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流程及其说明

发布时间:2020-08-02 08:54: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同课异构流程及其说明

一、流程:

(一)调研:通过访谈或观察调研,了解教师亟需解决的困惑,生成教研的主题。

(二)设计:提出达成教研目标,确定授课教师、授课班级(程度尽可能相近),商讨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框架大致包括:内容及其解析、目标及其解析、问题诊断分析、支持条件分析、过程设计(关键处建议说明设计意图)、目标检测设计。

尽可能安排试讲,并根据试讲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三)实践: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现状,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所在备课组成员分工明确观课所重点关注的任务(如教学目标的达成、导入、提问、重难点突破、合作学习效果、课堂结构、媒体效益等),统计数据与分布。

适当提前让观课教师明确教研主题与教学内容,带着问题观课、思考。

(四)研讨:授课教师说明教学设计思路,作了怎样的调整以及调整的原因,对实际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观课教师点评(进行对比分析或分组讨论),授课教师答辩,组织者在关键点发挥专业引领,或结合课例作微型讲座。

反思与总结(成功与不足:课堂效果、学生反响、观摩教师反响;教学方法、策略比较;教学媒体使用的比较;教学理论的支撑等)

(五)共享:如果只围绕课例,研讨可能会囿于某些细枝末节,而缺乏深度。因此组织者应根据课例内容以小见大,透过课例引导教师思考更为本质的数学教学问题。

找出课例的个性、共性问题,提出对策,归纳可操作性的基本教学方法、理论依据,提供可共享的教学资源。

二、说明:

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这就是同课异构

由于授课教师教学理念、风格与个性的差异,学生的差异,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同,而这正是容易引发观课教师关注的:不同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影响教学效果的要素究竟有哪些?

教研活动应该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教研活动的目的不是欣赏,而是共振。以往我们强调依纲据本,重在理解、把握教材,而同课异构更致力于分析学生学情,鼓励教学思路的多样化,以改变唯教材、唯教参的类同教学状况,并高效整合课程资源。同课异构只是一个载体,核心是激发潜能,张扬个性,建构“和而不同”的教研文化。

同课异构是由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同课异构,正是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教师能够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

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一节课能接受多少,促进学生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教学一定要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空”则有灵性往来。要“舍得”,有舍就会有得,面面俱到则适得其反。

同课异构是一种比较式教研活动,“同”主要指相同的教学内容,“异”则往往体现于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教学方式的差异性、对教材重点和特色解读的差异性。“异”是手段,是路径,绝不是最终目的。同课异构设计,应该思考为何“异”,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异”的目的更明确,主题更鲜明。“异”太多意味着不成熟,也标志着危险。所以,不要强调“异”。无论怎么“异构”,肯定有“同”甚至“很多同”,毕竟教学内容相同,教学目标相近,教学对象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相似。因此,“异构”并不排斥使用相同的材料,也不排斥使用相同的方法,适合就好。当然,太多的“同”意味着简单的重复,意味着机械的操练,这与教学的本质相去甚远。

判断同课异构中的课孰优孰劣,关键不在于教学设计是否标新立异,而在于能否根据学生和教师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不断探求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课标、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学情的分析能力,对课堂的组织架构能力及专业水平的释放能力。无论怎么“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就是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获。

同课异构特别注重一个“悟”字。没有具体教法的指导,没有固定模式的羁绊,寻着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去感悟数学教学的真谛。前行的步伐并不轻松,然而,亲历试教的失败,便有了经受磨砺的勇敢;现场急中生智,便有了对数学本真的自觉追寻;辩论唇枪舌箭,便有了教学经验的丰富。数学如此博大,如此深邃,只要去实践、去探究,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感受到最质朴、最本源的快乐,一种充实丰富、合作分享的快乐。渐渐地,读书、实践、反思成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行为习惯,更希望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同课异构,有个体独立的创设,又有集体合作的智慧,有利于个体和团队的结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有利于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用理论诠释实践,用案例解读理论,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借鉴分享他人成功案例,创造生成自己的典型案例,有利于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异中有同,同中求异,求大同,存小异,也就能更好地提供思想碰撞、共振的材料,在“异”中传递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异”中增强因材施教意识,完善思维方式。这正是同课异构活动的价值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87f7e9cf90f76c660371a1c.html

《同课异构流程及其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