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基本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17-12-30 19:05: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抗日战争的基本历史经验

作者:荣维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899 更新时间:20070205

60年前,一场影响着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在中国结束。一个大而弱的中国,彻底地把一个小而强的日本打败了。不仅如此,自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一直任列强宰割的中国,还因为它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屈精神,跻身世界四强行列,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而更令世人瞩目的是,经过战争洗礼的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由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政权而走上了复兴的道路。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它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什么历史经验?这是一个耐人思索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察一下中国抗日战争发生的原因。显而易见,抗日战争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爆发的。那么,日本为什么在上世纪30年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对日本近代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回答,这是由于它的统治集团早就确立了向中国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中国变成它的完全殖民地,是日本的既定方针。从甲午战争开始,经过九一八事变,直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方针去做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那样的肆无忌惮,也应该从中国的内部去寻找原因。

过去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从历史中总结出的教训,也是近代国际社会中的一条法则。实际上,这句名言是上世纪20年代斯大林在帝国主义环伺苏联的情况下提出的,而在中国它得到了验证,因此,它更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历史经验教训。

与日本相比较,中国的落后是从19世纪末期显现出来的。其实,近代中国与日本曾经有过相同的命运,两国都是在西方列强炮舰的威逼下被迫开港的。但是,在开港以后两国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日本以维新为起点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而中国却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很快就被原本落后的日本超了过去。不幸的是,中国落后于日本的时候,正是帝国主义形成的时候,近代中日两国的命运也便由此而决定了。当甲午战争结束的时候,日本曾经出现过举国上下狂热欢呼的场面。这是因为,对于日本人来讲,中国一直被视作天朝大国,打败了中国,在当时被日本人看成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从那以后,近代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就确定了,这就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落后就要挨打,在中国很快成为了现实。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落后呢?应该进一步去思考。过去,人们经常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来解释这种落后发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说,这种解释是科学的,也是人们所熟知的,这里不必重复。而换个角度来看,一个民族的进步与落后,与它的内部凝聚力也有重要关系,这也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一条经验。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在半殖民地状态下的国家分裂。中央政权轮流为不同列强操纵,地方政权也随着帝国主义势力范围的划分而各有其主。不同利益集团的出现,极大地涣散了民族凝聚力。武人政治不仅由此产生,连年内战也成为司空见惯之事。而中华民族的这种分裂,一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它的发展,导致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无疑地使日本的侵略有了可乘之机。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首先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吞并全中国的方针。九一八事变正是按照这样的方针由日本关东军发动的。在事变发生的前后,中国正处于严重的分裂状况,正是利用了中国的分裂,日本轻易地霸占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奉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日本得以利用中国的分裂继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导致了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此验证,分裂也要挨打,同样是历史的必然。

但是,一个民族在它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却是容易产生内部凝聚力的,这也是一条历史规律。当然,这个凝聚力的形成还必须有催动条件,而在中国,这个条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存在。

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成长于外患内乱的环境之中,民族和民主革命,是它的两个奋斗目标,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前者又成为首要。因此,共产党还在遭受国民党围剿的时候,就首先提出了抗日的口号。无论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际,还是在华北事变发生之际,共产党的抗日口号都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的拥护。而在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共产党所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从那时起,民族的分裂开始向着民族的凝聚而变化。而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不久,中国的民族凝聚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程度。在不同党派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国内人民和海外同胞之间,构筑了一条民族血肉长城,为中国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与日伪军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7万人、伪军1186万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亿,60余万官兵在战争中伤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还不仅仅表现在敌后战场的英勇作战方面。从全面抗战发生之始,共产党就一直以它坚持不妥协的立场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的大局精神,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号召力,是它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还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与改造旧中国的民主革命结合起来,在战争期间不仅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还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社会改革,锻造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型。而这些努力,又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最后成功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由战争初期的不到4万人,发展到10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信也得到极大提高。而随着人民力量的壮大和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了希望,新中国的建立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综上所述,从抗日战争的历史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基本历史经验:一个落后的国家容易遭受外敌侵略,而内部的分裂又是导致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一个国家和民族,它的凝聚力是它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民族凝聚力的产生,又与这个民族是否受到进步力量的主导密切相关。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凝聚力最高的时期,而这个民族凝聚力,又是靠着代表中国进步力量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形成与巩固的。靠着这个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不仅没有被日本帝国主义灭亡,而且还使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当前,中国共产党仍然主导着中华民族的进步方向,民族凝聚力也因此而得到维护。有了这样的条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807f17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1.html

《抗日战争的基本历史经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