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26 11:21: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湖心亭看雪(教学案)

一支笔中学 屈万琼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欣赏西湖奇景,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方法

1、诵读、质疑、赏析。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课文,欣赏西湖奇景,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名句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知道多少?

学生吟诵: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一片寒冰,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西湖奇

一读课文请一同学朗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读课文本文写的是“我到湖心亭看雪”,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我”是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看雪?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的?和谁去的?

讨论明确:

一是看雪的时间——“是日更定矣”;

二是看雪的天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得最传神,为什么?

明确:一个“绝”字,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冰天雪地,冻山封,万籁俱寂的森然寒意。

是看雪的方式——“独往湖心亭看雪”。

教师小结:看来,作者看雪有太多的不寻常,这些不寻常正是张岱遗世独立高洁傲岸不随波逐流的精神体现,不寻常的行为塑造了一个不寻常的张岱。这种异的行为实际上是由于他当时的“悠闲”,他见证了明朝的灭亡,也由此引发了许多感慨,此时的张岱已毫无牵挂,心如止水。冒寒深夜赏雪是对自己情怀的一种释放,释放自己于自然之中,使自己的感情找到寄托,以此来掩埋一切的悲哀

三读课文:张岱赏雪景深夜驾小舟,避世俗盛世居山林,大雪三日,独往看雪,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呢?

明确: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笔下的雪景有什么特点?

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比较朗读: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比较明确:连用三个“与”字,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的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更能衬托出上下一白水天一色磅礴浩渺的壮观景象。

B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

比较朗读: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叶,湖中人两而已。

比较明确:巧用量词,让人感受到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

教师小结过渡:在这样一个时刻,天地之间一片苍茫,作者所乘的小船在缓缓行进,船桨划过水面,发出哗哗的响声,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极目望去,茫茫雪景中隐隐露出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好像淡妆的西子在向我们悄然走来,这对于看惯了西湖平日里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张岱而言,不就是一番奇景吗?恍惚中,作者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到了湖心亭上,想想自己刚才坐的那一叶小小的扁舟以及舟中那如豆粒般大小的人影,真是觉得天地是那样的广袤,而人却是那样的渺小。

三、思作者痴情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笔下的雪景如此清冷,如此浩大,如此孤独,文中有一个字对作者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概括,放声朗读课文,找出这个字。

明确:痴

讨论:痴”怎么理解

教师引导解读“痴”:痴:chī《说文》:不慧也。从疒疑声。本义是傻,如白痴,老年痴呆症。引申义有迷恋,专注等,如痴心,痴情,痴迷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傻、愚笨;精神失常、疯癫;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人。

作者如此这其中会不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朗读课文,结合相关词句说说。

1、作者晚年写《陶庵梦忆》,明朝已亡,纪年却仍用“崇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在张岱的心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为什么要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后的“更定”时分独自一人去赏雪,他的那种落寞与孤寂无不与此有关。

资料补充: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 以寄托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2、明明有舟子相伴,作者为什么说是“独 往”?

明确:原来他们虽然同行,却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始终不理解。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

3、“我”问 其姓氏,其为什么不直接回答姓氏,而说“是金陵人,客此”?

提示:金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张岱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用“痴”组词说话。

讨论明确:痴醉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恋于故国往事之情

、课堂总结

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了,于是,只有到大自然中伸一伸他们被压垮了的腰杆,深深地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不仅仅是寄情于山水,而且是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慰藉,情感的归依。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

孤舟一寒士,痴品满湖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做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做一个富有雅趣的人。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积累与“雪”、“西湖”相关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醉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恋于前朝故国往事之情

                        

二读课文:齐读课文,思考:大雪三日,作者深夜驾船,独往湖心亭看雪,文中有一个字形象地概括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

明确:痴

讨论:痴”怎么理解

教师引导解读“痴”:痴:chī《说文》:不慧也。从疒疑声。本义是傻,如白痴,老年痴呆症。引申义有迷恋,专注等,如痴心,痴情,痴迷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傻、愚笨;精神失常、疯癫;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75ce484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b.html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