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

发布时间:2018-02-27 20:06: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选读》复习

内容梳理

第一课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政主张

第二课克己复礼:孔子的礼治主张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第五课仁者爱人:→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仁爱观)

第六课君子之风:→孔子的交往观

第八课周而不比:→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孔子的教育观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与道德观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师生关系与理想观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复习《〈论语〉选读》的几个步骤

第一、知材料来自哪篇课文。(特别记住课文标题)  

第二、知每个材料的意思(内容),也就是能基本翻译句子。  

第三、找出材料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规范答题小结:  

1、点出观点。(观点要正确)  

2、结合材料分析。(分析要具体)  

3、结合对立面的观点,增强说服力。(这一点视情况而答)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12·7,富民、正己

1·5 16·1,正己 11·17,举贤(去恶) 12·9,富民 13·6,正己

12·19,正己,教民 2·20,正己,教民,举贤 14·5,正己(德治)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在根据。

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实践的根本。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克己:12·1 崇古:3·147·5 秩序:3·16·251211 道:16·2

正名:13·3 孝悌:1·22·8 报恩:17·21 崇乐尚仁:17·113·3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多次碰壁后,知道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但他仍然为之奋斗,被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而孔子的这种精神却遭到了许多隐士(有识之士)的反对。如接舆(狂放游侠似的隐士)、长沮、桀溺(匿迹山林的隐士)、荷蓧丈人(清高孤傲而性格复杂的隐士)。他们对孔子师徒极尽奚落和嘲弄。

同时还遭到普通人的反对,如晨门人、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因势利导改变自己。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14·21孔子循礼卫道。

18·5接舆评孔子德衰。

18·6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

18·7荷蓧丈人批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4·38普通人对孔子的评价。

14·39荷蒉者批孔子固执,不懂通达权变。

9·9孔子的理想无法实现。

第五课 仁者爱人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

的理想效果:使老人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爱。

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1·6,仁的根本。

4·15,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5·12,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6·30,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

5·26,仁的理想。

10.177.915.429.107.27,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14.17,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的标准。

第六课 君子之风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修养。

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7·615·1815·96·117·167·1914·286·238·7,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4·16,义与利。

4·9,小人耻恶衣恶食。

17·15,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12·8,文质之别。

7·38,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第八课 周而不比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注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

人的自我道德修养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独立进行的,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按照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乃至圣贤。

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孔子提出了察友的方法、择友的原则、处友(待人处事)的具体方法、交友的目的,交友过程中要保持人格独立。

孔子提出交友之道体现了儒家诚实守信、躬行修为的交往原则。

二、本课具体内容:

2.1415.224.3,君子与小人交友的区别。

16.4,择友原则。

2.104.715.1715.23,察友的方法。

15.1514.345.174.2612.23,处友的具体方法。

12.24,交友的目的。

第十一课 诲人不倦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

二、本课具体内容

17.217.3,教育的作用。

15.39 ,教育的对象。

7.2516.13,教育的内容。

11.37.85.93.811.22,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7.341.1517.197.19.15,教师的素养。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怎样的?

有教无类,品行第一,公平公正,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启发诱导,触类旁通,教学相长,重视身教,述而不作。(学思并重,学行并重)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的学问和道德都很高。孔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真诚相待。他赏罚公正,喜怒好恶从不掩饰。

孔子对待学生,至情至性,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批评。

孔子关爱学生如同关爱自己的孩子。

学生即使受到孔子的严厉斥责批评,也依然理解老师,尊敬老师。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孔子眼中的学生

1、孔子和子路 11.13 7.11 11.15 5.7 6.28

2、孔子和颜渊 11.9 11.10

3、孔子和伯牛 6.10

4、孔子和子游 17.4

5、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 5.22

学生眼中的孔子

1、颜渊对孔子 9.11

2、子贡对孔子 19.23 19.24

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记述孔子与学生关于言的教学过程,再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其乐融融的情景。

子路志在通过一大国来实现治国理想。

冉有志在通过一小国的治理来实现富民的理想。

公西华志在学习。

曾点志在通过礼乐教化来实现治国理想。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孔子问志,弟子谈志,孔子评志,孔子的治国理想。

第十四课 中庸之道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中庸,不是,也不是不及,是指在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

中庸有原则,而非折衷主义。中庸的前提是义、礼,要达到中庸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具体表现:中德、中行、中礼、中和。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中德6.29

中行(11.164.1013.2117.13

中礼(1.1213.2417.24

中和(13.23、)

A、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之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

B"中庸"""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C、折衷主义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区别地东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

D、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

区别“和”与“同”的意义。并联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句话的启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要点:“和”与“同”,在汉语中可以是同义词,但在这里是有区别的。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协调和谐状态,叫做“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

和:对立中的统一。同:无差别的同一。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他们通过交流,能够求同存异,达到和谐的效果;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回顾——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58884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1.html

《论语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