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散文的结构

发布时间:2020-07-19 05:57: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散文概述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

一、散文的分类

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①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②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③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④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⑤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鸣。

(5)常见的结构形式

①静赏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赏景的缘由;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②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③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表达志向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④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⑤参游式:进入景点——依次欣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移步换景,因空间转换而景色不同,情感因之而变化;有时虚实相间,适当联想,篇末暗示主旨。如《太湖醉锦》(2015年四川卷)

⑥叙史式:一语统篇——追述史实——抚今而感慨、抒情

特点:起点很高,表达某种情怀;追述史实,侧重与现实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联系现实追昔是为了抚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感慨。这类散文大多被称为文化散文。如《废墟之美》(2014年北京卷)

()议论说理类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具体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文中,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语言的形象性

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在表现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

()文化游记类

文化游记散文是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的一类散文。其特点有:

(1)取材上的文化性

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

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

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在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4)文化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存在交叉关系

如作者在记游过程中常常通过写景状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大部分因景抒情的散文,景常常只是一个引发感情的触发点,而游记则不论抒情色彩如何浓郁,总要摹山拟水,总要描述自然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人文景观。

()写人记事类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其特点主要有:

(1)写人记事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3)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而并非虚构。无论写人还是叙事,其目的都是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4)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

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包括标题、线索、开头结尾、材料组织、过渡照应等要素。就高考而言,主要考查文章思路、兴文县索和关键语段的作用。

一、 文章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因为文章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直接提现。文章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

纵向思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其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重在反映过程。

横向思路:总分式、对比式、纵横交错式。其特点: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

1.结构安排

相承关系:承接关系。具体特点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

相并关系:递进、并列、对照关系。具体特点: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相属关系:总分、分总关系。具体特点: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2.材料组织

材料组织的方式: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感情、事物、人物、思绪、景物、行程、时间、空间等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答题方式

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标题是什么,属于哪类散文,有几个段落,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对于文章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有利于增强答题的条理性,增强解题的准确度。

第二步,明确线索,梳理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因而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从而明确行文线索,梳理行文思路。

第三步,概括段意,分类合并

逐段概括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划分出层次,确定全文分几个模块。具体做法是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局、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通常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段意的理解,也要注意。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和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当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子之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的意思,再总合成段意。

4.答题模板

本文围绕……(以……为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练习《瓷器的意味》理清思路

答案:文章围绕瓷器的意味这个中心,首先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然后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演变过程,最后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分析文章线索及其作用

1散文常见的线索: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

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抓线索一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以“悲愤”的情感做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之情。 二是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如《白杨礼赞》;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如《海燕》) 三是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2、设问方式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015江苏卷)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2012湖北卷)

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011北京卷)

3、答题思路

第一步:点明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第二步,指出它在文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全文内容或上下文内容做具体分析。

4、练习《耳边杜鹃啼》

解答此类题时,需要从开头到结尾找到有哪些地方写了“杜鹃啼”,再分析各处的“杜鹃啼”在构思方面的作用。

答案 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 关键语段的作用

【考点分析】

句段作用分析题是高考命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命题上有整体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与局部分析句段结构作用两种。“分析作品结构”是高考散文的重要考点,所以句段作用分析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该题型是散文阅读考查中最常出现的题型,也是考生感觉答题有路、顺手的题型,然而更是考生颇感困惑的题型。如内容和结构作用到底如何区分,答题套路有时很不见效等。本次复习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

1.在“读”上下功夫,通过“读”把握全文思路,通过“读”把握所给句段的内容、层次和表达特点。

2.把握句段的一般作用和特殊作用的关系,避免答题的标签化。

3.答题应注意多角度思考,不仅要从常规方面思考,还要从线索、思路、选材、表达等方面思考。

我们要熟练做到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阅读句段本身,抓住位置考虑;掌握答题角度和答题模式,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链接】

()设问方式

常式提问:①某句(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分析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变式提问:①文章以“××××(内容)”开头,有什么好处?/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内容)”? ②文章以“××××(内容)”结尾,有什么好处?/请赏析文章结尾段。

()审题要点

1.审所给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作用自然就不同。

2.审提问角度

①笼统地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给定角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对内容的表达作用)

3.答题角度:内容作用+结构作用+表达作用+读者作用

具体展示:

①内容、主题作用:写了什么内容,暗示了什么信息,刻画了什么人物,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了什么感情基调,强化、深化、突出、揭示什么主题等。

②结构作用:悬念、铺垫、过渡、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等。

③表达作用:主要看该句、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运用了什么技巧,有,则写出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无,则不必写。

④读者作用: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这个作用不是必须要答的,确实有才答。

知识补充——特殊句段的作用:

(一)开头

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总领全文;渲染气氛,

a.开篇点题,往往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b.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者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抑扬),使文章有波澜;

c.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作用,从结构看,它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或者渲染某种气氛等。

d.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

f. 抑扬开篇,强化读者印象

g.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

h.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中间

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

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的过渡。(物→人 景→情 事→理 实→虚)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正衬(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②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

那么要考虑其作用是拓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具体展示或照应全文。

(三)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中心,卒章显志,照应题目,呼应开头等

含蓄委婉,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暗示主题或强化情感的作用。

(四)特殊句段

a.反复出现的句段:在内容上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在结构上交代线索,前后呼应;在表达上运用反复的修辞,一唱三叹,回环往复。

b.插入性内容(补叙或回忆性内容),主要起补充或解释作用。

☆参考阅读

b、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首句、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交代人物活动背景、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

文中句——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句——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中心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五)练习

《瓷器的意味》第一段的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奠定全文赞美瓷器的感情基调;内容上;突出了瓷器在物质生活丰富了的今天作为艺术品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9d03c7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4.html

《第一讲散文的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