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这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发布时间:2020-04-05 23:03: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作文素材:这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昨日,清明。

就在前些天,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火势蔓延迅速,危及西昌市区,大量浓烟飘进西昌城区。

据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西昌发布V3月31日通报,目前已造成19人不幸遇难,其中18名为打火队员,1名为当地向导。

据了解,31日凌晨一两点钟,他们在赶往火场的路上,风向忽变,一行人被大火包围,不幸遇难。

看到这则新闻,我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2019年的清明前夕。

是的,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地区发生森林火灾。

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包括刘代旭、杨达瓦、邹平、捌斤在内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在扑救中英勇牺牲……

很抱歉,在四川凉山木里大火一周年祭的这一天,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在沉痛悼念已故英雄的同时,我们意识到:

人这一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1

探讨“死亡”

让孩子学会面对人生无常

“我的医生朋友传来一张图片,让前阵子的悲怆感,再度狠狠来袭。照片上,是殡仪馆扔的满地的手机,而他们的主人早已化成了灰烬。”

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

武汉,这场让人措手不及的疫情,令人心碎。

对于那些逝去的人,没有人知道他们死前想说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还惦念着什么,一切都埋在了无声的尘埃里……

“这是殡仪馆,我们来接爸爸妈妈回家了!”

“太好了,爸爸妈妈可以回家了?他们好了吗?”

这是一段一个8岁孩子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对话。

孩子的爸爸妈妈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只能让这个8岁的男孩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领取父母的骨灰盒。

可孩子只知道来接父母回家,却对父母的死亡一无所知。

作为家长,我们不禁要反思:

我们总是跟孩子忌讳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可死亡的来临,却不会以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跟孩子玩一个游戏,就是用双手将自己的脸蒙住,然后再拿开,这个游戏的英文名叫“Peekaboo(躲猫猫)”。

据说这个游戏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古老的英文单词“dead”或“alive”。

可见,谈还是不谈,死亡就在那里。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能会经历很多丧失,比如最爱的宠物去世了、最喜欢的玩具毁坏了、阳台上最好看的花枯萎了等等,这些应激事件的出现都会激发孩子对于“死亡”的好奇。

孩子可能会用稚嫩的声音问

“妈妈,狗狗到哪去了?”

当孩子开始面对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是我们进行生命和死亡教育的最佳时期。

那我们应以什么方式去和孩子谈论死亡?

是直面死亡的真相?

还是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期许?

其实,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听孩子的!

孩子的个性、年龄差异决定了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教育方式,对一些性格比较软弱的孩子,如果我们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那可能会对他造成一定的童年阴影。

那对于一些性格相对坚强的孩子来说,实话实说直截了当的方式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因此,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首要原则。

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跟孩子讲述“死”这件事,那么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就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类事件。

2

别让“死亡”

成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禁忌

截至2020年4月4日10:00,国内累计确诊病例82878例,累计死亡病例3335例。

截至2020年4月4日10:12,海外累计确诊病例1016612例,累计死亡55299例。

这些数据从不是简单的数字,这背后,是无数家庭未来痛苦的一生。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吃饭、睡觉、运动,是平凡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对于那些刚从死亡边缘撤离的康复者来讲,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更何况对于那些逝去的生命!

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我们才会发现自由的呼吸、可口的饭菜、家人的拥抱、洒满阳光的窗台……

这些看似平常,却又是多么的珍贵!

请您告诉孩子:人这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但是,翻看历年资讯,我们却痛心的发现,很多孩子因为一些小事,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还没好好看过世界的孩子,却在最无忧的年纪选择了自杀。

也许,他们在选择自杀时,根本还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

在他们看来,死亡可能只是逃避打碎玻璃的手段、是抵抗家长管教的方法、是逃避生活的退路,是解脱。

但,唯独没有害怕!

他们对死亡无畏,对生命没有起码的敬畏,甚至是轻视。

想来,每当孩子问到死亡时,我们都是怎么回答的呢?

是不是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的呢?

有的带有童话色彩:死就是去了天堂。

有的是回避态度:以后你自己会懂得。

有的是拒绝回答:别老说死啊死啊的,多不吉利。

只有少数家长,可以正面、科学的与孩子谈论死亡。

可我们对“死亡”越是回避,孩子就越是好奇。

我们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

当孩子问到:“妈妈,你什么时候死”时,我们又该如何回答?

3

如何跟孩子

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

既然我们决定要和孩子谈谈“死亡”,那么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死亡呢?

方法一

通过与自然现象的类比来谈

“那些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人也是啊。

宝贝,你看小草,它从发芽、生长到枯萎有一个过程,爷爷以前也是一个小婴儿,然后慢慢地长成妈妈这样的大人,再然后就慢慢变老了,最后像小草一样,在死去以后和泥土合为了一体。”

之前小编还在网上看过一个很温馨的解释,妈妈把人生比作了滑滑梯的过程。

“你不是爱玩滑滑梯吗?玩滑梯的时候是要排队的。

人啊,就像坐滑梯一样,会慢慢下降,慢慢变老,等到落地,就要起身走开,不然会挡住后面的小朋友。

那外公去哪儿了呢?外公变成小朋友重新排队去了”

方法二

利用“生命教育绘本”

绘本也许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形式。

在孩子需要时,父母不妨坐下来,陪孩子一起,慢慢品味那些有关死亡与生命的故事,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比如《寿命图鉴》,它是一本适合4至10岁年龄段孩子读的图画书。

书中对于不同的生命体/物体,寿命长短进行了展示,比如豆芽:一天,小白鼠:一年多一点,飞机:20至25年,人:70年至80年以上,屋久杉:1000年以上,太阳:一百亿年……

不同时间尺度的生命都平等的在这个宇宙中存在着。这本书画风可爱、文字有趣,把生死这样的大问题轻轻地解开了。

除了孩子外,我们成人也应正视死亡这个话题,我们也应该通过书籍来丰富自己,其中《最好的告别》这本哲学类书籍就是不错的选择。

当独立、自主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

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

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

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这本书,来自一位多年经验的外科医生,梳理了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这本书,正适合我们的年纪。

方法三

利用与死亡相关的事件

利用与死亡相关的事件,让死亡充满“仪式感”。

比如当孩子因心爱的小动物去世而十分难过时,我们就可以为孩子安排简单的仪式,让孩子跟自己的宠物告别,亲自处理宠物曾使用过的东西。

让孩子在这样的仪式感中,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离开这个现实,让孩子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死亡。

这样一步步的,让孩子了解生命,并更加认真努力的活着。

因为,我们谈论“死”,是为了让孩子更加珍视“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bc83e5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0.html

《高考作文素材:这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