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兴”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比兴
我们谈论古典诗歌的修辞时常会谈到某某诗用到了比兴的手法,其实本来是两种修辞手法,宋代朱熹在他的《诗经集注》里就讲道: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作了简单而准确的区分。但由于诗歌中往往”“连用所以大家也就习惯性地称其为比兴了。
简单地说,所谓其实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在某一种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像曹植
《白马篇》中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用猿猴和豹螭比喻少年游侠的灵巧敏捷和英勇;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用来比喻霞光和江水。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来比喻自己希望回归故乡的园田。这些辞句我们都可以说它们用了比或比喻的手法。但也有一些诗句是用浅易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用比喻而只能用来概括了。比如《孔雀东南飞》里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的不舍来表现主人公刘兰芝的哀伤,就与比喻有所不同了。
其实在比喻之外还可以是比拟,或者是用典或者借用古人事迹。例如杜牧的《赠别》中,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就是用毫无感情的蜡烛作比来突出离别的忧伤的。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是借《史记》故事,以廉颇自比,抒发渴望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兴呢,其实就是一个引子,用于起兴的诗句只是被用来引起实际要抒写的内容罢了,在现代歌曲中还经常用到。如儿歌《菊花开》中:“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还有一朵给白鸽。第一句只是出于押韵的考虑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说到了板凳,对整首诗要表达的意思并没有多大关系。又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写锦瑟,后引出华年。锦瑟句只是一个引起话题的一个媒介罢了。由于作为引子的诗句和全诗的内容往往具有某种联系,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都是比兴连用。如《诗经周南桃夭》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其宜室家!桃之夭夭,有贲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歌描述的是一个姑娘出嫁时的情景:鲜嫩的桃树呀,花儿开得火样红。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红火火!鲜嫩的桃树呀,果实累累结满枝。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很幸福!鲜嫩的桃树呀,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更兴旺。诗歌三段都以桃之夭夭起兴,又从对桃的花、果、叶作比,突出姑娘的美貌、多子以及能给家庭带来好运的优点,诗中兴中含比,比兴连用。再如杜甫的《新婚别》的开篇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养路旁,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诗歌前两句从形式上看先写菟丝对蓬草和大麻的缠绕,后写女子对征夫的抱怨,明显是起兴,而同时前两句又形象地说明了女子渴望阻止丈夫出征的心情,显然用了比的手法。所以,我们说这首诗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是十分贴切的。
当然,有些时候在谈到诗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时还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修辞来谈。诗贵含蓄,而比兴正是一种典型的含而不露的修辞,所以我们往往把一些有所寄托的诗歌也会说成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这样比兴就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写作手法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743aca4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1.html

《浅谈“比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