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发展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1-06-07 21:10: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安徽安庆黄梅戏调查报告

安徽安庆黄梅戏简介:

20066月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或采茶戏,是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它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方言念唱,明快淳朴,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吸引观众。黄梅戏是古皖大地的地方戏种,同京剧、越剧、川剧、评戏南方并称为我国的五大戏种,享誉华夏。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地以及香港特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对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

因为,我常常听黄梅戏,有人说我喜欢黄梅戏;因为有人说我喜欢黄梅戏,我似觉自己真的与黄梅戏有缘。我也曾问自己,为什么喜欢黄梅戏?到底与黄梅戏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完全是偶然的:12岁那一年,母亲的同事送我们全家三张黄梅戏票,是韩再芬的《徽州女人》,母亲决定去看看,父亲当时不在家,母亲便叫上一位同事同去,而那剩下的一张戏票不好处理,又不想浪费,我便说去看看吧。

假如,我存心要和黄梅戏结缘,就不会说上面的话,而可以找到种种牵强附会的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他的淳朴自然,或者说我爱他的悠扬婉转,抑或是因为有马兰、吴琼等优秀演员,作为自己爱戏的理由。即便要找出三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很容易。也许,我也曾经说过“我爱黄梅戏”之类的话,但这话是随缘的。说实在话,我向来对戏曲无多大爱好的;既有之,亦无执着。我出生在一九八七年,长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戏曲市场空前不景气,戏曲艺术氛围很淡的环境之下,不像上个世纪那样,有很多人看戏,我这样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听戏看戏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有无缘无故的爱。”这句话是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我想:用这句话形容我对黄梅戏的情感态度应该不为过吧!所谓“我爱黄梅戏”,都是因为“无缘无故”四个字,“无缘无故”而产生了“缘”。天下之事往往如此,喜欢什么,往往并不需要理由。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如一股洪流,荡涤出人们内心的浮躁。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捷和高效,但是内心的真情却一点点地被时代的风潮无情地吹走,不留一丝痕迹。而我,却一直在寻觅着这一份真情,我是于时尚身后呼吸着传统文化气息的对精神家园孤独的守望者。终于与戏曲结缘,从中我找到了对充满真情的心灵家园的归属感。难忘戏中阵阵美妙的旋律,如花一般芳香馥郁,百转千回之间,演绎着如诗的华美于梦幻,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比《天仙配》、《女驸马》《牡丹亭》等等更加浪漫了。真想一直沉醉在这样的美梦里永远不要醒。因为,梦醒时分就是现实里太多的无可奈何,永远无法弥补。就让我做个孤独的守望者,守望戏曲在缺少阳光下散发出的那点微弱的光,对我来说,那光足以照亮我的全部世界,那热足以冰释我内心的所有冷酷。就让我孤独地爱着戏曲,爱得很深、很远、很古典……

一说到黄梅戏,没听过或者不知道黄梅戏的人而说,黄梅戏就是一个陌生的事物,对于陌生的事物,别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起源,它的发展...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说明它的起源及发展。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一般人习惯认为,黄梅戏发源地是安徽,黄梅()本身就在湖北,不过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早期的黄梅戏多是把当地的民歌小调直接搬上舞台,表现当地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的故事。早期的黄梅戏,基本上是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文艺形式。黄梅戏起源于哪里?在戏剧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观点不一,众说纷纭。关于黄梅戏的起源之争已是愈演愈烈。有关人士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观点存在一定偏颇,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安庆市的黄梅戏享誉全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6年黄梅戏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了黄梅戏,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正所谓是一把双刃剑啊,其中之一便是戏迷们产生了不同的门派了,本是爱好黄梅戏,本该成为同道中人,本该沟通爱好建立友谊,本该壮大戏曲爱好者的力量为戏曲天空增一抹亮色,本该…… 为了虚幻与浮华的而本不属于你的所谓领军头筹的征战,让交流合作的园地弄得漫天硝烟,马兰的戏迷们和韩再芬的戏迷们,就像黄梅戏曲河流分出的两个分支,在贴吧叫嚣的高喊似乎响亮引人瞩目,但彼此的距离就如两条支流,越流越远,,冲淡了戏曲河流应有的和谐。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慢慢失根带来的社会和个人精神世界的虚无,让我们懂得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回归与创新,许多流行音乐以及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会自觉不自觉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包括戏曲,这些本是大胆而创意的尝试,不论结果,至少能表现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真诚以及社会观念的发展。众口难调,不可能同一件事情让大家都认可,至少不能被我们一棍子打死,“看看,这就是黄梅迷的素质.人家好心好意给你免费宣传,你却要挑三选四.看样子,你们想黄梅戏落到目前川剧的惨状才安心”黄梅戏贴吧吧友一句看似很“糙”的话一语道破了某些戏迷狭隘的社会观,他们口口声声说着戏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却在面对一次次有益的实践中表现出自己的无知,却振振有辞地数落那些艰辛的创作者。少一些唇枪舌剑,多一些交流沟通;少一些硝烟呛人,多一些芬芳袭人。把争执虚无的空间留给戏曲,留给繁荣民族文化一片别样的晴空。

60份调查问卷上可以看出,即使是安徽安庆的本地人都不一定丢黄梅戏的一些情况就掌握的很清楚,甚至是只知道黄梅戏这个名称而且很少或者几乎是没有听过黄梅戏,从60份调查问卷中还可以看出,即使不是安徽省,在我本人大学读书的学校:浙江海洋学院做的二十份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黄梅戏还是了解的,比如知道韩再芬等知名的黄梅戏艺术表演家。这里既然提到韩再芬,那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韩再芬:出生于1968320号,祖籍安徽潜山,原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主要演员,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1980年进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队学艺,两年后便登台。1984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韩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风范:扮相俏丽,噪音圆润,表演细腻,演唱韵味纯厚、清亮悦耳。她在舞台上、电影、电视里塑造了许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现在安庆黄梅戏会馆成为黄梅戏故乡的一道风景。10元一茶一人,可以品茗听戏,听专业演员唱,也可以自己上台点“戏”唱,这里便是安庆黄梅戏会馆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培养黄梅戏表演艺术人才的中等艺术学校------安徽黄梅戏学校成立于1958年,已有51年历史,座落在“黄梅戏之乡”安徽安庆。学校创办以来,成果丰硕,已为全国输送了5000多名优秀的黄梅戏人才,被誉为“黄梅戏的沃土,明星的摇篮”。安徽黄梅戏学校“少英艺术团”成立于2008年,是全国最年轻的黄梅戏艺术团。近几年,大打“黄梅戏品牌”的安徽省委和省政府也十分重视支持艺术团成立,省领导亲自为艺术团揭牌。少英艺术团由学校优秀表演教师和部分成绩突出的学生组成。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赵媛媛任团长,成员有: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饰演史湘云的郭宵珍,著名黄梅戏老生演员潘启才,全国黄梅戏广播电视大赛“双十佳”刘红,著名黄梅戏小生演员潘文格等。而前几年,在黄梅戏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就是这所座落与安徽安庆的唯一一所培养黄梅戏表演艺术人才的中等艺术学校,其教学楼是非常破旧的,练功房都是四面透风的,夏天可能还好点,可是到了冬天寒冷的天气人都冻的受不了,怎么还能练好功呢;尤其一遇到下雨天,校园里有些地方的积水都漫过膝盖了,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只有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走出校园;最重要的是这所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器具都不全,连练功的那种垫子都不全,有一些还是很久以前的现在都已经破旧了,这样叫这些学生怎么能学好我们的黄梅戏艺术呢,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黄梅戏,对于这个剧种,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在上个世纪,一代黄梅戏宗师严凤英凭着一部天仙配和女驸马把黄梅戏带出了安徽,带出了国门,黄梅戏也凭着那清晰质朴的.土声土色的唱腔味道博得了全国观众的赞扬和认可!九九年一部由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主演的大型黄梅戏《徽州女人》的诞生后又把黄梅戏带入了一个高潮!那时的黄梅戏霎时间可以说是万人空巷!而如今听越来越少的人去听黄梅戏了,而一般去黄梅戏会馆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了,很少有年轻人,我们知道黄梅戏不像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一样让人很快很容易的就接受了,但是我想说的是,黄梅戏是从农村或者乡村走出来的艺术,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生产等等,在我看来换个密西之所以不同于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恰恰是因为黄梅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多人不懂外国的音乐,那是因为人们对它们的不了解,正所谓阳春白雪,而曲高和寡!

60份调查问卷中可以明显的了解到,这些年花时间花金钱去看一场地道的黄梅戏的人已经不多了几乎是没有的。前几年黄梅戏市场是很不景气,在多元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下,整个戏曲市场严重萎缩,而随着黄梅戏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安徽安庆政府等相关单位便加强了宣传与建设, 如今,以黄梅戏为“主菜”旅游大餐正日益受到海内外游客的欢迎。安庆政协采取当地一系列动作,将黄梅戏推向旅游市场的前台。安庆市政协委员、市旅游局局长刘中汉建议,将黄梅戏文化与旅游景点大力融合。并在市区开辟黄梅戏商品“一条街”,出售各种和黄梅戏有关的商品,增加安庆市的旅游亮点。黄梅戏会馆、黄梅山庄每晚定时都有黄梅戏表演,每逢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期间,黄梅戏艺术中心和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还演出整台黄梅戏,是很多游客夜间文化旅游生活的必看节目。在黄梅山庄,宾客还能品尝到最正宗的、以徽菜为主的黄梅宴。

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意识到黄梅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衰落的境况,表现在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有一些剧团连最基本的表演的舞台都没有,他们去一个地方表演还要借助当地的一些场地,甚至就是简单的搭几块布就这样表演起来,所以我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了,我想这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对黄梅戏的关注,以及黄梅戏知识的普及更应该从小孩子抓起,毕竟黄梅戏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和对艺术的欣赏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发掘黄梅戏在现代社会中适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元素,如黄梅戏的通俗易唱、歌词易记,当然我们还应该在继承黄梅戏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发展黄梅戏,增添一些现代元素,比如传唱当代人关心的事件,使得人们感觉到黄梅戏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而不是一提到黄梅戏就是古装、封建社会的事情。

通过这次回家的社会实践,更加深了我对黄梅戏的认识和理解。我发现黄梅戏是非常有魅力的,而对于一个远离家乡在浙江海洋学院独自求学的人来说,久未听到乡音,黄梅戏是一种好的寄托相思的方式。哪怕仅仅是看到家乡的人都会感觉格外的亲切……我在网上搜寻着关于黄梅戏的信息,我初步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知道了邢绣娘是黄梅戏的创始人。另外,我还看了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并下载下来了,另外在CCTV1上看到由著名影星黄圣依主演的《天仙配》,这部神话版电视剧其中的很多拍摄场景就是在安庆市,同时我也在为黄梅戏从戏剧走向电影并被大家所接受而感到高兴。曾经有一个同学想学黄梅戏,但是她的父母非常的反对。我想作为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的,面对当时黄梅戏的市场不景气,现在没人听戏曲了,父母反对是很正常的。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最主要得看自己。如果自己非常喜欢黄梅戏,并且有这方面的天赋,那么我觉得可以和父母商量,毕竟现在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听的。比例不高,总数不少。其实所谓幸福,就是做自己最爱做的事,并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它做到极致,有益于社会让自己得到满足。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会遇到重重磨难,不光光是练功的苦,更多的是人世上的纷争,就算达到严凤英、吴琼、马兰、韩再芬的境界,想想她们从艺道路上的波折,也会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但选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同样会遇到烦心事,既然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烦心事,何不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呢?最终能否实现理想,还是要看你对黄梅戏的爱有多深,如果真的很爱,肯定能摆脱父母的束缚,如果因为某种阻碍放弃学黄梅,不用怪那种阻碍,还是要怪你自己——爱黄梅戏还不够深!

黄梅戏是在1949年以后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1952年安庆黄梅戏代表队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文艺调演的合影、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获奖人员合影等珍贵历史照片。正是这两次演出和随后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成立、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的拍摄,黄梅戏这个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草根艺术才得以不断得到规范、完善和繁荣,并从安庆走向了全国甚至世界。严凤英、王少舫等一代天才黄梅戏艺术家们创造性地充分发挥才华,以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将黄梅戏艺术推到了高峰,并为其兴盛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国家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马兰之后,以韩再芬等领军的新一代黄梅戏代表人物已走向成熟,特别是中共安徽省委提出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以来,黄梅戏艺术工作者充分利用黄梅戏为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优势,在登陆国家大剧院、打造黄梅戏精品的同时,仍保持了以城乡基层为依托,以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普通群众娱乐生活为己任的草根传统。

附件 黄梅戏经典曲目

黄梅戏传统剧目,经过历代黄梅戏艺人和剧作者的共同努力,积累十分丰富,鄂、赣、皖黄梅戏、采茶戏艺人习称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亦称七十二小帷)。它题材广泛,地方特色浓厚,是中华民族戏曲遗产中的一份重要财富。

    一、本戏


1.孟姜女葵花井 3.天仙配 4.白莲台 5.三姐下凡 6.下天台 7.柳荫记 8.上天台9.三世缘 10.鹦哥记 11.解石钟 12.绣幔帐 13.花仙果蒙难记 14.江流记(上) 15.江流记(下) 16.白布楼 17.血掌记 18.卖花记 19.二龙山 20.铁笼山 21.英雄山 22.双插柳 23.青龙山 24.四姐下凡 25.闹东京 26.水涌登州 27.琵琶井 28.孝灯记 29.药茶记(上) 30.药茶记(下) 31.绣针记 32.拜金钟 33.花亭会 34.石板记 35.云楼会 36.断恩仇 37.红袍记 38.双丝带 39.龙梦金私访 40.囚笼记(上) 41.囚笼记(下) 42.卖瓜记 43.芒砀山 44.三救许蛟春 45.合同记 46.负义记 47.报恩记 48.落庵记 49.除暴记 50.寻儿记 51.索妻记 52.平妖记 53.绣鞋记 54.罗帕记 55.三鼎甲 56.荞麦记 57.破镜记 58.血衣记 59.牌环记 60.牙痕记 61.白扇记 62.赶子图 63.珍珠塔 64.方卿借银 65.方卿蒙 66.麒麟豹 67.大战凤龙山 68.黑风洞 69.莲花庵 70.两世缘 71.菜刀记 72.双救举 73.秦雪梅吊孝 74.断机教子 75.卖水记 76.两状元 77.清官册 78.小清官 79.掉银记(上) 80.掉银记(下) 81.南瓜记 82.丝玉带 83.南门打赌 84.告经承 85.见青天 86.红灯会 87.乌金记 88.胭脂记 89.吐绒记 90.金钗记 91.锁阳城 92.青天记 93.海林州 94.香珠记 95.罗裙宝 96.罗裙记 97.清风岭 98.开棺审 99.衫襟记 100.道光游南京 101.打粮房(上) 102.打粮房(下) 103.程海如 104.芦林记 105.计歼敌首 106.新菜刀记


    二、小戏串戏折子戏

1.秋胡戏妻 2.赵五娘自叹 3.祝英台自叹 4.英台祭坟 5.湘子化斋 6.铁板桥点药 7.平贵回窑 8.夫妻观灯 9.螺丝究 10.吕蒙正回窑 11.郭华买胭脂 12.许士林祭塔 13.打花魁 14.花魁自叹 15.假洞房 16.赶春桃 17.三娘教子 18.柳凤英修书 19.龙舟会 20.荆州找子 21.王婆骂鸡 22.王大娘补缸 23.蓝桥会 24.古井幽会 25.懒烧锅 26.补背褡 27.绣荷包 28.苦媳妇 29.刘素珍自叹 30.郭素珍自叹 31.秀英采桑 32.当茶园 33.前撇芥菜 34.绣蓝衫 35.张三请菩萨 36.张三别妻 37.张三跑马 38.张三问路 39.挂招牌 40.张德和落店 41.姑嫂采茶 42.打茶园 43.断茶园 44.小和尚挖茶 45.贾氏调情 46.姑嫂望郎 47.张三拜年 48.高庙抽签 49.张三赶水 50.打招牌 51.大辞店 52.送五里墩 53.后撇芥菜 54.张德和休妻 55.劝细姑 56.讨嫁妆 57.张德和观花 58.叶五过门 59.张三会母 60.张妻投河 61.张三卖肉 62.拦行 63.叶五辞院 64.回娘家 65.双报喜 66.张德和得病 67.张三讨饭 68.张德义借银 69.张三当裙 70.毛子才分家 71.毛子才赶生 72.毛子才陪礼 73.毛子才辞年 74.毛子才吃面 75.打纸牌 76.毛子才背凳 77.毛子才滚烛 78.两河沟 79.毛子才落店 80.毛世进找父 81.毛子才醉归 82.钓蛤蟆 83.李广大过门 84.打伯爷 85.王氏借银 86.闹公堂 87.茶亭会 88.游苏州 89.借妻困城 90.报灾 91.逃水荒 92.李益借银 93.李益买女 94.官棚打赌 95.冯氏劝告 96.迈拉逊私访 97.黎明五起解 98.逢人骗 99.杨二女起解 100.借茶 101.上工 102.竹园会 103.张二女思春 104.认干妈 105.王道士超魂 106.上坟 107.二妹归家 108.盘广东货物 109.看船 110.初探病 111.会亲 112.骂街 113.推车赶会 114.辞工 115.德伢辞年 116.於老四辞年 117.於老四拜年 118.骂赌 119.看灯 120.吃醋 121.张二妹卸货 122.反情 123.王老六赶生 124.算帐 125.蒋氏女反情 126.德伢送粉 127.秀莲反情 128.生私跑子 129.单相思 130.三探病 131.反顺想 132.打瓦 133.跪踏板 134.砍刀子 135.张二妹下书 136.黄氏劝告 137.庵誓 138.过界岭 139.十八变 140.陈流海告状 141.吃稞饭 142.捉邱氏 143.返岭 144.打游案 145.拒嫁 146.柳林会 147.喜相逢 148.充军 149.游湖 150.苏州发卖 151.揭榜团圆 152.沦落风尘 153.哭祭守坟 154.自焚 155.吴三保游春 156.吴三保会春 157.胡彦昌辞店 158.老少换七 159.瞧相 160.挑牙虫 161.种大麦 162.补碗 163.烟花女自叹 164.姑怀胎 165.嫂怀胎 166.打烟灯 167.送绫罗 168.送亲演礼 169.送表妹 170.对三字经 171.杨驼子讨亲 172.罗凤英捡柴 173.砂子岗 174.恨小脚 175.恨大脚 176.张先生邀学 177.讨学钱 178.胡痛姐坐院 179.王小六卖鞋 180.汪氏劝夫 181.聂儿捡柴 182.送同年 183.孔瞎子闹店 184.毛师娘捉奸 185.王瞎子捉奸 186.刘崇景上坟 187.青龙山赶会 188.蔡金花卖纱 189.卖杂货 190.卖疮药 191.卖大布 192.卖大蒜 193.卖花蓝 194.掰竹笋 195.二百五卖纱 196.打哈叭 197.染罗裙 198.张监生调情 199.张监生揽馆(桂也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75e3dc04028915f804dc262.html

《黄梅戏发展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