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定稿

发布时间:2020-06-18 20:38: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分校(站、点): 邵 武 分 校

学生姓名: 彭 芬

学 号: 1135001207139

指导教师: 魏 毅

完稿日期: 2012.10.28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境美

写作提纲……………………………………………………………………(3

内容摘要……………………………………………………………………(4

关键词………………………………………………………………………(4

正文…………………………………………………………………………(4

一、绪论……………………………………………………………………(4

二、本论:…………………………………………………………………(4

一)诗画统一、物我相融……………………………………………5

(二)意境悠远,虚实相衬 ……………………………………………(6

(三)幽寂静谧,禅意盎然 ……………………………………………(8

(四)动静结合,相得益彰……………………………………………9

(五)诗由心生,源自生活………………………………………………(11

三、结论……………………………………………………………………(12

参考文献 ………………………………………………………………… (12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写作提纲

一、绪论

王维山水田园诗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山水艺术美的创造。为了取得“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调动了他作为画家、音乐家、诗人的一切艺术手段,善于发现并把握那些特定的客观景物,艺术再现并创造独特的意境。王维是把山水诗的美学价值推向艺术高峰的一位全能的作家。

二、本论

(一)诗画统一、物我相融

(二)意境悠远,虚实相衬

(三)幽寂静谧,禅意盎然

(四)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五)诗由心生,源自生活

三、结论

维的山水田园诗开创了一个时代,堪称山水诗“正宗”。他的山水田园诗发展到了顶峰,犹如光辉灿烂的明珠,在中国诗歌艺术宝库中永放光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并占据重要一页的伟大诗人。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

彭 芬

内容摘要维的山水田园诗开创了一个时代,堪称山水诗正宗他的诗可谓是:诗画统一、物我相融意境悠远,虚实相衬;幽寂静谧,禅意盎然;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诗由心生,源自生活;韵味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他的山水田园诗发展到了顶峰,犹如光辉灿烂的明珠,在中国诗歌艺术宝库中永放光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并占据重要一页的伟大诗人。

【关键词】王维 田园诗 诗中有画 意境

维用“意境”来衡量一切文学作品艺术的高下,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迄今为止,这仍然是评价文学尤其是抒情作品的一条重要标准。那什么是意境呢?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这可以看作是对于“意境”这个范畴最简明的规定。“境”当然也是“象”,但它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趋向于我限的“象”,也就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常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境”是“象”和“象外”虚空的统一。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只有这种“象外之象”——“境”,才能体现那个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气”)。
在盛唐诗坛上,除李白,以外,很难找到与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相提并论的诗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评语主要是针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王维山水田园诗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山水艺术美的创造。为了取得“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调动了他作为画家、音乐家、诗人的一切艺术手段,善于发现并把握那些特定的客观景物,艺术再现并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王维是把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推向艺术高峰的全能作家。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体味。

一、诗画统一物我相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高度赞扬。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体现了浓郁的诗情与画意的相互渗透和生发。在王维的诗里,意与境不是像蛋清和蛋黄一样貌合神离,而是水乳交融,有机结合。王维诗画兼长,一向兼有诗人与画师的天赋,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他怀着诗人的情愫,紧握画师的彩笔,使简洁优美的诗句能同时显示千里山河的绝妙画境。对各种景致的远近、浓淡、疏密、明暗的处理,无不逼真传神,甚至将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微妙变化,都镂刻得栩栩如生。他的山水诗善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所谓“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水田上空,白鹭飞舞,夏日密林,黄鹂唱和。丰富的景观,不同色彩、形态的视觉冲击和听觉感受,如同一幅鲜活的立体图卷。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诗人还在这幅图卷上浓浓地加上了两笔感情色彩:漠漠、阴阴。以叠字漠漠,形容水田宽广,视野已极苍茫;又以叠字阴阴,描绘夏季蔚然深秀的辋川密林,境界更觉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为融合,极尽辋川景物深广之美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王维的山水诗善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宜,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雨中蓝色绿堪染,水上飞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王维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类意境的创造中,作者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描写自然山水和农村风光的幽美以及隐居生活中的情怀。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村秋天的黄昏,空明澄净、清新纯美:一阵秋雨过后,空气格外清爽,月光透过松枝,斑斑点点洒落地上,山泉叮咚作响,水底沙石历历可见。翠绿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清脆的笑声,原来是浣纱的姑娘要回家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打鱼的人们晚归了。“王孙”自可不必离去此诗有山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真美 更关键是有浣女渔舟生气由此而来这首诗用四十个字精妙、立体地描绘了一幅令人赞叹的山水画,作者遣词用语不着意经营,却构成这样一幅清新而宁静、生机盎然又祥和优美的山居秋暝图。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外,诗中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作者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以白描手法,不用词藻雕饰,就描写出了环境的优美,秋光的可爱。这寻常的风景,寻常的人物一经王维的简笔勾勒,便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从这首诗可看出王维擅长借景物创造意境。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佳处不在语言”(《唐诗别裁》),就是说其妙在有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意境悠远虚实相

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实境即作品中描写的那个具体的,有限的,个别的境,是意境产生的基础,是作家创作的的着力点。如果实境描写得不成功那虚境就无从谈起。因此描写客观景物就成为作家的基本功。由实境引发出的境界便是虚境,虚幻的,无限的,令人遐想的,作者不便说出又刻意追求的那种境界就是虚境。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是由实境联想而产生的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田园乐七首》)“芳草”、“长松”,其色调、形态就给人一种幽美感写情不露,却实写,“虚”境为情,与隐逸生活似乎有一种天然联系。”“萋萋芳草”、“落落长松”正是隐士所慕表面格调清新,骨里却宁静平和。这是王维诗歌中潜藏着的一种趋静求闲的神韵。这也是他艺术上追求的高峰。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表现了诗闲自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先生对门。
这首诗简直象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诗人笔下的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 ,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山下”,不是指近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可见,“远村”暗示出远山。且此山与“天边”作邻,就更可见其远了。在画面上,色彩淡薄、明净:远处的孤烟一缕淡灰 、高原一层淡黄。从渲染的氛围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诗人虽没有实写人物的活动,但从“孤烟”一词的点化中 ,却托出人。由此可见人烟非常稀少 。诗的前两句是重在描绘冲淡的景物,后两句是重在抒发冲淡的情感。王维的诗又多以虚写实,如《汉江临泛》的中间两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颔联把所见江山的空间跨度极力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诗人用“有无”和“外”,点出了画面由实景而化入虚白。颈联再用一个“浮”字,以郡邑浮沉、天空摇曳的幻觉,极写水势的浩渺潏荡,似乎把郡邑描写成海市蜃楼了。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表现出“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这不能不得益于王维平淡自然而又体物精细诗歌语言营造 “虚实相生”的美好意境。

三、幽寂静谧,禅意盎然

王维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意象空灵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吸收禅宗的超然脱俗,以佛家的目光观察世界,“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同时,又将佛教的“空”、“寂”之境,作为人生的归宿。于清静环境与心境中修身养性,领悟佛理。

《积雨辋川庄作》中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抒写诗人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如《山居秋暝》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松、泉、石,四个意象组成空明幽妙的意境,而“明月”是其中的主意象——因“月”之“明”,方可见“泉”之“清”。这多么幽深明净的超脱境界!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禅林”(《酬张少府》),结合王维的这些诗句看,“明月”“清泉”暗含空灵之意,成了诗人追寻隐逸生活和佛学境界的物化形式。

王维的诗渗着禅意,呈现出“空灵境界”,这正是他的山水诗臻于极致的一个标志。

四、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动静相衬造成的意境美,也是他在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王维凭借着特殊的音乐修养,在创作山水诗时,往往比别人更能敏锐地感受并精确地把握山水自然的天籁,通过精练而富于诗意的语言,作有声有色的表达。

王维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辩证法运用得可谓炉火纯青。诗中那些发自“象外之趣”而又摇曳多姿的静美之境,表现出了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趣和意蕴。王维山水诗中的“动”,只是一种艺术手段,而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田林山水的静美境界,才是其山水诗中主旨所归。作为艺术手段的动态性,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创造静的意境服务,以造成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
王维的田园诗和山水诗都表现了静的意境美,但静的特点在此二类诗中还是有差异的。其田园诗在优雅闲逸的情致和明朗淡泊的气氛中描写的多是闲静的意境;而他的山水诗,在幽深冷寂的氛围和浓厚艳丽的色彩中,表现的多是幽静的意境。我们先看他的《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满枝盛开的桃花,带着晶莹闪亮的点点水珠,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更显得鲜红娇艳。这是近景的特写镜头。远处,嫩叶青青的柳丛,在轻纱般薄薄的晨雾之中,恰似又多了几分浓绿。一宿山雨吹落的满庭花瓣,还未见家童来打扫,黄莺那清甜的报春之声远远传来,不时打破这春山的宁静,而“山客”在融融的春光里,依旧梦意酣然。诗中“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却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而这种“静”是闲适而恬静之境。而诗人之“乐”也就在这里。“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

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和美好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由境生情,《鸟鸣涧》这首诗于幽静中见闲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夜,深山空旷,万籁无声,桂花枝上飘落。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幽柔清光洒满山林。山鸟被月色惊扰,时而啼鸣于深涧之中。以花落、月出,鸟鸣声表现春山月夜之清幽闲静。以声写静、以动态写静,静境有声不显死寂,富于生机情致。动静相怡是这首诗的灵魂所在再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还像胡应麟《诗薮》和黄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此何境界也,对此有不令人生道心者乎?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他诗中有不少对大自然声响的捕捉和描写,成为他诗歌中最富魅力的一部分。他既写了动人心魄的森林交响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送梓州李使君》),也弹奏出如泣如诉的小夜曲:“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不仅如此,他对音乐的快慢、声调的高低等都有精心的研究。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句“月”是入声,“照”是去声,声调由低敛趋高放,与月光铺洒林间的景况相合;下句前四字都是齿音,末尾“流”字是舌音,发音有细碎到圆转,令人想起泉流上的潺潺声。至于他表现自然音响的艺术手段更是变化多端,不拘一格:或声色并列,如“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桃源行》);或以声带色,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从听觉形象引出视觉形象。有时,既不用象声词摹拟声音,也不用动词、形容词等点明景物发出了声音,而是有意藏声于物象中,如《送刑桂州》诗云:“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让我们感到,排空而来的潮声隐约闻于青光弥漫天地的景色之中。这样,把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沟通起来,使音响与景色和谐融合。

王维诗的音乐美,不仅指他的融音乐技巧入诗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指通过某种声响的特点传达诗人的情志。《礼记·乐记》说:“乐者,音之所有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阐述了音乐与情感、情感与客观事物的联系,王维他没有一首诗直接描写音乐,他所弹奏的乐曲全部是大自然的音响在他心弦上的鸣奏:“草色摇霞上,松声泛月边。”(《游悟真寺》)“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冥》)“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栾家濑》)。这些描写都并非着意于表现音响本身,而在传达诗人高闲淡远的情志,所谓“诗如古琴,声声见心”,“鸟啼花落,皆与神通”正是这些远离尘嚣的天籁清音,触动了这位敏感的音乐家内心的高山流水之志,于是发为歌诗。

从以上诗例中,可以看到,诗人不仅写出山水中律动的自然天籁,也透露人同自然相契的虚静与灵动。他能准确地捕捉自然界的细微。把平凡的音响融于诗中,以表现自然生态的动静生息和飞跃的生命活力,并着意用不同音响在心弦上鸣奏,显示自己不同的心境。正是这种相互依存,形态万千的组合,构成了宇宙万物生机无限,绚丽多姿的浑然天成之美。这就是王维山水诗着意刻画自然音响带来的诗意和魅力。

五、诗由心生源自生活

生命本质上是诗。本真的生命被日常生活、世俗理性所遮蔽、禁锢,日渐蓄积势能,在某一瞬间,它化作动能,冲决而出,吟唱起无言之歌,而王维秉承天赋,正是这无言之歌的聆听、回忆、传达者。在诗中,生命的回忆、向往、痛苦、孤独才得到最真切的呈现。宗白华认为“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诗作为生命的感性显现,其特殊性并不在语言,而在于特殊的创作情态,特殊的生命律动。
请看《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以写辛夷花在人迹罕至的幽涧,静静地无争地自开自落,比拟诗人心灵的虚空宁静和离世出俗,就象这辛夷花一样怒放不喜,凋零不伤,让人读之只觉得诗人情真意切,生命在律动。

王维是怎样生活的,他就怎样写。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悟,所以他就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去做诗,要怎样去写诗,要怎样去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终才能做到情景交融,这些他都不去思考。佛是悟出来的,王维的诗也是悟出来的。佛的爱是普爱,普爱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和不慈不悲是等同的。我们也就可以说王维的诗是无情的,而正因为无情,也可以说处处皆情了。这就是辩证法。一句话说来,悟者无思。无思即无情,佛家身入空门,要六根清净。斩断六根,斩断的是情缘,斩断情缘之后再普度众生,这和王维诗中无情却处处见情是一脉相承的。

维的山水田园诗开创了一个时代,堪称山水诗“正宗”。其诗可谓是:诗画统一、物我相融;意境悠远,虚实相衬;幽寂静谧,禅意盎然;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诗由心生,源自生活;韵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他的山水田园诗发展到了顶峰,犹如光辉灿烂的明珠,在中国诗歌艺术的宝库中永放光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并占据重要一页的伟大诗人。

参考文献

1、陈小玲:《王维后期山水田园诗诗境说略》,《黄冈师专学报》,1995年2月刊。
2、吴绍礼:《王维田园诗新探》,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1995年7月刊。
3、史少青:《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从〈辋川集〉看王维后期的人生观》,《思茅师专学报》,1993年2月刊。
4、朱起予:《王维隐逸趣尚论》,《江海学刊》,1990年第二期。

5、潘晓彦:《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色彩审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6、金毅:《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德清教育信息网,2005年4月12日

7、曾明;著壁成绘——试探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1年01期

8、冯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J];人文杂志;1982年01期

9、周维民;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J];抚州师专学报;1982年02期

10、王启兴;盛唐山水田园诗[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S1期

11、李园;王维“诗中有画”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2、吴绍礼;王维和他的田园诗[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13、李亮伟;论王维的资质禀赋与文艺才情[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1期

14、雪无痕:《王维山水田园诗欣赏》,来自网络论坛,网址如下: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01:10008&messageid=17841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349f62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7.html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