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的俸禄制度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引言..................................................................1一、清朝俸禄制度的基本内容............................................2(一)皇室俸禄........................................................2(二)外藩王公及世爵俸禄..............................................2(三)文职官员俸禄....................................................3(四)武职官员俸禄....................................................3二、清朝俸禄制度的主要变化............................................4(一)俸禄的支给形式..................................................4(二)授田............................................................4(三)满汉官员俸禄、文武官员俸禄、中央和地方官员俸禄的异同............4(四)正俸与恩俸、双俸、养廉的区别与联系..............................4三、晚清俸禄制度的调整与变革及官场腐败的原因..........................5(一)晚清俸禄制度的调整与改革........................................51.养廉银的变化........................................................52.公费、津贴、薪水制度的推行..........................................5(二)晚清俸禄制度变化后官场腐败的原因................................5四、启示..............................................................6致谢..................................................................6参考文献..............................................................6






浅论清朝的俸禄制度
历史学专业学生杨洁指导老师:张俊成
摘要:俸禄制度是我国古代职官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俸禄是封建君主专制集权下文武百官、宗室等定期领取的薪俸,类似于现代生活中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经历了社会形态等的巨大变迁,当然其俸禄制度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它既有前朝旧制的遗存,也有着近代社会俸禄制的新变化。本文将从清朝俸禄制度的内容,变化以及晚清时期俸禄制度的改革及其产生的影响方面来浅谈清朝的俸禄制度,并根据其俸禄制度的概括简单总结一下俸禄与廉政的关系。
关键词:俸禄制度清朝廉政

IntroductiontothesalarysystemofQingdynasty


Abstract:Salarysystemisanimportantsystemoftheofficialsystemsinancienttimes.Asthewagesofcivilservantsinreallife,it’salsothesalarywhichwillberegularlygrantedtoallthecivilandmilitaryofficialsandimperialclanundercontrolofthefeudalabsolutemonarchycentralizedsystem.TheQingdynasty,thelastfeudaldynastyinChina,suffersagreatchangeinthereformofthesocialforms.Andthesalarysystemalso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reform.Notonlydoesitkeeptheoldremainsoftheformerdynasty,butaddthenewsystemofthemodernsociety.ThisarticlewilldiscussthesalarysystemofQingdynastyfromthefollowingperspectives,includingthechanges,contentandthereformofthesalarysystem,andtheinfluenceofthesalarysystembroughtbytheseriesofthereformofthesalarysysteminQingdynasty.Meanwhile,thispaperwillbrieflysummarizesalaryrelationswithintegrityonthebasisofthegeneralizationofthesalarysystem.
Keywords:salarysystem;Qingdynasty;integrity

引言:清朝的俸禄制度大体是沿袭明代的惯例,官分九品,以官员的品级发给俸禄。据清《户部则例》卷七记载,清朝所有京官,不论满汉一律按品级发俸禄,俸禄包括俸银与禄米。从一品官到九品官的俸银分别是一百八十两、一百五十五两、一百三十两、一百零五两、八十两、六十两、四十五两、四十两、三十一两五钱。每一两银发禄米一解。外官除了不发禄米,其俸禄和京官相同。这个俸禄标准与历代的封建王朝相比显然是一种低俸,但这个标准一直持续到清末。清统治者从顺治四年到康熙八年对官员俸禄作了几次大的调整,最后才成为定制。下面我将从清代俸制的基本内容,清代俸制的主要变化,以及晚清的俸制变革和所受到的启示来浅谈一下清代的俸禄制度。
一、清朝俸禄制度的基本内容
1

(皇室俸禄
皇室包括后妃、宗室和公主,当然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宦官。清代“皇后居中宫,主内治”的后妃制度是到康熙时期才逐步的确定下来。制定后妃制度主要就是为了区分后妃等级以及给与后妃不同的待遇。后妃在“铺宫”“年例”“日用”、“恭进”、“恩赐”、“吉礼例用”、“嘉礼例用”、“筵宴例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别和不同的待遇。1等级越高年例和日用银两就越高。当然,除了年例和日用后妃们过寿和诞子还会有赏赐例。例如皇太后寿辰会有恭进银10000两,大号小珍珠和小珍珠串各300串等;而皇后寿辰则赐金90两,另外还有银900两以及蟒缎9匹等;皇贵妃寿辰,赐上用缎、宫用缎和春缎各6匹等;到了贵妃寿辰则赐上用缎4匹,宫用缎和春缎各5匹等。而对于诞子,皇后得到的赏赐银是1000两,皇贵妃则降到了500两,到了贵妃只有400两。所以后妃享受的待遇是由她的身份地位决定的。当然这些标准只是一种制度化的规定,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遵守,只要一有机会这些嫔妃们就会肆意挥霍。
清朝的宗室是由皇太极时的“九等爵制”发展到顺治帝时期的“十四等爵制”与同一时期的文武官员相比清朝的宗室俸禄标准可谓相当之高。从亲王到贝子的高爵宗室俸禄更让人惊叹。顺治元年亲岁王给银10000两,郡王5000两,贝勒
2
2500两,贝子1250两,625两。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是清宗室的封爵是只封爵位不封地,更不用说在地方建国、建府。而通过圈占土地拨给京畿地区宗室王公庄田的制度只是属于清廷对宗室的一种恩赐。除了恩赐制度还有发放养廉银米和红白事件的恤赏的优恤制度。
清代公主在崇德以前并没有明确的规制统称为“格格”而到了崇德元年“五宫”并建,宫闱制度确立,皇帝的女儿凡是中宫所出被封为“固伦公主”,妃、嫔所出者及中宫抚养宗室女下嫁者,都被封为“和硕公主”。3清入关之后,开始议定亲王、郡王、贝勒之女的名号,顺治十七年统一对王、贝勒、贝子和公的妻女进行封号。所有受封的公主都按其所封等级发放俸禄。顺治七年初次议定公主以下有差:“岁给公主、郡主各一千石,县主三百石,郡君二百石。”4随后又有几次对公主,公主以下以及额驸的俸禄进行调整。除了俸禄之外公主等还有其他的经济待遇,例如在公主下嫁之前的月银,年例银240两,“按月支给”除此之外还有陪嫁嫁妆、马骡车辆、器皿、当铺、取租房屋以及公主庄园等。公主从下嫁之日开始就会有不时的赏赐还有给与日用。
宦官也是宫廷里必不可少的力量,清朝受前朝宦官专权干政的教训对宦官严加防范设置“十三衙门”后改为“敬事房”的宦官机构。宦官的品级与俸禄也随着宦官衙门的建立与沿革而变动。在设立“十三衙门”的时候,按照十三衙门给予太监品级”,而裁撤“十三衙门”的时候,则又对太监裁撤品级。
(二)外藩王公及世爵俸禄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是个多民族融合的朝代,清统一中原以后仍然实行外藩封爵的政策,而且封爵有着更细密化的趋势。清廷给予封爵的外藩王公相应的俸禄。除了俸禄之外还有其他的待遇。比如外藩王公来京时,给予日食口粮及来往路费。往来的路费也是有其标准的。除了路费和日食口粮还有年班、围班、贡献时的赏赐。这些赏赐名目繁多但都有其一定的规制。并且这些赏赐特别是年班赏赐数额很大,构成了外藩俸禄的重要补充。除此之外还有外藩王公等亡故后的恤赏。
另外清朝还有大批的异性封爵,而且再入关前就已经封爵论等,入主中原后又定世爵为八等,即八等20级的世爵体制。到乾隆十六年又形成了清代九等21级的世爵定制。凡此世爵都有一定的袭爵原则,也有一定的俸禄标准。顺治七年
2

“定岁给世爵俸银有差”5,当时俸银的标准非常低,并且不支米。而这种世爵俸禄标准非常完备的成为清一代的定制是在顺治十年,这时的世爵俸禄就分为俸银和俸米两种。这种俸禄标准比清初文武官员的俸禄高,但是仍大大低于宗室王公的俸禄。
(三)文职官员俸禄在清朝,文职官员分为两种,即京官和外官。并且他们的俸禄标准是不同的。顺治元年首次议定在京官员的俸禄,声称“仍照故明例”6,依照明的“本色俸”和“折色俸”制定“本色禄米”从正一品至从九品,“俱一十二石”的俸禄制度。另外“柴薪银”是这一时期专门为汉官议定的。顺治二年还设置了公费银。顺治十年,对文官的俸禄标准进行调整,顺治十三年不论满汉,所有官员的俸禄全部按品级发放俸禄。同时开始裁汉官的柴薪银。并且外官俸禄的俸银和京官一样按照其品级发放,但是没有禄米。但是与京官不同的是他们的俸银、蔬菜烛炭银、心红纸张银、案衣什物银、修宅什物银等都不属于正俸之内。这部分银两是正俸的重要补充,其数额有时甚至会超出正俸。
既然清朝的文官俸制度是依照明制,所以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低薪,甚至低到了不能维持官员正常生活的程度。官员们为了维持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者想有些挥霍性的消费,就只能采取受贿。其中征收耗羡就是一种除了受贿之外的一项补救性措施。可是到了乾隆后期,“耗羡归公”政策开始推行。这样一来支发各官的养廉银就成了与正俸并行的一项俸禄制度。京官的俸禄因为外官有了养廉银显得更少了,所以清朝开始给部分京官发放养廉银,并且在京官中推行“双俸”和“恩俸”。
有发就有罚,清朝还有一套完备的罚俸制度。清朝的罚俸制度包括罚俸、俸、捐俸与扣减养廉。另外清朝的致士待遇和吏员俸禄也都有十分完备的规范,在此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四)武职官员俸禄
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构成清朝的武职官员。八旗武职官员俸禄中最显著的就是授田制。在入关之前清统治者就有“计丁授田”的制度,入关之后清统治者对京畿地区进行多次圈占土地,根据《畿辅通志·经政略·旗租》的记载,京城八旗官兵所分拨的土地数额则为:
镶黄旗:2363340
正黄旗:2354385正白旗:2079648正红旗:1220710镶白旗:1644430镶红旗:1305330正蓝旗:1713660镶蓝旗:1410128
在八旗驻防的地区,也有旗地的分拨,但是数额各种记载零乱不全,难以系统统计。绿营是清廷入关之后招降收编的明朝军队、汉人以及起义军余部,它沿袭明代的军队编制,所以饷制也沿袭明代。名粮制度也是清朝武职官员俸禄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官借兵丁空额以粮食饷,在八旗中,名粮也叫做“随甲银”“亲随名粮”、“随丁名粮”、“亲丁名粮”,有关将领各按其职名而定随甲数额。绿营的亲丁名粮实行的较晚。绿营名粮制度实行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顺治元年至康熙四十二年,其表征是“名粮”的任意虚冒;二是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四十
3

六年名粮由任意虚冒转向制度规范;三是乾隆四十六年以后,名粮改为支发武职养廉。武职养廉先是在八旗中实行,后来又推广到绿营中。
二、清朝俸禄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俸禄的支给形态
清代的俸禄虽然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这样就克服了明朝俸禄折色带来的弊端,也避免了在银、钱双本位制下由银、钱比价的波动而导致官员利益受损,这样他们就能得到按照俸禄标准的实际收入。清代以货币银两的支给形态已经标志着传统俸禄制度向现代薪金制度的转型。
(二)授田
清代宗室与旗员的授田,从形式上看与前代的职田有所联系,但实质上是满族统一中原前“计丁授田”的遗存。清朝初期,满洲贵族就开始大规模的圈占汉人的土地。到了清统治者入关之后又开始派遣官员跑马圈地。顺治元年下令:京城较近的大量的没有主人的县民的土地以及死于寇乱皇亲王公大臣的土地全部分给东来的王公勋臣以及兵丁等。顺治二年,圈占土地的范围扩大。顺治四年圈地扩大到顺天、保定等42府县。随后停止大规模圈地,只有可零星的圈地、换地。圈地最初只是圈无主荒地,后来对有主无主都圈,甚至包括庐舍和场圃。圈占来的的土地被满洲贵族设立皇庄,赏赐王公勋臣。赏赐是根据宗室、王公、官员的等级和所属壮丁数目,给以相应的庄田和壮丁地。按照“计丁授田”的原则分给八旗士兵土地。但是圈地严重破坏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激化民族和阶级矛盾,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由于汉人的不断反抗和壮丁的逃亡,康熙八年下诏停止圈地换地,康熙五年鳌拜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换地,但引起了大臣的强烈反对。
(三)满汉官员俸禄、文武官员俸禄、中央和地方官员俸禄的异同虽然满族官员的地位高于汉族官员的地位,但是满汉的文职官员俸禄标准是一致的,而武职官员,八旗和绿营将领的俸禄标准却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既有民族地域的因素,又和二者的历史渊源有联系。在文武官员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俸禄标准也因为职司不同而标准不同。清朝的俸禄制度由不同的系统构成,比前代要复杂的多,这种源于职司不同的俸禄标准的区别有其合理和进步性。
(四)正俸与恩俸、双俸、养廉的区别与联系
清初的“正俸”基本沿袭明代,属于薄禄的特点,这是由于体现“清承明制”和清初财政困难的结果。而雍正乾隆时期政府财政充裕,可是官员的日用还是短缺,这是清廷开始“恩政”以养廉。京文官开始有了“恩俸”、“双俸”的支给,武官和在外文官开始有了“养廉银”。并且慢慢的成为定制。制度化、普遍化的双俸制和养廉制,是清代官员俸禄“优渥”的表现形式,也是清俸禄制度的一大特色。
三、晚清俸禄制度的调整与变革及官场腐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特别是太平天国起义以后,晚清的俸禄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清政府出台了一些新的俸禄名目,这时的俸禄制度开始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湘军、淮军、练军、海军、陆军等不同的“饷章”先后出台。武官的俸制也随着军制的变化而产生了变化。出使大臣、海关洋员俸薪的议定等等。新的形势
4

促使新的俸禄类别的出现。又有“公费”、“津贴”等名目,而且“名目参差,京官各部院不同,外官各省直不同”7社会的大变动导致了俸禄制度的变动。一方面使得官员的收入路子多了,但是一方面却造成了晚清官场腐败严重。
(一)晚清俸禄制度的调整与变革1.养廉银的新变化
清代养廉银出现起初是因为清朝官员的超低俸禄难以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为了预防贪污腐败行为,首先在外官中推行养廉银,而后陆续推行到京官中。在雍正时期,户部各级官员就有养廉银;养廉银的发放扩展到其他各部的官员以及在京八旗大臣等是在康熙初年,但京官的养廉银数额要比外官养廉银数额低很
8
多,“最多不过五千两”。养廉银数额最初是由政府统一规定的。外务部设立后,新设的各部自行奏定养廉标准。这时京官养廉银数额开始增长。与以往相比,获得清廷批准的新设各部门京官的养廉银数额大大增加。所以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官制改革以后,新设和改设的各部门都举奏自行拟定养廉银数额,如东三省总督奏定年支养廉3万两。清末自行拟定养廉银数额的俸制新变化使养廉银数额大幅度增加,这样官员可操纵的资金就更多了。
2.公费、津贴、薪水制度的推行
晚清开始推行公费制度,袁世凯在1902年奏请改陋规为公费以用来作为公共支出,并且得到了清政府的同意,于是清廷有了公费制度。但是起初公费只在外务部和吏刑两部实行,地方各省推行缓慢。清廷发布谕令开始督促各省采用公费制度是在预备立宪以后。但由于清廷拮据的经费,直到清朝灭亡公费制度的推行仍然是参差不齐。晚清物价上涨,官员俸禄低生活拮据,津贴的发放是用来弥补清朝官员俸禄较低的,其发放特别普遍,甚至连新科进士都有津贴。如“翰林中书每年给津贴银240两,部属160两”。可由于清政府的经济困难,公费、津贴、薪水都没得到统一规划,晚清时期按月进行俸禄薪水的发放。但无论如何这的确拓宽了官员的收入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官吏的收入。
(二)晚清俸制变化后官场腐败的原因
晚清时期各级官员的收入与前期相比增幅很大,可是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反而更加显著。首先这和清代的罚俸制度有关。清代的罚俸制度可谓空前完备与苛刻,并且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只要是官员违制,无论“公罪”还是“私罪”,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罚俸处分。这就意味着官员只要出现一点差错就可能受罚,不过罚俸的多少根据其犯错的程度而定。《大清会典》中规定“罚俸,其等七。罚其应得之俸,以年月为差,有罚俸一月,罚俸二月,罚俸三月,罚俸六月,罚俸九月,罚俸一年,罚俸二年之别”9。这样就可以看出,细致严密而又苛刻就是清代的罚俸制的明显特点。另外还有裁俸,捐俸等。裁俸虽能在一定程度缓解国家财政困难,可实质上对官员来讲它就是一种经济剥削。清朝俸禄标准原本就低,还要进行罚俸,官员还得养家糊口,所以他们肯定会取之百姓以弥补自家的需求。由此清政府对于官员贪污受贿与私征耗羡的行为只能持表面禁止而实际默认的态度,这就变相纵容了官吏的贪污和腐败。官场腐败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晚清的财政危机。由于鸦片战争,清政府耗费了大量的财力,造成财政日趋紧张,清政府为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军以致税收大减。战争支出加大,如清户部奏报咸丰帝“军兴三载,靡响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余两”,“现在部库,仅存正项待支银二十二万七千余两,七月份应发军铜,尚多不敷。”10清政府陷入第二次财政危机是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为了解决这次的财政危机,清政府可谓使尽了手段。例如打算把文武官员的俸禄以及铺租房屋都停了的节流办法,和开征厘金的
5

开源办法,还增收各种苛捐杂税并且滥发铜元。甚至大借外债出卖国家权利。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痛苦不堪,官员切身利益受到猛烈冲击。统治阶级内部以及统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严重激化,让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俸禄政策得不到切实实施,政府就压制和克扣官员,官员只能搜刮百姓,由此官场腐败贪污猖獗盛行。另外晚清的地方割据也是晚清官场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启示
综上所述,俸禄制度是一个国家体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国家公职人员
的薪金标准在国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薪金标准的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样俸制的混乱复杂更会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清朝是个典型的低俸制,而后有实行高薪养廉,不能没有能够达到养廉的目的反而使清朝混乱不堪最终灭亡。在当今我们社会我们国家也在实行廉政建设,而且公务员的工资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我们的廉政建设之所以要比清朝强是因为我们知道廉政建设中薪金的高低只是一个方面,整个国家的机制更重要,最根本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要雄厚。所以说要想让一个国家的公职人员清正廉洁就必须在经济建设上下功夫,然后综合国家的整个机制体系以及体系内部的条理和科学。

致谢

在此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导师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他的包容和谅解。没有老师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老师无私的关爱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激励我不断的进取,走好以后的道路。其次也要感谢我的导员王建阳老师,以及这四年所有的学习中所有教过我的老师,谢谢他们传授给了我知识,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这四年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特别是我的同学加舍友李聪同学在百忙之中帮我一起找资料,要特别的感谢她。谢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参考文献:
[1]鄂尔泰,张延玉.国朝宫史.典礼四[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卷8:16.[2]孔绍明.清世祖实录[M].台湾:台湾大通书局,1984,10:74.[3]郭松达,李尚英.清朝典制[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26.
[4]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国用十一[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73:56.[5]清高宗.清代文献通考.国用十一[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卷42:96.[6]清高宗.清朝文献通考.国用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卷42:107.[7]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国用十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73:69.
[8]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第五辑[M].北京:中华书,1984:150
[9]昆冈,李鸿章.光绪大清会典[M].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11:156.[10]清实录.文宗显皇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89391.
6

[11]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521-661.[12]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5-170[13]吴兵.养廉银立法初探[D].苏州:苏州大学,2011.[14]官蔚兰.清代薄俸与陋规[N].人民日报,1947-12-03.
[15]何平立,储考山.中国政治制度史[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124-203.[16]王开玺.晚清政治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6-76.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7b94d831b765ce0408140e.html

《浅谈明清的俸禄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