渲染了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

23. 独不见(沈佺期)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①北音书断,丹凤城②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③。

 【注】①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②丹凤城,指京城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描写了一位长安少妇在寒砧声声、落叶萧萧的秋夜,因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而夜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情景(2分)。寄寓了诗人对因战争而失去和平安宁生活的人们的深切同情(2分)
2)①寓情于景: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少妇对久戍边塞未归、音书断绝的丈夫的思念与担忧(2分)。②对比:丈夫在白狼河北音书断绝,少妇于长安城内彻夜难眠,时空阻隔,突出了少妇“含  愁独不见”的愁绪(2分)。(写拟人、对偶,且有适当赏析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aeaf0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b.html

《唐诗鉴赏30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