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诗歌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5-03-05 09:13: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汪国真诗歌的特点

 一、迟来的诗人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汪国真曾被美国内申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11月被暨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他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和书画大家,见长于抒情诗。
    汪国真的诗歌对中国传统诗歌所表现出的那种豁达、飘逸、洒脱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创造性转化,由此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诗歌内涵,以一种超然、平易、恬淡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当代著名的抒情诗人,有人说,汪国真的诗歌影响了一代人,这话是无可置疑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汪国真就将业余时间集中于新诗的创作,在他就读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时就一心迷恋着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并细细地体味着其中的细腻和生动的艺术魅力。而诗人专门从事诗歌创作则是在90年代初,这个时候,汪国真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来担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从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等书刊杂志的专栏撰稿人,由此走向专门的文学写作。汪国真的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歌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这首诗歌发表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然后被其他报刊杂志争相转载。1990521日诗人汪国真是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于是他的诗歌开始跟广大读者见面。据汪国真自己回忆,在北京某中学的一次课堂上,有个学生不认真听课,却拿着他的诗歌在抄录,老师很不解地问那学生,你们真那么喜欢汪国真吗?学生说,不单是我们喜欢,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也都十分的喜欢。恰巧这位老师的丈夫是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听说这件事之后立刻想到,如果把这么多学生都喜欢的诗歌结集出版,一定能成为畅销书。当时这位编辑就马上找到诗人汪国真,并在双方洽谈后,短时间内推出了《年轻的潮》,不想诗集一发行,即在广大的青年人尤其是广大中学生中引起轰动。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多部诗集,诗集一版再版,汪国真由此逐渐蜚声中国诗坛。199074日,诗人汪国真的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因此,1990年在北京的各大高校出现了汪国真诗歌的演讲热,这一年被出版界称之为“汪国真年”,一种风行一时的诗歌风格,一位成绩斐然的“诗坛王子”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据相关媒体透露,北京零点调查公司于19977月对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重庆等地的18岁以上的居民开展的以“人们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为题的调查报告中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诗人中,汪国真名列第一。
通过诗人汪国真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历程以及当时社会对他的广泛认可,我们知道,汪国真的诗集创下了有新诗以来的最高纪录,他诚然不失为中国当代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这位90年代已近不惑之年的诗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不可否认,他是迄今为止中国诗坛上的最后一位辉煌的诗人——而且,因为他的大器晚成,所以他也是一位迟来的诗人。


                                二、诗人诗歌的影响

 

    我们之所以要在此对汪国真的诗歌作一番分析与考究,是因为——我们前面说了,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人。
    为什么汪诗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呢,它能够影响整整一代人?其实理解这个问题也并不难,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汪诗的风格上讲,具有一种清丽、婉约的特点。汪诗的这一风格,使得其内容明白晓畅,尽显柔美。汪国真的诗歌,结构严谨整饬、细腻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读其诗歌,总能使人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从汪诗的抒情性上来讲,感情真诚,颇具励志性和感染力。有人说:“诗的本质专在抒情。”所以,汪国真的诗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歌的本质,抒情性趣味很强,他以其独有的抒情方式,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给广大读者以心灵的共鸣和生活的启示。
    第三、汪诗的阅读客体(阅读对象)群体庞大且比较集中。汪国真的诗歌比较适合青年人阅读,尤其是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汪国真的很多抒情诗、励志诗他们都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信手拈来。
    当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汪诗大抵跳动着一种年轻的旋律,因此有一种属于年轻人的单纯本色,这些人多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读者,可以并不费力地品味汪诗的风格意蕴。而且,汪诗能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普通感受里看出永恒。在题材上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往往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创作,要么是对生命的感悟,要么是写赤诚之心,要么是对风物的歌咏,要么抒发青春和爱的痕迹……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广大青年人所喜闻乐见、感受经历的。因此,汪诗之如此深入人心就不言而喻了。
    基于此,我们通过对诗人汪国真及其作品创作的概述,不难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汪诗明白晓畅却深刻隽永,短小精炼而哲理丰富。本文试图从汪国真诗歌的这一艺术特色来对其诗歌作一番肤浅的分析和考究。


                                 三、汪国真诗歌的特点

 

    汪国真是一位博览群书的诗人,通读古今,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之汪国真本身深受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和狄金森四位中外诗人的影响,于是在他的诗歌中兼有了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普希金的抒情和狄金森的凝练,呈现出多家诗风并举但又自成一家的风格。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题材上的针对性
    汪诗之所以受到青年读者的极度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题材的广泛和较强的针对性。正如读者所说:“他的诗离我们很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能在他的诗中找到富有哲理和审美意味的答案,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1]这是很中肯的评价。汪诗实际上是一种非正统的诗歌,也正因为如此,汪国真直到今天还广受青年读者的青睐。但,一方面汪诗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另一方面也遭受了正统诗坛的冷遇。那么,正统诗坛所喜欢的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诗歌题材——要么讴歌土地,要么讴歌乡村,要么讴歌人民,要么讴歌社会主义建设,要么讴歌丰功伟绩……这些题材在当今社会看来,以已经成为典型的战争时代的用于宣传教化的题材——当然,我们不是说要去摒弃这样的题材内容,相反,我们应当继续发扬下去。但对于诗歌文学这样的一种表现形式,绝不应该局限于此,也绝非一成不变,因为社会在变革,在发展,在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因此作为诗人的创作,题材内容必将是更加广泛更加丰富的,这毋庸置疑。从汪国真的系列诗集作品来看,其诗歌选材集中在以下几类:
    1、理想和追求。这是每个有志青年都必将有所考虑的一件大事,诗人在《热爱生命》中这样说:“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表现出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顽强的进取精神。而在《山高路远》里,诗人又说,“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体现出一种追随于时代、献身于理想事业的无尽豪情,此外,诸如《致理想》、《旅行》、《去远方》、《泪与旗》等等,都是关于理想追求的题材作品。
    2、人生道德。这是广大青年人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诗人汪国真涉笔较多的领域。有些作品仅从题目上就知道作者的观点或者态度,比如《我不期望回报》、《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对别人好一点》等。属于这一类题材的还有《旅程》、《生活》等,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更多地谈论关于人生关于道德的问题和价值观念,比如诗人在《我不期望回报》中说,“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赞扬了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总之,在这类作品中,诗人用朴实的言辞,体现出一种阔达的人生态度,一种乐观的情怀。
    3、爱情。关于爱情的题材作品,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可以说它已经成为诗人作家描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领域。人们常说,爱情是诗歌的永恒话题,这话不假。在民间文学中关于民歌民谣有许多情歌,其中有一首丹阳民歌是这样唱的:“春上二月露水多,做双绣鞋送情哥。情哥送我一里半,我送情哥三里多。”这首情歌表达的是女子对情郎的体贴和分别时的难舍难分。比较早的爱情诗应该是《诗经》中的《雎鸠》和《邶风·静女》,分别描绘了思恋和约会的情形。而对爱情的描写刻画古已有之,而且许多诗歌流传甚广。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之精神》里指出:“男女之欲,尤强于饮食之欲。何则?前者无尽的,后者有限的也。前者形而上的,后者形而下的也。”因此,诗歌抒情的内容将爱情置于首位是理所当然的。正因为如此,“诗歌大部分是表现情欲的,《国风》中大半是言情之作,以为诗人公认。”[2]清代文学家袁枚也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又必不可朽之诗。情所最先,莫如男女。”[3]可见,在诗歌当中,对爱情的抒发的确是普遍而不可缺失的。尽管古往今来爱情题材的作品既多且不乏优秀之作,但我们在汪国真的诗歌中却能够体会到一种新颖与清丽。他不去描写爱情的甜蜜和天长地久,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总是十分的耐人寻味。如《我不再等待》:

                  约会的时间已过了十分
                  不,我不再等待
                  如果她来的太晚
                  这是一次小小的惩罚
                  如果她有事不来
                  等待也是白挨
                  一味的等待
                  会浪费宝贵的光阴
                  一味的等待
                  会把习惯宠坏

在诗中,诗人对约会的迟到者采取了批评的态度,同时对一味的等待提出了警告与质疑,相比许多爱情题材的作品那种“苦苦等待”和“望穿秋水”,实在是别出心裁,体现出一个新时代的人的爱情观念和人格升华。
    但,诗人写得更多的是失恋,在他看来,唯有失恋的内涵才更加丰富。如《失恋使我们深刻》、《有你的日子总是有雨》、《你就是我的梦》、《恨有多少》等等,都是对失恋的感悟。诗人在《失恋使我们深刻》一诗中,表现出了一种失恋后的旷达的人生态度,“笑是对的/哭也不是错/只是别那么悲伤/泪水毕竟流不成一条河”,由此照应前文“恋爱使我们欢乐/失恋使我们深刻”的恋爱观念。
    4、分别。正如对失恋一样,诗人关注着相聚,也关注着离别。“太多的厮守/易使爱枯萎/经常的小别/会使爱升华”(《别这样》),“多少次/想挽留你/始终不能够/因为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宝贵的是自由”(《送别》),“我们分享的/是同一轮月亮”(《告别,不是遗忘》),等等。分别往往使人们感觉到相聚的美好和友谊的珍贵,因而会使人的感情得到净化和升华。
    在汪国真的诗歌里,描写的常常是潇洒的告别,但在《昨日风景》中,又不乏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那种依依惜别情:“哪怕前面的风景/更美更好/我都无法/轻抛过去/一展笑颜/尽管人生告别寻常事/真告别时/却又难说再见”。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别离的忧愁和无奈,但人生一世,分别往往又是人之常情,所谓“聚少离多”正是如此。
    5、歌咏风物[4]。对世间万物的歌咏是诗人汪国真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春花秋月,草木鸣虫,天地山河,无不释入怀中,抓其特点,赋其深意。“美丽有一种力量/使人心变得脆弱/人心有一种美丽/胜过了聪睿与深刻”(《蝴蝶》);“还没有弹/夕阳就已流淌出/愉悦的旋律/给我十倍于你金钱/也无法让我/如此欢畅地呼吸/圣洁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价值无法替代”(《钢琴》);“能喝的酒醉一天/不能喝的酒醉一生”(《酒》);以及《城市风景》、《海岸》、《历史》,等待。诗人汪国真选取一些平凡的事物或事物平凡的一面,通过它们的现实特征而赋予它们极大的寓意,从而揭示并告知人们一个平凡而深刻的道理。这真是: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普通感受看出永恒。
    6、亲情、友情及其它。汪国真在写亲情题材时往往直抒胸臆,憨态可掬,“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母亲的爱》);写友情时充满理解与宽容,坦然而厚道,温馨怡人。比如,在《致友人》中,汪国真说道,“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在《感谢》里说,“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字里行间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让人如浴春风。此外,诗人还写了极富有现代生活方式的和气息的题材,比如舞会,比如咖啡,比如音乐,甚至于留学、诽谤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现象,还有更多的平凡却隽永的,无法集中分类的题材作品,透露着一股随意与潇洒。
总之,青年读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凡此种种都能在汪国真的诗歌里富有针对性地得到诠释和解答,从而给广大读者以生活的启迪,成功者懂得镇静,落后者知道进取,失意者得到慰藉。
  (二)、篇幅短小,明白晓畅
    汪国真的诗歌大多短小精悍,最短的一首只有十七个字:生命/在夹缝中求生存/虽然渺小/却活得真(《活得真》)。最长的篇幅也没有超过三十行的诗。“在小小的规模中我们能看见美的本形,在短短的尺寸里也能有完美的生命”,用班·江生(Ben Fonson[5] 评价百合花的这句话来评价汪国真诗歌短小、完整、丰富的特点,可以说是十分贴切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篇幅短小就决定了诗歌内容的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并非说篇幅越短小诗意就越明了)。一般来说,诗贵含蓄,但要适度,太含蓄就显得晦涩难懂,反之又直白无味毫无趣味。而汪诗就介于两者之间,不高不低,恰到好处,既有含蓄蕴藉,又能在及时的疏通过后显得明白晓畅。这样的直抒胸臆却无钢锐之气,没有格律却节奏感强,句子短小却道理深刻。总之通俗明了,如平时说话交谈一样,直白不加修饰,所以我们在前面说过,对于汪诗,只要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读者就能挖掘出其诗歌的内在含义。另一方面,汪诗的内容也十分通俗晓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歌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定义也在不断改变,由“意识形态的工具”转为“文化的载体”,于是诗歌中的“红色”字眼少了,更多的是对现代化建设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盛叹,等等。读者也在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人生、前途和命运,而这些恰恰是汪诗中所津津乐道的。
    汪国真的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在这一首诗中,诗人首先直截了当地摆明自己的观点“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然后用四组排比兼设问直抒胸臆,虽然短小却简单凝练,明白地道出了在任何情况下,“我”将以怎样的方式来对待无论什么样的生活,诗的结尾阐述了对微笑的理解,前后呼应,深化主题。这样的一首抒情诗,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去探究和分析,就能在吟颂之间读出诗的意味。我们说是晓畅明白,这绝非空穴来风。再如,“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是一幅多么形象的送别画面,其中包含的依依惜别之情十分耐人寻味!我们很容易想到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它们其实是异曲同工。
当然,汪国真的许多诗都看似直白明了,主题明确,诗味不浓,其实不尽然。如“我们为相遇/举起晶莹的酒杯/却不知过去的生活/其实就是这次邂逅的准备/这里写的是重逢的喜悦。但实际上又不仅仅是喜悦,似乎还有彼此的安慰,或者鼓励、劝勉,甚至可以说不是一句话所能解释的,因为这一次的邂逅何尝不是在位下一次的相聚做准备呢?再如,“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山高路远》),这是汪国真的名句,但十分的通俗,然而却是深刻的。诗人把“脚”、“人”与“路”、“山”相比较,夸大了人生道路上个人努力,同时给读者以自信和鼓励。总之,读汪诗没有像猜谜语那样有费力寻求考究的顾虑,但有咀嚼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在不长的诗行里,有着悠长的诗意。
   (三)、精炼而富有哲理
    我们说到了汪诗的短小,就不得不想到它的精炼和哲理意味。精炼是一切文学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诗丧失了精炼,也就丧失了诗歌最基本的特征。“精炼”一词的本意是泛指用化学方法以除去纺织纤维及其制品中的杂质的过程。而我们要在这里说的精炼是指言简意赅,应该是精美、简介的统称,当然也不乏含蓄的同义语。再者是哲理性,“诗歌的哲理性实际上是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的内在意蕴的整体性开发,也是对诗歌艺术的张扬。”[6]在人类心灵的发展史上,由荷马的对灾难和命运的困惑,到屈原的质天问地,都带有一种浩瀚混沌的哲理性。包恢在《答曾子华论诗》一文中说:“古人于诗不苟作,不多作。而或一诗之出,必及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志宛然。”可见诗中“理”之举足轻重。哲理,是一种认知,用于诗歌中便是指诗人的思维对现实存在的认识,所以每一首诗都应该寓于哲理。汪国真诗歌在于它不仅精炼,而且富有哲理性。汪诗常用一些比较常见的事物,用比较普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寓物寓事于理,尤其的深刻隽永。汪国真在为一些杂志开辟的专栏就有“哲思短语”,比如《辽宁青年》。他的许多诗句便如格言警句般的凝练而哲理丰富,既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智慧的启迪。如“只有水才能总是/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低头”(《黄昏偶拾》),“人心/无论穿什么样的衣裳/都会太不漂亮”(《永恒的心》),“如果你一定要走/我又怎能把你挽留/即使把你留住/你的心也在远方浮游”(《如果》),等等,在汪诗中俯拾即是。特别是在《给友人》中说的:“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由于语句的精炼,富有哲理性,十分适合摘抄赠送共勉。
   (四)、富有韵律美
    诗歌,顾名思义,存在诗与歌的关系,或者诗与音乐的关系。因为“每首原始的诗,不仅是诗的作品,同时也是音乐的作品。”[7]所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就是一首悦耳的音乐,,当然,要达到这一点,就得融合声音、音节、押韵等方面的美。而汪国真的诗歌恰恰在这些方面都有涉及。特别是在押韵上,体现得几近完美。
    中国之诗向来注重用韵。在古代,诗偶有不用韵者大都有其特殊的原因,但自有新诗以来,尤其是当代的很多诗歌已经放弃了韵的运用。要知道,就一般诗而言,韵的最大功用在于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这好比贯珠的串子,是必不可少的,可见韵对诗的重要性。在汪国真的诗歌作品里几乎找不到不用韵的,这是汪诗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而且,汪诗押韵往往在一首诗歌里只有一个韵脚,要么是隔句押韵的,如《远方的来信如银箔》;要么是一韵到底,如《希望你活得潇洒》;要么是章节换韵的以及章节之间押韵的,如《热爱生命》、《无言的凝眸》等。而汪诗最常用的韵脚就是ianang(或ng)、u,如《永远在一起》、《当你生日来临的那天》、《我站在舞台之上》、《遥远的等候》,等等。总之,汪诗在韵律上安排得非常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极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四、综   

 

    汪国真的诗歌之所以受到青年读者的如此推崇,在于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他的诗歌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主题健康积极向上,充满了昂扬洒脱和对生活的细腻体味。读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常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诗人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人生哲理,极富教育意义。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诗坛盛行晦涩艰深之风,一些诗人对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的牵强附会,使诗句显得生硬累赘,令人费解,让广大读者望而生畏,更别说去品读其中的意味了。但,诗人汪国真不同,在他的作品中既没有恢弘的历史感,也不用去挖掘和玩味那些隐秘的内心世界,他善于把视角投射在人们目前的境遇上和生活中,而截取其中某个方面进行文学的艺术创造。从平凡的事理中发现伟大,从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其诗风清新晓畅,富有哲理,几近成为一种文学的诱导,既喜欢读诗又想读懂诗的读者便做出合乎情理的选择。所以,汪国真在诗坛上才有那么大的成就和影响,成为当代中国的“诗坛王子”。
    总之,他的诗歌没有纵深、惨痛和焦虑,更多的只是平易、恬淡和豁达的本色。因此,汪诗呈现出的这种健康向上、昂扬积极、精炼而富有哲理的艺术特点,为我们广大读者所乐于接受,并在深入其中时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就是对诗人汪国真诗歌特点的分析。由于本人学识所致,难免诸多纰漏,以期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经过一个冬季的忙碌和紧张的写作,我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终于在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督促下顺利完成。作为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由于多方面经验的匮乏和知识层面的狭窄,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对论文写作的掌握、文献资料的缺乏、对论文对象的把握不够,等等,导致论文设计在内容上欠缺生动,逻辑不够严密。但所幸的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和同学,正是因为他们在我的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出谋划策、指导帮助,我才不负众望,得以在三月底把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也正是由于导师的指导,使我的毕业论文在文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从而完成了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学术论文。
    在此,我将再一次向给予我支持、鼓励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01、《诗学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诗歌美学》,谢利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03、《诗论》,朱光潜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4、《谢冕论诗歌》,谢冕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5、《中国古代文论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06、《汪国真诗文集》,汪国真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07、《从席慕容、汪国真到洛湃》,杨光治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0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09、《汪国真抒情诗精选赏析》,王昆编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10、《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姜红伟著,黄河出版社出版
    11、《新作家文丛》,若冰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2、《现代诗歌创作论》,薛世昌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13、《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王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14、《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郭旭辉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15、《海子作品精选》,海子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6、《郭沫若经典作品选》,郭沫若著,当代世界出版社
    17、《徐志摩作品精选》,徐志摩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8、《语言学大意》,乐嗣炳著,中华书局1923年出版
    19、《中国诗学专著选读》, 张寅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著,冰心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注解:
    [1]见典圣文《汪国真现象》一文。
    [2]朱光潜:《性欲“母题”在原始诗歌中的位置》,见《朱光潜全集》第八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483页。
    [3]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三十《答蕺园论诗书》,清乾隆间刻本。
    [4]风物,指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也可以代表地方特色的土特产。
    [5]班·江生(Ben Jonson,西元一五七二至一六三七年),英國伊利莎白與詹姆士一世時代人,被认为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大戏剧家和诗人。
    [6]见韦虹《谈汪国真抒情诗歌的哲理性》一文。
    [7]引自《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

 

  

                                              

                                                    存孝201055日于安顺定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dbe0aa5022aaea998f0fe4.html

《汪国真诗歌的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