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个性,风采怡人

发布时间:2015-06-09 08:37: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彰显个性 风采怡人

浏阳市新文学校 刘异平

[内容摘要] 失落了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如何引导初中生作文回归抒发个性、自由表达呢?鼓励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创设自由写作的空间和氛围,引导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爱护体现个性化的话语倾向,提倡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这样为之,定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关键词] 个性 风采

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何谓个性?个性一般是指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也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而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或为应试要求的得分点而作,或为印证某种高尚的思想而编,或为迎合教师的某种所好而撰……在忙于代他人立言的过程中,却失落了对作文而言最本质的东西,即真活、真情、真体验、真感受。这是有悖于《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原则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做到“个性各异 风采怡人”呢?

一、鼓励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教育本来就是培养生命的事业,而生命是由分分秒秒、朝朝夕夕组成的。不同的生命的活动,构成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可以说,生活经历的最基本特点,就是因为主体的不同而异。如果学生能在不受压抑的情况下去写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事,作文内容是不可能雷同的。现在的问题是学生往往在大人的规范和劝诫下,要挑大人们希望做的事儿来写。这样在本来就经历不多的初中生身上,就只有几种近似公式的“范型”可写。如果没有就只好依赖于编造。如果拾金不昧是好的,但路上不是那么容易拣到好东西,那就假想一件吧。难怪在某年中考作文《我的双休日》中,发现竟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写拾金不昧。

有个七年级的学生写了一则《神经病》的日记:寒假的一天上午,我跟妈妈去街上买年货,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在街上来回转,刚开始我没注意,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那个小男孩正在偷一位阿姨的钱,我急忙喊了一声:“阿姨!”阿姨回头看看我,我又不好意思地说:“没事,没事。”阿姨不高兴地丢下一句“神经病”。

这是一则很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按通常的认识说,作者没有跟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勇气,在关键时刻当了“缩头乌龟”。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就是不一样,我们确实也会有这种情况,也许是同情那个小男孩,也许是临场紧张一时犹豫,也许是怕小偷报复……也许就是根本说不清为什么。怎么办?该写还是不该写,答案只有一个: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写,实话实说,因为写出来就有了可以反思和重新认识的机会。即使一时不能认识也不要紧,生活经历本身就是一种磨炼,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

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世界,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以便对校园里的桩桩小事,家庭中的件件细举,乃至邻里之间的争执以及街头巷尾的见闻,皆能敏感地从事态表象察见实质,寻找到折射世界的缕缕阳光,领悟人生,反映生活本色。

二、创设自由写作的空间和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作文批改由教师的“一言堂”,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有时候学生会顾忌到这是老师要看的,哪些思想不能写进去怕老师 批评,这无疑就造成了一种思想障碍,于是我们明明听到学生在课余交流时的神采飞扬,语言个性十足,生动鲜活,可一到作文中去,立即变了个人,更多的是成人化的语言,四平八稳的思想。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就没有作文,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实质上是对学生的忽视,必然导致学生天性的禁锢。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则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一次,我布置写一篇题为《小草》的作文,结果大多数学生是赞美小草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而有一位学生却批判小草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对此,我也予以肯定。这样,教师创设了一种自由写作的空间和氛围,消除了学生的惧怕心理,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和个性,真正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我笔表我口”,学生就能大胆的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语言”。

三、引导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

心灵的自我感受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审美活动,作文应当是学生心灵自我感受的自由表达,愈是濡染了主体的“感情色素”的东西,就愈是鲜活的、个性的、深刻的。我们要让学生敞开心扉,书写性灵。而不是矫情伪思,因为写作情感方式说到底是人生方式,是自己人格的体现。学生作文中的媚世之思,佞巧之言和“泛政治化”的口号,其实是一种心灵的遮蔽,一种自我审美情感的压抑,我们千万不能有意无意的加以鼓励,对学生的习作不能过分强调“文以载道”,因为他们并不承担社会教化的责任,因此,以意识形态作为判断作文的绝对标准是不够妥当的。学生被预置在既定的审美标准之中,积以时日就会成了丧失自我的非真实的存在。这显然是学生作文个性化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大胆抒写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只有这样,像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们如同一只只枯叶蝶,载着希望远航,开始新的一生,又从零开始。树叶在其生命终止的最后时刻深情地亲吻那曾经哺育过它的大地”。“吊兰的茎叶不停地向下伸延,那是它对大地的长长的永恒不变的思念”等富有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句子才会从学生的笔端流出来。

四、爱护体现个性化的话语倾向。

学生应当有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认识、感受和情感的权利。可是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多见他们用冠冕堂皇的公众话语,按照大人的喜好和要求在说话,这些作文常常使人觉得孩子们似乎没有长大就已经老了。如何纠正这种成人化的话语倾向呢?一是要在阅读上下功夫,带领学生品位鉴赏时文、美文、名文,真正含英咀华,求取其中真经,我经常将《读者》上面的文章读给学生听;二是要呵护学生作文中的“嫩蕊”,诸如“阳光真是爸爸的大手,宽厚而又温暖地搭在我的背上”、“月亮轻如小猫之爪,不知什么时候搭上了我的肩……”、“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等等,这些“语丝”不是奇特优美而又极富个性吗?细心呵护它,就是呵护了孩子的“童心”、“童真”,作家王旭烽说:“少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说话。”

五、提倡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我们的学生习作中,写记叙文都有按“三阶段”(发生、发展、结果)“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种僵化的程式来写。随手翻开一本初中作文选刊,真作文不仅有“个性写真”,“自由表达”的特色,与之相应的在表现手法上也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比如“幕剧”的形式,网络主页设计的形式,实验报告的形式,日记的形式,科学幻想的形式,书信的形式……《我的一周生活》的那篇习作,便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为序作小标题写成。写《班主任和我》采用了“A面”“B面”的碟片形式制作,无意中体现了时代特点,如此形形色色的表现方法,说明自由表达必然能放飞心灵,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就自然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写法,突破了文体僵化的藩篱,体现了生命个性各异的风采。

总之,只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个性张扬,作文教学才有可能带来“风采怡人”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

2、《作文成功之路》

3、《语文教学通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dad03669dc5022aaea00a3.html

《彰显个性,风采怡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