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发布时间:2019-04-04 09:55: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范进中举

吴敬梓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3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理解对比和讽刺的写法与作用。

4、体会人物塑造的各种描写手法并学会有意识运用人物描写来反映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层次。(重点)

3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理解对比和讽刺的写法与作用。(重点)

3、体会人物塑造的各种描写手法并学会有意识运用人物描写来反映主题。(难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还有一种说法“学而优则仕”,所以封建科举制是一种毒害人的制度。可是它具体是如何毒害读书人的,我们可能就不能详说了。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资料,一起来认识这种制度。(播放影片)

通过观看上面一段视频,同学们对科举制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危害性可能还没有真切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进《范进中举》。一起去认识它的危害。(板书课题)

(二)回顾小说的相关知识。

(三)展示预习

1、作家作品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世家,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衷于科举,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父母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变得放浪形骸,不到十年就将遗产挥霍一空。后移居江宁。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也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我国清代第一部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工诗词散文,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今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2、字音字形

荒诞( ) ( )着肚子 ( )在脸上 星宿( )

避讳( ) ( ) ( ) 作揖( ) ( ) 带挈 ( ) ( )了头发 细丝锭( )

醉醺醺( ) (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

3、介绍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三)整体感知

速读文章,小组合作找出小说三要素。

(明确)人物:范进 胡屠户 张乡绅 乡邻等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情节:

开端:(1-2)进学回家,丈人教训;

发展:(3-4)乡试回家,卖鸡救命;

高潮:(5-10)看喜报发疯,胡屠户治疯;

结局:(11-12)乡绅拜会,范进赠银。

(通过具体的图片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四)作业设计

课文标题是“范进中举,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中举前后他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结合课本找找其变。

(五)板书设计

开端:(1-2)进学回家,丈人教训;

发展:(3-4)乡试回家,卖鸡救命;

高潮:(5-10)看喜报发疯,胡屠户治疯;

结局:(11-12)乡绅拜会,范进赠银。

第二课时

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

1)课文标题是“范进中举,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中举前后他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试着讲讲其变。

word/media/image1_1.png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2)塑造范进形象的社会意义

封建科举制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中举前的范进就是典型,同时也使及第者飞黄腾达,张乡绅和中举后的范进就是例证。它任意摆布一个个知识分子的命运,造就了一大批死读书,读死书的人物,它毒化了整个社会,扭曲了人们的灵魂。

周围人物形象分析

1)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2)周围人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们的形象?

word/media/image2_1.png

胡屠户:中举前百般奚落辱骂,中举后极尽巴结奉承。 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粗俗不堪、势利之极。(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众乡邻:中举前不闻不问,中举后殷勤送礼,奔走效力。

张乡绅:中举前不屑一顾,一向有失亲近,中举后竭力拉拢,贺喜送礼。

众乡邻: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张乡绅:急于结交新贵,攀附权贵,扩大权势,是一个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3)这些人物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讨好,对贫穷落魄的人冷漠无情。说明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已深入人心,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漠。

4、艺术特色

1)夸张性的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惊喜发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写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普遍,却也是会有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具有尖刻的讽刺效果。

2)前后对比的人物描写。

对比主要运用于胡屠户身上,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使其形象跃然纸上,讽刺鞭挞何等深刻。

3)富有讽刺性的人物语言、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和富有戏曲性细节描写,增强小说的讽刺效果。例如像你这尖嘴猴腮,……就想吃天鹅屁。表现当时胡屠户越训斥语言越尖刻,越来气。写范进看到报帖时的言行,屠户给女婿扯衣襟的细节等等,都令人感到可笑、可鄙、可悲。

(四)小结:

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范进中举癫狂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世态的炎凉。

(五)板书设计(略)

(六)作业设计: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不少于200字)

提示:胡屠户紧紧攥着范进给的银子,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回去了。过了没多久,忽然又一报录人飞马而至,叫道:“报错了!中举者非此范进,而是邻县范进。”(请大家展开大胆的想象,来说说自己的设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be894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3d.html

《范进中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