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

发布时间:2020-05-18 10:51: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自我效能理论

一、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与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与效能预期。结果预期就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是人的主体因素的核心,并渗透、弥漫于人类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决定了个体人生的轨迹,而且也决定了个体思维、情感、行动及其动机的模式,它还决定了个体在面临危机、失败、压力等否定性情境刺激时的身心反应方式,从而决定著个体在人生事业上的成败与在日常生活中的幸福与否。在社会学习理论瞧来,个体的人生幸福与事业成功,不就是环境的偏爱,而就是个体的自我创造。

二、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之区别

结果预期在这里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某项行为会产生某种结果的预估;而效能预期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获得成功所具的信心。这两种预期之所以必须加以区分,就是因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项行为必然会产生某种结果,但怀疑自己就是否有能力去表现这项行为。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她的努力程度与情绪体验。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大愈持久,同时情绪也就是积极的。例如一个跳高运动员,在一次跳跃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否跳出2、38米的成绩的判断就是「效能预期」,而她对这一成绩能否为她赢得奖牌、社会荣誉、自我满足等的预期就是「结果预期」。

三、自我效能的功能

  自我效能的功能主要就是调节与控制行为,并通过行为调控影响行为结果。

  1、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常常倾向于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却恰恰相反。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预测到的成功可能性越大,她就越会努力尝试去从事这些方面的活动,新行为持续的时间也越长;反之,就会逃避那些自己认为不能胜任的活动,行为的坚持性也就越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80843b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9.html

《自我效能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